(共50张PPT)
素养提升课八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四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知道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区别,体会二者在解题时的方法异同。
2.能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综合题目。
素养目标
提升点一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规律
比较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表达式 E1=E2
ΔEk=-ΔEp
ΔEA=-ΔEB W=ΔEk
使用范围 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无条件限制
研究对象 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 质点
物理意义 重力或弹力做功的过程是动能与势能转化的过程 合外力做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
应用角度 守恒条件及初、末状态机械能的形式和大小 动能的变化及合外力做功情况
例1
(2)过山车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6mg
探究归纳
1.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条件合适时,两规律都可以应用,都只考虑初、末状态,不需要考虑所经历过程的细节。
2.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都能用动能定理解决;能用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
3.动能定理比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更广泛、更普遍。
(2)小球在A点时,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60 N
(3)小球的释放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答案:0.35 m
返回
提升点二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都可以用来求能量或速度,但侧重点不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运动问题,尤其计算物体做的功时较简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系统问题往往较简单,两者的灵活选择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例2
(2)在杆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轻杆对A、B两球分别
做了多少功?
答案:-0.2mgL 0.2mgL
例3
(2)若释放点距B点的高度为2r,求小球在曲面AB上运动时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
答案:mgr
√
√
返回
随堂演练 对点落实
(2)若运动员着陆时的速度大小为44 m/s,飞行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多少?
答案:4 920 J
2.(2024·佛山市高一期中)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是BCD的圆心,B、O、D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m=2 kg的小物体在9 N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B=5 m,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 m/s2。当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求:
(1)小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答案:5 m/s
(2)小物块能否通过最高点D点?请用物理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能,理由见解析
(2)转动过程中杆对A球做功为多少?
答案:-9.6 J
返回
课时测评
√
√
√
3.(8分)(2024·云浮市高一校考)如图所示,竖直平
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下端与水平面相切,B、C
分别为半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小滑块沿水
平面向左滑动,经过A点时的速度vA=6 m/s,经过
B点进入光滑半圆形轨道,且恰好通过最高点C。已知半圆轨道半径R=0.40 m,小滑块的质量为0.5 kg。小滑块可看作质点,g=10m/s2。求:
(1)滑块经过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30 N
(2)滑块从A到B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4 J
4.(12分)(2024·深圳市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斜面末端B点与水平面平滑相接,现将一质量m=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在距水平地面高h=0.5m处的A点以一定初速度释放(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物块运动到水平面上距B点s=1.6 m处的C点停下,已知斜面光滑,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其他阻力忽略不计(g=10 m/s2)。
(1)求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4 m/s
(2)求物块在A点的动能;
答案:6 J
5.(15分)(2024·肇庆市校考期末)某物理兴趣小组的
同学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所示。
可视为质点的赛车从起点A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
动L后,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并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才算完成比赛。B是半圆轨道的最低点,水平直线轨道和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已知赛车质量m=0.5 kg,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2 W工作,进入半圆轨道前电动机已停止工作,进入竖直圆轨道前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0.4 N,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计,L=10.00 m,R=0.32 m (g取10 m/s2)。求:
(1)要使赛车完成比赛,赛车在半圆轨道的B点速度至少多大?
答案:4 m/s
(2)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
答案:4 s
(3)若电动机工作时间为t0=5 s,当R为多少时赛车既能完成比赛且飞出的水平距离又最大?水平距离最大是多少?
