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1.3《金属》教案+整体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1.3《金属》教案+整体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22:04:3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探究物品制作材料及特性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人类活动与环境,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 ⑤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 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②知道有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三、学业要求 ①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②知道有的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 ③能描述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知道科技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材料在人类生活中占据关键地位,与能源、信息共同构成社会发展三大支柱。引导学生认识材料,是贴合生活需求、助力其理解物质科学的重要途径。物质、物体、材料是物质科学基础概念,物体具化物质,材料功能化物质。课标要求低年级先认识常见材料性能与用途,随年级提升深化对物体特征、材料性能的理解,逐步构建 “世界是物质的” 大概念。 本单元作为学生系统认识材料的起始,需从身边常见、熟悉材料入手,通过观察比较、体验感知,让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简单特点、功能以及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为后续深入学习物质科学筑牢基础 。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科学思维: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 责任态度: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人类活动与环境”和“技术、工程与社会”的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金属》三课组成,按照从整体感知到关联应用,再到专题深化的递进逻辑展开。其中,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从生活物品如陶罐、金属壶、布料、塑料等切入,通过观察辨别完成对材料的基础认知,搭建材料分类的知识框架,如陶瓷类、金属类、塑料类等。第二课《各种各样的杯子》依托《认识常见的材料》建立的分类框架,聚焦 “杯子” 这一具体物品,分析其材料(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等)。从识别材料升级到理解材料特性与用途的关联,回答 “材料为什么用在这里” 的问题。第三课《金属》聚焦金属这一类材料,深入探究其物理特性(光泽、坚硬、导热)、加工方式(锻造、连接)、回收利用等系统知识。从多材料泛认到单一材料深研,体现认知由广度到深度的拓展。整个单元的这种设计让学生对材料的认知逐步立体化,从零散观察到规律总结,再到专题研究,符合科学课感知、理解、探究的思维进阶路径。
主题学情分析 从学情看,二年级学生对材料既熟悉又陌生。日常用积木、卡纸、泥巴开展活动,接触过具体材料,但鲜少用 “材料” 名词,未思考 “材料特点”“物品与材料关系” 等问题。前概念调查显示,学生对部分材料指认率低,尤其金属材料认知模糊,也较少关注材料特点与利用,这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认知起点。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1)能辨别常见材料,知道不同物体由不同材料制成。 (2)认识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不同材料特性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 科学思维: 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材料构成,分析、归纳、总结材料的类别与特征。 探究实践: 开展 “辨别物体材料” 实践活动,学会用观察、测试等方法研究材料。 态度责任: (1)感受材料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对身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养成关注日常科学现象的习惯。 (2)认识材料回收利用、合理选择材料的意义,树立节约资源、环保使用材料的责任意识,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体育馆物品大发现 分组观察教材中体育馆场景图,讨论 “钟面、窗、框架、篮球、衣服、地板” 分别用什么材料制作。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补充不同材料如玻璃、金属、橡胶、布、木等的基础特点 。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情境,直观感受材料在生活场景的应用,激发观察兴趣,建立 “材料与物品” 关联认知。
任务2 名称:常见材料大探秘 围绕教材中 “布、木头、橡胶、塑料、金属、纸、玻璃” 材料卡,开展 “材料特征猜猜猜”:教师描述特征,学生猜材料;再互换角色,加深对材料 “特征 - 用途” 的理解。讨论教材中手套材料,思考不同手套选这种材料的好处。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素材,通过互动游戏强化材料特征记忆,理解 “特征决定用途” 的逻辑,提升分析能力。
