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滑 轮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1.
关于定滑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B.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C. 定滑轮的支点在滑轮的圆心 D. 使用定滑轮能省距离
2. (教材P10材料改编)如图所示为学校旗杆顶上的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下列关于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3. 小宇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经过定滑轮匀速拉起重为0.5N的钩码,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6N。此结果表明,使用定滑轮不能 ;小宇向下用力,钩码向 (填钩码的运动方向)运动,说明使用定滑轮能 。
4. 如图所示,动滑轮是变形杠杆,其支点是 点,如果物体G重为100N,动滑轮重为20N,绳子重、摩擦不计,那么物体G匀速上升时,拉力F= N。如果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4m,那么物体上升的高度是 m。
5. 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中:
(1) 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时,如图甲所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操作方法是 (填序号)。
① 随意拉动钩码 ② 拉着钩码保持静止 ③ 匀速向下拉动
实验序号
1
2
3
(2) 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时,按照图甲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即弹簧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变大/不变/变小),其理由是 。
(3) 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的特点时,按照图乙组装动滑轮,实验时, 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该实验通过增加钩码的个数至少要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是 。此次实验是否可以直接得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呢 答: 。
6.
(2024·盐城)下列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 )
7. (易错题)一名重为500N的举重运动员,可举起1200N的物体,这个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物体,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他能提起的最重物体的重力是 ( )
A. 500N B. 2400N C. 1200N D. 1000N
8. (2024·牡丹江)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使其在10s内匀速上升4m,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2N,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距离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4m/s
C. 拉力的大小为5N 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8m
9. 在下列轻质的简单机械中,可以用10N的拉力将重为15N的物体竖直提起的是 ( )
① 一个定滑轮 ② 一个动滑轮 ③ 杠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10. (2024·苏州吴江校级段考)如图,在使用该滑轮时 (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用该滑轮提升同一个物体,使其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沿F1和F2方向,则F1 (>/=/<)F2。
11. 一辆货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图甲、图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能将货车从泥潭中拉出。图甲中的滑轮是 滑轮;图乙中滑轮的作用是 。如果按图乙方式,人拉绳头移动了0.5m,那么货车被拉动了 m。
12. 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200N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
(1) 在图中画出正确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绕绳方法。
(2) 求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的距离。
(3) 若实际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重是多少
第12题
第2课时 滑 轮 组
1.
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滑轮组是一种能省力但费距离的机械
B. 滑轮组是一种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
C.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由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决定的
D.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由动滑轮的个数决定的
2. 分别使用下列四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
3.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当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下2m时,重物升高了0.5m,被提升的重物的质量为20kg。若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阻力,则拉绳子的力应为 ( )
A. 40N B. 49N C. 98N D. 5N
4. (2024·苏州昆山段考)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的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
A. A上升 B. A下降
C. A、B均静止 D. 无法判断
5. 如图所示,甲、乙都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是它们有不同点。
(1) (甲/乙)滑轮组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甲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而乙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甲/乙)滑轮组更省力些。
(3) 如果都使物体上升h高度,那么甲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 ,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 。
6. (教材P14练习T2变式)小明和小杰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华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按如图所示依次将绳子绕过两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华在图中A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
(1) 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机械相当于 。
(2) 小明受到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小杰受到的拉力。
7. (2023·泰州)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图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式。
8. 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5段绳子承担,绳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共重20N。若在匀速提升重物时,绳端的拉力是100N,则被提升的重物的重力为 ( )
A. 400N B. 480N C. 500N D. 520N
9.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3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60N,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绳、滑轮的重力和绳的摩擦,则使物体以0.1m/s匀速移动时,水平拉力F和绳端移动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
A. 300N 0.1m/s B. 150N 0.1m/s C. 60N 0.2m/s D. 30N 0.2m/s
10. (2024·苏州工业园区段考)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400N,动滑轮总重力为50N,定滑轮总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不计绳重与摩擦,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力 ( )
A. 218N B. 220N C. 210N D. 236N
11. 如图所示为手摇晾衣架的示意图,A、B两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利用该滑轮 (能/不能)省力。若晾衣架和衣服的总重为100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将晾衣架和衣服匀速拉升的拉力F= N。
1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G=30N的物体用最省力的方法匀速提升10m。
(1) 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大
(3) 不计摩擦、绳重,实际拉力F1=12N,动滑轮的重G动为多少
(4) 不计摩擦、绳重,用此滑轮组提起G'=114N的物体,实际拉力F2为多少
第12题
二、 滑 轮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1. D 2. D 3. 省力 上 改变力的方向 4. A 60 2 5. (1) ③ (2) 变小 忽略了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3) 竖直向上 匀速 如表所示 寻找普遍性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不能
实验序号 钩码和动滑轮的 总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F/N
1
2
3
6. A
7. A [易错分析] 手臂发挥的最大力不一定是最大拉力。由图可知该装置是定滑轮,人站在地面上,他的手用力达到500N的时候,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绳对人的力达到500N,此时人已经对地面没有力的作用。
8. D 9. D 10. 不能 < 11. 定 省力 0.25 12. (1) 如图所示 (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2m=4m (3) 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F=(G物+G动)得,G动=2F-G物=2×110N-200N=20N
第2课时 滑 轮 组
1. D 2. A 3. B 4. B 5. (1) 甲 (2) 2 3 乙 (3) 2h 3h 6. (1) 滑轮组 (2) 小于 7. 如图所示
8. B 9. D 10. C 11. B 能 25 12. (1) 如图所示 (2) 30m (3) 6N (4) 4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