答案:0.3 m 1.2 m
6.(15分)(2024·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一校考期中)如图所示,小球从P点出发,初速度大小为v0=9 m/s,经过一段粗糙水平面PA后进入一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小球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小球运动到B点后脱离管道做平抛运动,经过0.3 s后又恰好垂直撞击倾角为45 的斜面。已知半圆形管道的半径R=1 m,且半圆形管道半径远大于内径。小球质量m=1 kg,g=10 m/s2。求:
(1)小球垂直撞在斜面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
答案:3 m/s
根据题意可知,小球从B点飞出做平抛运动,则小球垂直撞在斜面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y=gt=3 m/s。
(2)小球经过管道的B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3 m/s
(3)小球经过管道的B点时,受到管道的作用力;
答案:1 N,方向竖直向上
(4)定性分析小球从A点上升到四分之一圆弧过程中,管道对小球作用力大小的变化。
返回素养提升课八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素养目标】 1.知道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区别,体会二者在解题时的方法异同。2.能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综合题目。
提升点一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规律 比较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表达式 E1=E2 ΔEk=-ΔEp ΔEA=-ΔEB W=ΔEk
使用范围 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无条件限制
研究对象 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 质点
物理意义 重力或弹力做功的过程是动能与势能转化的过程 合外力做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
应用角度 守恒条件及初、末状态机械能的形式和大小 动能的变化及合外力做功情况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轨道BC,左端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轨道AB连接,右端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光滑圆轨道CDEF连接,圆心分别为O1、O2,质量为m的过山车从高为R的A处由静止滑下,恰好能够通过右侧圆轨道最高点E,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过山车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
(2)过山车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1) (2)6mg
解析:法一:运用动能定理
(1)从A处由静止滑到B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R=
解得vB=。
(2)过山车在E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从C点到E点,由动能定理得-mg·2r=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过山车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C′=FC=6mg。
法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1)从A到B,选地面为参考平面,对过山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0=
解得vB=。
(2)过山车在E点时有mg=
从C到E,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设过山车过C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为FC,则FC-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过山车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C′=FC=6mg。
1.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条件合适时,两规律都可以应用,都只考虑初、末状态,不需要考虑所经历过程的细节。
2.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都能用动能定理解决;能用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
3.动能定理比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更广泛、更普遍。
针对练.(2024·湖南岳阳高一统考期末)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与长度为L=0.5 m粗糙水平地面平滑相连,质量为m=1 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斜面距离地面高H处静止释放,经A点进入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的光滑圆形轨道(A点为轨道最低点),恰好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点。已知小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圆形轨道半径R=0.1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球在B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在A点时,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3)小球的释放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答案:(1)1 m/s (2)60 N (3)0.35 m
解析:(1)根据题意,小球恰好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则mg=
解得vB=1 m/s。
(2)小球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2R
在A点,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和小球的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N-mg=
解得FN=60 N,vA= m/s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0 N。
(3)小球从释放到运动到A点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
mgH-μmgL=
代入数据解得H=0.35 m。
提升点二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都可以用来求能量或速度,但侧重点不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运动问题,尤其计算物体做的功时较简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系统问题往往较简单,两者的灵活选择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2024·深圳市高一校联考期中)如图所示,在长为L的轻杆的中点和端点处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A、B,杆可绕轴O无摩擦转动,使杆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小球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
(2)在杆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轻杆对A、B两球分别做了多少功?
答案:(1) (2)-0.2mgL 0.2mgL
解析:(1)由题意可知,轻杆与两个小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若取杆在竖直位置时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可得
mgL+mgL=
又因A球与B球在各个时刻对应的角速度相同,故vB=2vA
解得vA= ,vB= 。
(2)根据动能定理,对于A有
WA+mgL=-0
所以WA=-0.2mgL
对于B有WB+mgL=-0
所以WB=0.2mgL。
如图所示,曲面AB与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四分之一细圆管BC平滑连接于B点,管口B端切线水平,管口C端正下方立一根轻弹簧,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恰好与管口C端齐平。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在曲面上某点由静止释放,进入管口B端时,上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为mg。
(1)求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若释放点距B点的高度为2r,求小球在曲面AB上运动时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
(3)小球通过BC后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p,求弹簧被压缩的最大形变量x。
答案:(1) (2)mgr (3)-2r
解析:(1)小球在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mg=,解得vB=。
(2)小球从被释放至滑到B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r-W=-0
解得W=mgr。
(3)当弹性势能最大时,小球的速度为0,对小球从B点到最低点的过程,小球与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g(r+x)+=Ep
解得x=-2r。
针对练.(多选)如图所示,长度为L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A处固定质量为2m的小球,B处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支架悬挂在O点,可绕过O点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开始时OB与水平地面相垂直,放手后开始运动。在无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A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
B.A球到达最低点时,B球速度为
C.A球到达最低点时,杆对A做的功为-mgL
D.摆动过程中A球机械能守恒
答案:BC
解析:当A球到达最低点时,对A、B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g-mg)·=(2m+m)v2,解得v=,即此时A、B两球的速度均为 ,A错误,B正确;当A球到达最低点时,对A球由动能定理得2mg·+W=×2mv2,解得W=-mgL,C正确;由C项分析可知,摆动过程中,除了重力做功,杆对A球做负功,A球机械能不守恒,D错误。
1.一跳台滑雪运动员在进行场地训练。某次训练中,运动员以30 m/s的速度斜向上跳出,空中飞行后在着陆坡的K点着陆。起跳点到K点的竖直高度差为60 m,运动员总质量(包括装备)为60 kg,g取10m/s2。试分析(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1)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理论上运动员着陆时的速度多大?