任务3 名称:鞋子及拓展物品观察 聚焦教材鞋子图,小组讨论 “鞋面(布)、鞋底(橡胶)、鞋眼扣(金属 / 塑料)” 的材料及好处,派代表总结 “透气、耐磨、牢固” 等要点。自主选择教材中自行车或椅子,模仿鞋子观察方法,记录 “部件 - 材料 - 好处”,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延续教材观察逻辑,从鞋子到多元物品,迁移应用观察方法,深化 “材料适配性” 认知,培养自主探究习惯。
任务4 名称:文具材料大统计 结合教材文具盒与文具图,小组合作完成 “材料调查表”,统计木头、塑料、金属等材料使用情况,推选代表汇报 “哪种材料用得最多”。参照教材 “调查卧室物品材料” 任务,回家观察记录,下节课分享 。 设计意图:用教材任务落实统计实践,巩固材料认知;课后延伸连接生活,强化 “材料无处不在” 的感知,形成持续探究意识。
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杯子材料大发现 给每组发放教材第 6 页杯子的实物或高清图片,让小组合作观察,辨认每个杯子所用材料,填写表格。每组派代表上台,结合教材图,分享辨认结果,说明判断依据,其他组可补充、质疑。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杯子材料,如陶瓷、纸、木头、玻璃、塑料、不锈钢等,梳理材料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辨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杯子材料,建立材料与实物的联系,为后续深入探究做基础。
任务6 名称:材料特性大比拼 为学生提供不同材料杯子实物,设置 “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 操作环节提示卡。每组汇报探究结果,重点说不同材料在特性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基于教材第 7 页 “比较并描述” 要求,清晰表达不同。结合教材第 7 页杯子归类任务,让学生根据探究的易碎、不易碎特性,将教材第 6 页杯子序号填到对应类别,巩固对材料特性与应用关系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的理解,落实教材中 “比较并描述” 的学习要求,同时让学生理解材料特性和杯子应用的关联,提升实践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
任务7 名称:杯子缺点与改进小能手 呈现教材第 8 页 “思考” 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不锈钢杯、纸杯、玻璃杯缺点,组织小组围绕这三种杯子,结合生活经验和之前探究的特性,讨论缺点。每个小组针对一种杯子,开展 “改进办法” 头脑风暴,鼓励从材料组合、结构设计等角度想办法,参考教材中 “克服缺点” 的思路,填写如下表格。小组上台展示改进思路,用画图、简单模型辅助说明,其他组评价、补充,教师引导结合教材中材料组合的理念,优化改进方案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 “思考” 环节,让学生基于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呼应教材中材料组合的知识,提升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
任务8 名称:保温杯材料探秘与讨论 自主阅读教材第 9 页 “讨论” 和 “阅读” 部分内容,了解保温杯结构及会变色马克杯知识,圈画出保温杯各部分材料相关描述。小组围绕 “这只杯子各部分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展开讨论。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保温杯使用需求,理解材料选择与功能需求的匹配,拓展对材料组合优势的认识,呼应教材 “不同材料组合满足不同需要” 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讨论,深入理解教材中材料组合制作物品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依据材料特性和物品功能需求选择材料,提升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和知识整合能力,深化对 “材料 - 特性 - 应用” 关系的认知。
第3课时 任务9 名称:金属大发现 教师拿出水壶、扳手、手镯等金属实物,提问 “生活里还有哪些金属做的东西呀,快找一找、说一说!” 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组交流金属制品所用材料,知道金银铜铁铝是常见金属。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找金属,让学生感受金属普遍存在;分析金属材料,了解金属种类。
任务10 名称:金属特性大探究 通过打磨、实验、敲打、弯折等方式探索金属的光泽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软硬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直观掌握金属特性,培养动手与归纳能力,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
任务11 名称:金属优点大讨论 出示铁制品和铝制品图片,分组讨论 “铁和铝做东西,各自有啥厉害地方?”。组间分享, 教师引导补充,总结铁硬度高、铝质轻等优点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理解金属特性与用途关系,提升分析和合作能力,感受科学与生活关联 。
