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
1.[2023衡阳]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秦统一中国”一课的资料卡片。卡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公元前230 B.公元前221
C.公元前209 D.公元前207
2.[2023南充]秦实现统一后,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刺史
3.[2024赤峰]“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增强,意义极其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
A.历史背景 B.主要目的
C.主要内容 D.历史影响
4.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
5.[2024海口期末]“(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表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 )
A.促进边疆开发 B.加速人口迁徙
C.抵御匈奴南扰 D.消除民族矛盾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小亮同学制作的秦朝疆域四至简图。其中“?”处应填入的是( )
A.南海 B.北海 C.渤海 D.黄海
7.史料实证 [2023雅安]下面是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粱[梁] 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8.史料实证 [2024珠海期末]《睡虎地秦墓竹简》对秦朝官方文书的传递有如下规定: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当天送完,不准耽搁。耽搁的要依法论处。这表明当时( )
A.社会矛盾缓和
B.地方监察体系严密
C.中央机构完善
D.行政管理制度严格
9. 跨学科·地理 秦朝建立后,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下面是秦驰道的路线示意简图。据此可知,驰道的修建( )
A.促进了思想解放
B.巩固了秦统一的局面
C.加强了专制皇权
D.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
10.史料实证 史料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图1 秦始皇廿六年 诏书权 图2 里耶秦简 (部分)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简文字:迁陵洞庭郡
材料三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tu n)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2)史料按其载体划分,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材料二中的图1、图2分别属于什么史料?从图1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归纳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统一中国有何重要意义?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时作业】
1.B 2.A 3.D 4.C 5.C 6.A
7.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B项符合题意。
8.D 【解析】 根据材料“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当天送完,不准耽搁。耽搁的要依法论处”可知,这反映了秦朝行政管理制度的严格、高效。D项符合题意。
9.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后开始修建驰道,将全国各地同都城咸阳连接起来,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秦统一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
10.(1)郡县制。
(2)图1:实物史料;图2:文献史料。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3)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奠定的疆域范围、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