(2)若运动员着陆时的速度大小为44 m/s,飞行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多少?
答案:(1)10 m/s (2)4 920 J
解析:(1)不考虑空气阻力,运动员从起跳到着陆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则有+mgh=mv2,解得v=10 m/s。
(2)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克=,
解得W克=4 920 J。
2.(2024·佛山市高一期中)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是BCD的圆心,B、O、D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m=2 kg的小物体在9 N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B=5 m,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 m/s2。当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求:
(1)小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能否通过最高点D点?请用物理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1)5 m/s (2)能,理由见解析
解析:(1)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
(F-μmg)·AB=
代入数据解得vB=5 m/s。
(2)假设小物块能通过最高点D点,从B到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2R
代入数据解得vD=3 m/s
恰好通过最高点D点的速度满足公式mg=
解得vDmin=2 m/s
因vD>vDmin,则小物块能通过最高点D点。
3.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固定在一刚性轻杆的两端,两球球心间相距L=1.0 m,两球质量分别为mA=4.0 kg,mB=1.0 kg,杆上距A球球心0.40 m处有一水平轴O,杆可绕轴无摩擦转动,现先使杆保持水平,然后从静止释放,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求:(g取10 m/s2)
(1)两球的速度大小各是多少?
(2)转动过程中杆对A球做功为多少?
答案:(1) m/s m/s (2)-9.6 J
解析:(1)对A、B组成的系统,在转动过程中A、B两球的角速度相同且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mAgLA-mBgLB=
其中vA∶vB=ωLA∶ωLB=LA∶LB,LB=L-LA,LA=0.4 m
代入数据解得vA= m/s,vB= m/s。
(2)对A球应用动能定理,有
mAgLA+W=
解得W=-9.6 J。
课时测评29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选择题1-2题,每题5分,共10分)
1.(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2 kg、m2=1 kg的物体A、B通过细绳、光滑轻质滑轮连接,A离地面高度为h0=0.5 m。A与B从静止开始释放,A由静止下落0.3 m时的速度为v1,下落0.3 m过程中细绳对B做的功为W,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 )
A.v1= m/s B.v1=3 m/s
C.W=1 J D.W=4 J
答案:AD
解析:对A、B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1gh-m2gh=,其中h=0.3 m,代入数据解得v1= m/s,故A正确,B错误;对物体B,根据动能定理得W-m2gh=,代入数据解得W=4 J,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2.(2024·四川成都高一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直角边长为R的光滑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半径为R的光滑圆柱的一部分无缝相接,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别为2m和m的物体A和小球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小球B(视为质点)恰好位于桌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从静止释放小球 B,在运动到圆柱顶点的过程中( )
A.物体 A的机械能守恒
B.当小球B到达圆柱顶点时,物体 A的速度大小为
C.绳的张力对小球 B 所做的功为mgR
D.绳的张力对物体 A 所做的功为mgR
答案:C
解析:B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大,B的机械能增大,因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所以A的机械能减少,A错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g-mgR=v2,解得v=,B错误;根据功和能的关系得,绳的张力对小球 B 所做的功为WB=mgR+mv2=mgR,C正确;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绳的张力对物体 A 所做的功为WA=-WB=-mgR,D错误。故选C。
3.(8分)(2024·云浮市高一校考)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下端与水平面相切,B、C分别为半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小滑块沿水平面向左滑动,经过A点时的速度vA=6 m/s,经过B点进入光滑半圆形轨道,且恰好通过最高点C。已知半圆轨道半径R=0.40 m,小滑块的质量为0.5 kg。小滑块可看作质点,g=10m/s2。求:
(1)滑块经过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从A到B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1)30 N (2)4 J
解析:(1)小滑块恰好通过最高点C,则可得mg=
从C到B过程小滑块机械能守恒得,则有
2mgR=
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B-mg=