任务12 名称:废旧金属大变身 教师讲解废旧金属变废为宝的途径和方法,布置 “收集家里废旧金属,变废为宝”,下次课带来作品并介绍互相欣赏、评价 。 设计意图:践行环保,将知识用于实践,锻炼动手与创新,增强节约资源意识,体会实践成就感 。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认识常见材料》 1.能准确识别常见材料,理解不同材料特征,知晓材料特征与用途关联。 2.能有条理分析各部分材料;对比不同材料,归纳共性与差异;基于材料特征,合理推测其新用途或判断物品选材合理性 。 3.能规范开展观察,准确记录材料信息,并能迁移方法观察其他物品,清晰表述观察发现 。 4.积极参与观察、讨论、调查等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时愿意倾听、分享与尊重;关注生活中材料。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杯子》 1.能正确判断杯子的制作材料,清晰描述不同材料杯子的特性,说明材料特性与杯子用途的对应关系。 2.观察比较不同材料杯子后,有条理归纳出特点差异;分析材料缺点时,改进办法新颖、可行,体现逻辑和创新。 3.探究中规范运用看、掂、捏、摸等方法观察杯子;在思考材料缺点改进时,能结合实践逻辑提出思路。 4.课堂参与积极主动。能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材料科学在日常用品中的应用价值,表达对合理利用材料、关注生活科学的重视。 第3课时:《金属》 1.能准确说出金、银、铜、铁、铝等常见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判断生活物品是否为金属制成。能阐述金属有光泽、能导热、有延展性等特征,区分金属与非金属在这些特征上的不同。能否说明金属从矿物提炼及废旧金属回收循环利用的意义,理解金属资源的有限性与可回收性。 2.能准确对比、分析不同金属及与非金属在特征上的差异,归纳金属共同与不同特点。讨论铁制品和铝制品优点时,能基于实例,逻辑清晰地分析、概括其独特优势,进行合理推理。面对金属回收知识,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回收办法与再利用途径,展现创新思维与迁移应用能力。 3.能规范操作工具,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积极参与,有效收集物品,尝试并阐述合理的再利用方法,体现实践行动力 。 4.能遵守安全规则,保持实验环境整洁,体现科学探究的责任与良好习惯。能主动关注生活中废旧金属处理,积极向身边人宣传回收意义,展现社会责任感。
评价指标 第1课时:《认识常见材料》 1.能准确识别布、木头、橡胶、塑料、金属、纸、玻璃等常见材料。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建立材料特征与用途的关联认知。(科学观念) 2.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材料,归纳共性与差异。基于材料特征,合理推测新用途、判断物品选材合理性,形成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科学思维) 3.运用科学观察方法,有序、全面观察物品,准确记录材料信息。能迁移观察方法到其他物品,表述观察发现与材料分析。(探索实践)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现探究热情。主动倾听、乐于分享、尊重同伴观点。关注生活中材料,增强对生活与科学联系的感知。(责任态度)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杯子》 1.能准确识别不同杯子的制作材料,理解不同材料具有独特特性,以及材料特性与杯子用途的关联。(科学观念) 2.观察、比较、分类杯子,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杯子材料缺点与改进办法,培养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科学思维) 3.经历 “观察 - 比较 - 归类 - 改进思考” 等探究过程,掌握用看、掂、捏、摸等方法研究材料特性,提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 4.认识到材料选择与生活需求、科学应用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对改善生活的作用,激发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合理利用材料的意识。(责任态度) 第3课时:《金属》 1.知道金、银、铜、铁、铝是生活常见金属,能列举多种金属制品,建立金属在生活广泛应用的观念。知道金属有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特征。理解金属的来源与回收利用价值,树立金属资源可持续的观念,认识科学利用资源对地球环境的意义。(科学观念) 2.通过金属特征实验,学会分析、归纳不同金属及与非金属的性质差异,提升比较逻辑思维。通过讨论金属制品优点,基于事实进行推理、概括,发展科学论证与逻辑推理思维。通过金属回收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锻炼创新思维,学会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资源利用问题。(科学思维) 3.让学生经历金属特征实验,掌握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废旧金属收集与再利用实践,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热情,培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意识。(探究实践) 4.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索中遵守安全规范、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科学探究习惯。引导学生树立金属资源保护意识,主动参与资源回收宣传与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科学环保的生活态度。(责任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 学习了第 1 单元后,科科在教室里找到一些东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室的窗户是用玻璃制作的 B. 