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4:4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审美创造)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语言运用、文化自信)
素养目标
晓畅文意
知识必备
情境学课文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课堂小结
05
积累拓展
06
目 录
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是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陈寔出身寒微,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
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人物简介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人,陈寔长子,享年七十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方正》是刘义庆小说《世说新语》的第五门,共有66篇,主要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
方正指正直。正直是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历来都得到赞美。
说话、行事,坚持正确的原则,这是体现正直人品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品简介
1.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 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2.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3分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fǒu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时分,(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舍弃(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舍,丢下。去,离开。
才。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当时。
年龄。
嬉戏玩耍。
同“否”。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这里指友人。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友人就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我约定同行,丢下我离开了。”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连词,表顺接。
丢下。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
就。
代词,指元方。
回头看。
就。
重点实词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1) 陈太丘与友行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期日中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
正午时分
约定
(3) 太丘去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弃
(4) 尊君
在不 尊君:___________________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5) 相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弃
(6) 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7) 下车之 引: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头看
文言虚词
(1) 去后至 _______________

(2) 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接
(3) 则是无信/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

(4) 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
代词,指元方
文言现象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 _____同_____,意思:_________


表疑问
2. 古今异义
太丘舍
古义:_______,今义:往、到
离开
齐读,读顺语句。结合【晓畅文意】对文意的疏通,叙述故事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选择身份简单讲述。
用元方的口吻讲
用旁观者的口吻讲
那天,父亲与友人约好正午一同出行。可都过了时间,友人还没来,父亲便先走了。后来友人到了,得知父亲已离开,竟骂他。我忍不住反驳,说他迟到是无信,对着我骂父亲是无礼。友人听了很惭愧,想拉我道歉,我没理他,径直回了家。
那天,陈太丘与友人相约正午出行,友人迟到,陈太丘先行离开。友人赶到后,不仅不反思,还对着陈太丘七岁的儿子元方怒骂陈太丘。元方毫不畏惧,指出友人迟到是无信,对自己骂父亲是无礼。友人这才意识到错误,面露愧色想道歉,元方却没搭理,直接回了家。
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
活动:《陈太丘与友期行》角色扮演
要求:①仔细回顾故事内容,琢磨人物性格特点。
②三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友人、元方、旁白。
③在表演前,在下面括号里补充人物的神态、情绪。
④表演中要注意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
⑤表演结束后,同学们结合故事内容,谈谈对人物的认识。
《陈太丘与友期行》角色扮演
人物:
旁白: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 友人
友人:( )“尊君在不?”
元方:(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 )下车引之。
友人:(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 )入门不顾。
平静
微笑
怒目圆瞪、义愤填膺
惭愧
气愤,但不急躁,平静地回击
不理睬
(动作:下车去拉元方)
(动作: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
1.结合故事内容和角色扮演,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始终使用敬辞“君”和谦辞“家君”。
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鄙视失信无理之人,入门不顾。
懂礼貌
重礼守信
方正机敏
率性倔强
元方
友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
使用尊称“尊君”。
怒责陈太丘。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言而无信
有礼节
粗鲁无礼
知错就改、坦率真诚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性。父亲依约行事,但朋友失约,当朋友到达后,陈元方告诉他父亲已经因为朋友的不守时而离开了。这表现出陈元方对信用的看重。
方正,这里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
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性。当朋友对陈太丘的不守时行为进行责骂时,陈元方并没有因此生气或失态,而是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的方式回应了朋友。这种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的态度,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品质。
第三,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陈元方展现出了他面对不公正和不尊重时,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和他人尊严的勇气,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这种坚持正义的精神,正是方正品质的重要体现。
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诚信与守时的重要性。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中反映的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家风。讨论以下问题:
①如果你是陈太丘或元方,你会怎么处理?
②诚信与守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示例:假如我是陈太丘,在与友人约定好正午出行后,我会在约定地点耐心等待。但如果超过约定时间很久,我会考虑到行程安排和自身时间的宝贵性,还是会选择先行离开。不过,在离开前,我会想办法给友人留下信息,比如托旁人转告或者留下纸条,告知他我已经离开以及我的去向,这样既不耽误自己的行程,也能体现对友人的尊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①如果你是陈太丘或元方,你会怎么处理?
示例:若我是元方,面对迟到还辱骂父亲的友人,我依旧会勇敢地指出他的错误,因为诚信和礼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但在友人意识到错误并表示歉意后,我可能不会立刻转身就走。我会冷静下来,接受他的道歉,并且和他心平气和地交流,让他明白守时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维护父亲的尊严,也能给友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②诚信与守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示例: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因迟到且言语无礼,被元方批评,这生动展现了诚信与守时的重要性,它们在当下生活依旧意义非凡。
诚信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秉持诚信,答应的事情尽力做到,才能在社交中树立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就像在学习小组合作中,承诺完成任务的成员按时高质量交付,大家才会放心合作,后续也更愿意与他组队。守时则体现出对时间的尊重和良好的自律性。例如学生按时上课,不耽误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度,能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小组活动:
①每组设计一个“诚信守则”,包括3-5条具体的行为规范(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撒谎”等)。每组派代表分享,并说明设计理由。
②根据各组分享的行为规范,制定出“班级诚信守则”。
③依据“班级诚信守则”,评选出“诚信小卫士”。颁发“诚信小卫士”徽章(需提前准备)。
通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文化常识—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 释意及示例
令 用于对方的亲属。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惠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顾(他人的光临)、惠赠(他人赠予的敬辞)
垂 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询、垂念(对方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赐 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赐教(给予指教)
高 用于对别人的敬称。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高邻(对邻居的敬称)
敬辞 释意及示例
贤 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对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尊 用于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上、尊亲(对方父母)、尊公、尊府、尊君(对方父亲)。例如:尊君在不?
奉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送(赠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对他人前来家中的敬称)
谦辞 释意及示例
家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例如:君与家君期日中。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舍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的或同辈中比自己年纪小的亲属。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舍妹、舍侄
小 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弟、小女、小儿、小店、小老(老年人谦称自己)。
谦辞 释意及示例
愚 用于自称。愚兄(对同辈年轻者于己的自我谦称)、愚见(称自己的意见)
拙 用于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拙作或拙著(称自己的作品)、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敝 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敝姓、敝校(自己的母校)
鄙 用于自称。鄙人(对人称自己)、鄙见
其他 寒舍(称自己的家)、见谅(请对方谅解)、见教、斧正(请人修改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