解得FNB=3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经过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 N。
(2)对滑块,从A到B由动能定理得
-Wf=
解得Wf=4 J。
4.(12分)(2024·深圳市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斜面末端B点与水平面平滑相接,现将一质量m=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在距水平地面高h=0.5 m处的A点以一定初速度释放(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物块运动到水平面上距B点s=1.6 m处的C点停下,已知斜面光滑,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其他阻力忽略不计(g=10 m/s2)。
(1)求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物块在A点的动能;
(3)若赋予物块向左的水平初速度,使其从C点恰好到达A点,求水平初速度大小(结果可带根号)。
答案:(1)4 m/s (2)6 J (3) m/s
解析:(1)物块由B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μmgs=
解得vB=4 m/s。
(2)物块由A点到B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h=-EkA
解得EkA=6 J。
(3)设初速度大小为v,从C点到A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μmgs-mgh=-mv2
解得v= m/s。
5.(12分)(2024·肇庆市校考期末)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赛车从起点A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后,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并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才算完成比赛。B是半圆轨道的最低点,水平直线轨道和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已知赛车质量m=0.5 kg,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2 W工作,进入半圆轨道前电动机已停止工作,进入竖直圆轨道前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0.4 N,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计,L=10.00 m,R=0.32 m(g取10 m/s2)。求:
(1)要使赛车完成比赛,赛车在半圆轨道的B点速度至少多大?
(2)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
(3)若电动机工作时间为t0=5 s,当R为多少时赛车既能完成比赛且飞出的水平距离又最大?水平距离最大是多少?
答案:(1)4 m/s (2)4 s (3)0.3 m 1.2 m
解析:(1)当赛车恰好经过C点时,有mg=m
解得vC=
对赛车从B到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2R,解得vB=4 m/s。
(2)对赛车从A到B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Pt-fL=-0,解得t=4 s。
(3)对赛车从A到C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Pt0-fL-mg·2R=
赛车飞出C后有2R=gt′2,x=v0t′,
解得x=(m)
由数学知识知,当R=0.3 m时x最大,xmax=1.2 m。
6.(15分)(2024·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一校考期中)如图所示,小球从P点出发,初速度大小为v0=9 m/s,经过一段粗糙水平面PA后进入一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小球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小球运动到B点后脱离管道做平抛运动,经过0.3 s后又恰好垂直撞击倾角为45 的斜面。已知半圆形管道的半径R=1 m,且半圆形管道半径远大于内径。小球质量m=1 kg,g=10 m/s2。求:
(1)小球垂直撞在斜面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
(2)小球经过管道的B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球经过管道的B点时,受到管道的作用力;
(4)定性分析小球从A点上升到四分之一圆弧过程中,管道对小球作用力大小的变化。
答案:(1)3 m/s (2)3 m/s (3)1 N,方向竖直向上 (4)见解析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小球从B点飞出做平抛运动,则小球垂直撞在斜面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y=gt=3 m/s。
(2)根据题意可知,小球经过管道的B点时的速度即小球从B点飞出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撞在斜面时,由平抛运动规律有=tan 45
解得v0=vy=3 m/s
即小球经过管道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 m/s。
(3)设小球经过管道的B点时,受到管道向下的作用力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
解得F=-1 N
即小球经过管道的B点时,受到管道的作用力大小为1 N,方向竖直向上。
(4)小球从A点上升到四分之一圆弧过程中,设运动到某处时,小球、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 cos θ=m
解得F=mg cos θ+m
由于轨道光滑,则上升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v2+mgR
整理可得F=mg cos θ+
由于小球从A点上升到四分之一圆弧过程中,θ增大,则cos θ减小,可知,F减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