课桌是用木材制作的 C. 书本是用塑料制作的 2. 下列选项中( )服装防水性较强。 A. 棉布衫 B. 橡胶雨衣 C. 羊毛衫 3. 下面对玻璃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玻璃杯装水不会烫手 B. 玻璃杯很软 C. 玻璃杯容易碎 4. 下列杯子装上热水不会烫手的是( )。 5.下列物品中,与玻璃杯材料相同的是( )。 6. 生活中金属杯烫手的常用解决办法是( )。 A. 加布料护套 B. 加塑料杯托 C. 做成双层杯壁 7. 想要了解杯子所用材料的轻重,正确的观察方法是( )。 8. 运动鞋的鞋面用帆布做成,用这种材料的好处主要是( )。 A. 透气 B. 弹性好 C. 结实 9. 饮料厂要订制一批易拉罐,最适合的金属是( )。 A. 铜 B. 铁 C. 铝 10.下面各选项中哪种材料会生锈?( ) A.玻璃 B.纸 C.铁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 鞋面用橡胶做比较透气。( ) 2. 金属杯子烫手所以不提倡使用。( ) 3. 纸的原材料是金属。( ) 4. 室内的地板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 ) 5. 我们可以利用木头制作成书桌。( ) 6. 玻璃的优点在于价格低、透明、耐用、易清洗、密封性好。( ) 7. 金属也分很多种,如铜、铁、铝等。( ) 8. 文具袋上通常有尼龙做的拉链。( ) 9. 玻璃杯和金属杯的缺点都是易碎。( ) 10. 有些鞋子的鞋面是用橡胶做的,鞋底是用帆布做的。( ) 三、连一连 金属 塑料 玻璃 纸 四、简答题 如图为保温瓶的结构图,分别说说它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选这些材料? 五、综合题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公园游玩时,在公园一角发现了精美的棋盘和座位,爱好科学的小明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科学问题。 (1)小明首先通过看一看的方法,根据( )初步判断座位可能是由木材制作的。 A.形状 B.花纹 C.大小 (2)座位做工太精细了,小明为了进一步判断是否是由木材制作,他采取较为合理的方法是( )。 A.摸一摸 B.敲一敲 C.尝一尝 参考答案 一、CBCA CCBA CC 二、 √√√√ 三、 四、杯体:外面是塑料做的,里面是金属做的;塑料隔热性能比较好,金属保温性能比较好。杯嘴和杯盖:是塑料做的,塑料导热性能比较差,不烫嘴。密封圈和胶垫:是硅橡胶做的,硅橡胶耐高温,不易变形,能有效的防漏。 五、BB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金属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金属》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它们用来做什么”单元第3课,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多种性质,深入认识金属这类物质。教学内容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金属物品具体材料。教材呈现多样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制品使用哪种金属材料制作。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常见金属有金、银、铜、铁、铝。 第二部分:开展金属特性探究全过程。从光泽、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方面设计实验并实验操作,认识金属属性。 第三部分: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通过资料阅读,了解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树立保护资源意识。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做起,知道怎样循环利用资源。
2.学习者分析 学生日常接触铁锅、铜导线、铝箔等金属制品,知道金属制品结实耐用,但没有系统研究金属更多属性,或者说对金属特点的认识比较零散。二年级学生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对实验探究比较感兴趣,但活泼好动,精力不集中,仍是这个阶段学生特点。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1)知道金、银、铜、铁、铝是生活常见金属; (2)知道金属有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特征。 科学思维: (1)学会分析、归纳不同金属及与非金属的性质差异; (2)基于事实进行推理、概括金属制品优点。 探究实践:经历金属特征实验,掌握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 态度责任:树立金属资源保护意识,主动参与资源回收宣传与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科学环保的生活态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金属,描述金属的基本特征(有光泽、能传热、有延展性等)。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理解金属的延展性、传热性等特征,并将特征与用途建立联系。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金属大发现能知道常见金属有哪些能基本能不能金属特性大探究能了解常见属性能基本能不能金属优点大讨论能理解金属属性与应用关系能基本能不能废旧金属大变身能梳理资源保护意识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金属大发现教师活动1 1. 播放AI视频。调查: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你有这样的朋友吗?
