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编童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深入理解童话的特点,提升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从优秀童话作品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灵感。
2.学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设定独特的角色形象、奇幻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故事主题,创作出富有新意和吸引力的童话作品。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连贯性,能够熟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增强童话的感染力。
4.培养自主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交流和分享,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5.激发学生对童话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包括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鲜明的角色和深刻的主题。
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运用多种方法激发想象力,如联想、幻想、夸张等,进行童话创作。
3.指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表达,使童话作品更具吸引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独特的创意和深刻的内涵,避免童话内容的千篇一律和空洞无物。
2.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合理构思情节、塑造角色和设置冲突的能力,使童话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创作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的动画视频片段,视频中生动展现了白雪公主的美丽善良、七个小矮人的憨厚可爱以及皇后的邪恶狠毒,还有森林中的奇妙场景和精彩的故事情节。
2.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哪个童话呀 你们喜欢这个童话吗 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为什么喜欢它吗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童话的感受和喜爱的原因。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童话充满了想象和奇幻色彩,能够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和启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来编童话。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精彩的童话动画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童话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童话的感受,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童话阅读经验,为后续的童话创作奠定基础。
二、童话特点剖析
1.教师展示几篇不同类型的童话作品,如《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思考这些童话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结合具体的童话内容,详细讲解童话的特点 :
丰富的想象:童话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作者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奇幻的世界。例如《小红帽》中,大灰狼能够模仿外婆的声音,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但在童话里却显得十分自 然
奇妙的情节:童话的情节通常曲折有趣,充满了意外和惊喜。像《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竟然会相信两个骗子的谎言,赤身裸体地游行,这种荒诞的情节让故事充满了趣味性。
鲜明的角色:童话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她善良、可怜,在寒冷的冬夜卖火柴的遭遇让读者深深同情。
深刻的主题:童话往往通过故事传达一定的道理或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小红帽》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4.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自己读过的童话例子,分析其中体现的童话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不同的童话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的总结归纳和详细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童话的特点,为后续的创作提供理论指导。让学生举例分析,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童话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创意启发
1.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图片内容包括神秘的城堡、会说话的动物、飞翔的汽车、奇异的植物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说一说从图片中想到了什么。
2.开展“词语联想”游戏,教师给出一些词语,如“月亮”糖果”魔法”等,让学生快速说出由这些词语联想到的其他事物或场景。
3.讲述一个不完整的童话开头,如“在一个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孤独的小熊。有一天,它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洞口……”,让学生发挥想象,接着这个开头继续编故事,每个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
4.教师对学生的想象和发言进行点评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同时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开展词语联想游戏和讲述不完整的童话开头等方式,能够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思路,为童话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创作中。
四、角色与情节构思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创作的童话中的角色,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怪物等。让学生在纸上简单写下自己设定的角色名称和基本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向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设定的角色,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角色形象。
3.教师提出问题:“有了角色之后,我们怎样才能让这些角色之间发生有趣的故事呢 ”引导学生思考童话中的情节设置。
4.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情节设置方法,如设置冲突(角色之间的矛盾、困难和挑战)、制造悬念(在故事中留下 一些未解之谜,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安排转折(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等,并结合具体的童话作品进行举例 说明。
5.让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角色,运用所学的情节设置方法,构思一个简单的童话情节框架,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构思角色,能够为童话创作确定核心元素。小组交流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完善角色形象。介绍情节设置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合理构思童话情节,使创作的童话更加精彩。
五、课堂小结
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童话的特点、创意启发的方法以及角色与情节的构思。
2.强调童话创作需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童话角色和情节构思,为下节课的写作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写作指导
1.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篇作品的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结构方面:分析作品的开头是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中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和推进的,结尾是如何收尾并升华主题的。
语言表达方面:指出作品中运用的生动形象的词语、优美的句子以及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体会这些手法的作用。
写作技巧方面:讲解作品中如何设置悬念、安排冲突、塑造角色等。
2.结合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写作建议:
开头要简洁明了,能够迅速引入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采用设置悬念、描写场景、介绍角色等方式 开头。
中间部分要情节丰富、逻辑清晰,注意情节的起伏和转折。在描写角色时,要通过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结尾要干脆利落,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是揭示主题、给出启示,也可以是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3.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通顺、连贯,尽量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优秀的童话作品,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给出的具体写作建议,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要点,提高写作质量。
二、自主创作
1.学生根据上节课构思的角色和情节,开始进行童话创作。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为学生提 供帮助和指导,解答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对于写作速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丰富情节、完善角色,使作品更加精彩;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引导他们逐步完成写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创作,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教师的巡视和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写作。
三、小组交流与互评
1.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朗读自己的童话作品,其他学生 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
2.小组内的学生根据以下评价标准对作品进行互评:
想象力:作品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情节是否新奇有趣。
角色塑造:角色形象是否鲜明,特点是否突出。
情节设置:情节是否合理,是否有起伏和转折。
语言表达:语言是否通顺、生动,是否运用了合适的修辞手法。
3.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其他作品的评价意见,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4.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与互评能够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的参与和引导能够确保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交流中真正有所收获。
四、修改与完善
1.学生根据小组内其他同学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童话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可以对情节进行调整、对角色进行丰富、对语言进行润色等。
2.教师再次巡视教室,查看学生的修改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质量。
设计意图:修改与完善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让学生的作品更加成熟和完美。通过参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容易忽略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教师的个别指导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提升。
五、成果展示与总结
1.教师挑选部分修改后比较优秀的作品,邀请作者在全班进行展示朗读。展示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对作者进行赞扬和鼓励。
2.教师对本节课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在童话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扬优秀的作品和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童话创作的热情,多读优秀的童话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童话作品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并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他学生的评价和赞扬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的总结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我来编童话
丰富想象 奇妙情节 鲜明角色 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