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 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单元整体建构 ——
追光行动
01
立足课标,观照单元教材
单元整体教材观照
人文主题:人物品质
【导语】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语文要素
【阅读训练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表达训练要素】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单元整体教材观照
单元课文组成
《古诗三首》
本课收录了《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等三首古诗。这些古诗描绘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眼中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黄继光》
本课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黄继光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诺曼底号”遇难记》
本课讲述了“诺曼底号”客轮在海上遇难的故事,通过描述船上的乘客和船员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挑山工》
本课以挑山工的工作为背景,描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
诗歌
小说
报道
散文
教材与课标联动
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总目标第1条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性质
教材与课标联动
课程理念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课程内容
单元整体教材观照
伟人画像
英雄展
追光行动
追光行动—— 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单元整体建构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02
联结教材,架构学习任务群
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纵向分析
【阅读训练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语文要素
单元 人文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四上六单元 童年生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七单元 人物品质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五下四单元 家国情怀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五下五单元 习作单元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六下四单元 革命理想 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质的感染。
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横向分析
【阅读训练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语文要素
《古诗三首》
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诺曼底”号遇难记》
《黄继光》、《挑山工》
通过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诗句,感受人物的品质,是对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
《语文园地》
采用举例的方式,总结如何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表达训练要素】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语文要素
三下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四下七单元: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上二单元: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下五单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写人”在小学的习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从中段到高段一直都在训练的一种习作内容。
写出特点
特点具体
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任务群设计
单元大情境:追光行动
单元大任务:追逐光 成为光 散发光
任务一:发布任务
任务导入
(1课时)
明确单元任务
任务二:历史人物
任务三:文学作品人物
任务四:认识自己
《古诗三首》
《日积月累》
4课时
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5课时
习作《我的“自画像”》,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3课时
感受英雄人物品质,落实语文要素
从多个方面写人物特点
明确目标
学习方法
运用实践
追逐历史人物之光
追逐英雄、平凡人之光
发现自己的光
追光行动
古诗+园地:积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警句、古诗,并能运用;感受诗句和古训中的历史人物所蕴含的精神品格。
黄继光:立足报道的真实性,从人物的言行描写中,描绘马特洛索夫式英雄群像;链接阅读,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英雄群像,汲取精神力量。
哈尔威:立足小说的精彩情节,从人物的言行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中,刻画危急时刻舍身取义的英雄形象,渗透责任感与担当。。
挑山工:立足散文,从平凡人的朴实语言中感受伟大的行为,联系时代背景体悟人生哲理。。
构建光谱
口语和习作:回顾描写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尝试迁移运用,能借助具体事件多方面介绍自己。
03
立足课堂,实施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0个生字,会写25个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0个词语,积累背诵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2、通过明读品悟、想象补白、补充资料等方法感受人物品格,依托英雄剪影、解说词、人物画像等形式,传播反映美好品质的故事。
3.能结合自身生活,学习在具体事例中融入言行描写的写法,从多方面介绍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积极态度。
4. 开展“追光行动交流会”活动,分类展示光芒万丈的人物故事;发现身边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促进精神成长。
单元学习策略
诗歌:辨“诗眼”,明“意象”,在文化追溯中体悟历史人物之光;
小说:抓情节,研读对话,在想象表演中体悟忠于职守之光;
报道:联背景,紧扣动作,在英雄群像中体悟舍身取义之光;
散文:抓对比,紧扣语言,在思辨表达中体悟坚持不懈之光。
送别诗
边塞诗
七绝圣手
大历十才子
冰心
逐
第二次被贬
亲历战场
个人:清高正直,洁身自好
将士:斗志昂扬,保家卫国
咏物诗——托物言志
画中梅
家中梅
心中梅
拓展资料之拒绝做官
清气
淡泊名利,坚守本心
马特洛索夫式英雄
由《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改写,原文刊载于1952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报道
——真实
报道学习策略
环 境 语言、动作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
子弹像暴风雨一样袭来。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他的事迹激励了苏军400余名官兵效仿,包括女兵舍尔什尼奥娃。 中国“马特洛索夫式”英雄 黄继光 ,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马特洛索夫式英雄。
徐佳标 :1945年两淮战役中,新四军班长用腹部堵枪眼,是中国最早的类似英雄。
朝鲜战争中的奇迹幸存者 金圣镇,1953年高城郡战斗中身中11弹堵枪眼,经金日成派人救治后幸存,成为唯一活下来的马特洛索夫式英雄。
这一概念成为舍身奉献英雄群像的象征,这一壮举,成为英雄主义的代名词。
1
2
3
4
5
6
7
介绍一群挑山工
遇见一个挑山工
画了一幅挑山工
散文学习策略
借一个关键词梳理全文
绘一个挑山工形象
寻几处与游人的不同
品一句朴实话语
辩一辩精神价值
口语交际
自我介绍
教学重点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在各种场合下进行自我介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和敢于在公众场合展示自我。学会根据说话的对象和目的,运用合适的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建议
创设多种情境,如转学、应聘、参加活动等,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练习自我介绍。
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展示,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不断完善自我介绍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多情境创设
听(读)者意识
小组交流
补充发现
习作策略
我的“自画像”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从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多个方面介绍自己,学习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出自己的特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自己的特点,确定写作内容。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二下:介绍我的同学。
三下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四下七单元: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看见自我
发现别人
尝试写
多方面写
习作策略
我的“自画像”
单元学习策略
诗歌:辨“诗眼”,明“意象”,在文化追溯中体悟历史人物之光;
小说:抓情节,研读对话,在想象表演中体悟忠于职守之光;
报道:联背景,紧扣动作,在英雄群像中体悟舍身取义之光;
散文:抓对比,紧扣语言,在思辨表达中体悟坚持不懈之光。
习作策略
我的“自画像”
多方面写
反思中前行
“追光行动”依托单元大情境,有机地联结阅读和习作两个要素,形成一个有层次的进阶式学习任务群。学生在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中,不断阅读、实践、反思,实现了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的融通共生。
一、“交流”紧扣人物品质,链接真实学习情境
我们的构想还有一环,本单元创设的学习情境融单元学习内容和班级“追光行动展示会”征集活动为一体,开展为期十多天的作业整理,引导学生合作开展活动,分类展示光芒万丈的人物故事以及发现身边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架起了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的桥梁,让语文走向生活。学生在感悟他人美好品质和寻找自身美好品质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讲述人物故事依托学生已有经验,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主动地建构学习。
二、“交流”体悟人物品质,学习任务多维进阶
本单元的任务设计依托大情境,通过挖掘单篇课文的价值,分析单元内文本之间的异同,关注读写的进阶。通过“知品质”“悟品质”“学品质”三个层次的进阶式学习活动,学生不断地阅读、实践、反思,实现了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的融通共生。
但在“认识自我”的任务中,我们担心四年级的学生,在伟人的光芒映照下,难以形成相对理性客观的自我认知。也可能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将自己的特点也定位在单一的某个美好品质,或者是被老师或家长认可的优点,缺乏多元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自己的特点,使学生的“自画像”更为真实,饱满生动。同时在习作表达中赋予“光”更丰厚的内涵。
三、“交流”多元展示品质,学习评价全程跟进
本任务群从单元目标出发,试图将评价融入“追光行动交流会”这一大情境中,设计了“人物名片”评价表、“小小宣讲员”评价表、“我的自画像”评价表等。同时,通过细化指标,搭建作业评价支架,编制单元评价量规,以评价的全程跟进支持学习的真实发生,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四下第七单元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并重的单元,
寻找平衡点
追逐光,感受光,散发光
追光行动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