2. 出示图片,问:这些金属朋友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 教师小结:金、银、铜、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追问:金属有哪些特性? 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活动1 学生回答自己在哪见过的金属制品 回答: 水壶——铁 工具——铁 手镯——银 铜擦——铜 铝罐——铝 导线——铜 项链——金活动意图说明:贴近生活找金属,让学生感受金属普遍存在;分析金属材料,了解金属种类。 环节二:金属特性大探究教师活动2 边讲解边指导学生做实验,探究金属特性。 1. 准备实验材料:砂纸、铁锤、铁块、锤子、铜棒、铁棒、铝棒、木棒、塑料棒、铜丝、铁丝、铝丝、一杯热水等。 2. 实验方法 (1)观察金属光泽 ①取铜棒、铁棒、铝棒,用砂纸均匀打磨表面。 ②在明亮环境下,从同一角度观察打磨后金属棒的反光效果,判断 是否有光泽。 (2)测试金属导热性 ①将5根等长度、等粗细的铜棒、铁棒、铝棒、木棒、塑料棒,同时竖直浸入同一杯热水,静置 30 秒。 ②用指尖轻触棒的上端,感受温度变化,描述冷热情况。 (3)测试金属延展性 ①固定铜丝、铁丝、铝丝的一端。 ②用锤子轻而均匀地敲打金属丝,观察是否被敲扁。 ③使用铁锤要注意安全。 (4)测试金属硬度 ①取等长、等粗的铜丝、铁丝、铝丝,用相同力度尝试弯折。 ②感受弯折阻力:阻力小,材质软;阻力大,材质硬。据此排序 “从软到硬”。 3. 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发现: 金属的特性包括:光泽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软硬性。学生活动2 小组实验操作,填写实验记录 小组实验操作,填写实验记录 小组实验操作,填写实验记录 小组实验操作,填写实验记录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直观掌握金属特性,培养动手与归纳能力,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环节三:金属优点大讨论教师活动3 1. 列举生活现象,刨根问底: (1)为什么砍树用铁斧头而不用铝斧头? (2)为什么盛水用铝盆,不用铁盆? (3)铁制品和铝制品各自还有什么优点? 铝制品: 学生活动3 根据实验可知,铁比铜和铝都硬。 根据生活经验,铝比铁轻。 观察图片交流。 铁制品: 硬度高、强度大:能承受撞击、切割等大力,适合做工具(斧头、锤子)。 韧性较好:受力时不易断裂,适合反复使用的器具(铁锹、镰刀)。 铝制品: 重量轻:方便携带、操作,适合做日常容器(易拉罐、铝盆)。 延展性好:容易加工成薄片(铝箔)或复杂形状(易拉罐),塑形能力强。 耐腐蚀:长期使用不易生锈腐烂(铝箔、铝制餐具)。活动意图说明: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理解金属特性与用途关系,提升分析和合作能力,感受科学与生活关联 。环节四:废旧金属大变身教师活动4 1. 查阅资料,为什么要回收铜、铁、铝? 2. 我们可以利用废旧金属制作小工艺品。例如, 学生活动4 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金属一般是从矿物中提炼出来的。地球上的矿物用一点就少一点,为了减少矿物资源的浪费,人类想到的办法之一就是回收废旧金属,实现金属的循环利用。活动意图说明:践行环保,将知识用于实践,锻炼动手与创新,增强节约资源意识,体会实践成就感 。
7.板书设计 金属 光泽性 导热性 延展性 软硬性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 下面三种材料的勺子,反光能力最强的是( ) 2. 金属能制成各种形状的用具是利用了金属的( )特点。 A.易传热的 B.有光泽 C.有延展性的 3. 关于金属材料,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金属都呈现银白色 B.金属都很软 C.铝是常见金属材料中质量较轻的 4. 冬天摸到金属和木头,总是感觉金属更凉,这是因为( )。 A.金属的温度比木头低 B.木头比较轻 C.金属传热比木头快 4.谜面:一样东西亮晶晶,又光又滑又透明,人工叔叔造出来,它的用处数不清(打一种常见材料)。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 A.陶瓷 B.金属 C.玻璃 5. 连一连 有光泽 A.铁锤子能砸钉子不变形 易传热 B. 用金属做锅能快速把菜煮熟 有延展性 C. 金属可以被拉成丝、压成薄片 坚硬 D. 金属勺子表面反光亮闪闪 【参考答案】 ACCCC 作业布置: 收集家中废旧的金属制品,想办法再利用它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