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7 20: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
1.有学者认为前秦君主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其主要历史功绩是(   )
A.统一北方地区 B.发动淝水之战
C.加强中央集权 D.沉重打击东晋
2.  跨学科·语文 某班组织“传承中华文明”成语故事比赛,其中一个小组选取了如下成语故事。这组成语故事所对应的历史史实是(   )
成语故事单
★投鞭断流
★东山再起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我国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其中北魏由哪一民族建立(   )
A.鲜卑 B.羌 C.匈奴 D.氐
4.[2024三亚一模]489年,孝文帝派使节到南齐借书,遭到南齐的拒绝,北魏孝文帝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寻找书籍。他借书的目的是(   )
A.学习先进文化 B.统一黄河流域
C.发展江南经济 D.笼络鲜卑贵族
5.[教材图片改编P110]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并立的北方政权的总称。观察下面的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其中“?”处取代北齐的政权是(   )
A.北凉 B.成汉 C.北周 D.前秦
6.[2024南通一模]折叠凳原本是北方民族使用的轻便坐具,被称为“胡床”(见下图)。《后汉书》中记载汉灵帝“好胡床”;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史料中关于“胡床”的记载已屡见不鲜,胡床成为南北地区上至皇帝权臣下至山野村夫的常用坐具。胡床使用范围的扩大体现了(   )
A.政权并立 B.江南开发
C.商业繁荣 D.民族交融
7.历史解释 前秦统治者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其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封建统治 B.发展农业生产
C.践行儒家思想 D.促进民族交融
8.  跨学科·数学 下面是北朝重要历史人物所属民族分布占比示意图。图中反映的信息是(   )
A.民族政权分立
B.北方人大量南迁
C.文化渐趋统一
D.民族交融加强
9.史料实证 [2024衡阳模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出现“教以骑射挽强之术”,而少数民族也引进汉族的角抵、缘橦、跳丸等活动。材料描述的现象可以印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不断开发
B.对外交流繁荣兴盛
C.政权更替异常频繁
D.民族文化多元交融
10.素养综合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 淝水之战北方乱】
材料一
(1)材料一与哪一战役有关?其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历史解释 汉化改革促和谐】
材料二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丘穆陵 穆 勿忸(niǔ)于 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此之外,请再写出一项改革措施。
(3)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路线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鲜卑民族衰亡的路线”,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家国情怀 民族交融促发展】
材料三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的砖画
(4)材料三中的两幅砖画说明了什么?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时作业】
1.A 2.D 3.A 4.A 5.C 6.D
7.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实施多项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故A项符合题意。
8.D
9.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教以骑射挽强之术”说明汉族学习北方民族文化习俗,“少数民族也引进汉族的角抵、缘橦、跳丸等活动”反映北方各族学习汉族文化习俗。故材料描述的现象可以印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多元交融。D项符合题意。
10.(1)淝水之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秦军。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2)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等。(任意回答一点即可)
(3)不同意。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应以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为标准。(言之有理即可)
(4)汉族和北方各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