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乐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8 05: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乐东县七年级历史科期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
特别提醒:
1.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余答案一律用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题及有关说明。
3.请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所示的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对此时间轴的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建立隋朝 B.②处是开通运河
C.③处是隋朝灭亡 D.④处是灭亡陈朝
2. 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B.和平稳定的环境
C.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D.贤臣能将的辅助
3.“怀牒自进”是科举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指士子可自行携带身份证明(膜)向宫府报名参加科举考试,无需贵族或官员推荐。这表明科举制(  )
A.确保了官吏廉洁 B.推动了教育发展
C.加强了皇帝权力 D.打破了门阀垄断
4. 郭沫若先生曾评价我国历史上某一封建皇帝的统治起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请问他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中宗
5.杜甫《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该诗句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之后的社会景象(  )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6. 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如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因 果
① 安史之乱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② 黄巢起义 导致唐朝灭亡
③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形成内重外轻、文臣统兵局面
④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发展生产 农业经济迅速超越中原地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北宋中后期国家财政支出巨大,战事处于劣势,土地兼并不断,社会危机重重,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摆脱社会危机,北宋推行王安石变法。这是王安石变法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8.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B.北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9. 有同学用“北伐抗金”“郾城大捷”“莫须有”等词概括某历史人物,这个人物应该是( )
A. 魏征 B. 岳飞 C. 辛弃疾 D. 宋应星
10. 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等,还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这些措施表明宋朝政府(  )
A. 重视水陆交通 B. 发展边境贸易 C. 鼓励海外贸易 D. 实行“禁海令”
11.《梦回宋朝》历史短剧表演活动中,第二组同学拟表演下面所列四个场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表演的剧目名称是( )
*大相国寺看庙会 *瓦子里表演蹴鞠 *酒楼吃饭听唱曲 *夜市逛街看队舞
A.政权并立与和战 B.宋朝发达的手工业
C.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 D.海上丝绸之路
12.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过程是从仿形——计重——宝泉货币——纸币的漫长过程,其中我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13.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这反映了蒙古统治者(  )
A. 开创我国统一王朝的历史 B. 对中原汉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C. 弱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 促进蒙古文化在全国的推行
14. 史学家王国维说,关汉卿的某部作品是“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部作品是(  )
A. 《窦娥冤》 B. 《水浒传》 C. 《牡丹亭》 D. 《红楼梦》
15.在学校举行的历史知识竞赛“主题猜猜猜”环节,主持人出示了“玄奘西行天竺”“鉴真六次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等信息,请你揭晓正确答案——(  )
A.边疆管理 B.政权更迭 C.军事征服 D.中外交流
16. 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
A.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B.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C. 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 D. 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7.“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材料描述的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唐朝时期 B.宋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
18. 李时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遍访名山大川,撰写了《本草纲目》;宋应星长期钻研,多次跋山涉水,深入了解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最终编纂了《天工开物》。据此推断,两位科学家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是(  )
A. 谦虚谨慎 B. 注重实践 C. 不断创新 D. 品德高尚
19.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下图为清朝前期疆域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 )

西伯利亚 B. 葱岭 C. 南海诸岛 D. 太平洋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二、材料题(40分)
21. 某班同学布置“古代中国”主题学习展板,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4分)
【典籍篇】 A《红楼梦》B《资治通鉴》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工程篇】 图一
【盛世篇】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请按照示例,将“典籍篇”中的书目进行归类,放入相应板块中。(3分)
示例:板块一“文学名著” A 板块二“医学典籍”______
板块三“科技巨著”______ 板块四“史学经典”______
(2)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所示工程列入展板的理由。(要求:写出工程的名称、主要相关人物、建成之后的意义。)(5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盛世篇”中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6分)
22.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发达的经济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七年级某班同学以“宋朝的经济”为主题,展开了探讨活动。(12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楚,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的活动也不限在特定的范围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宵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重要的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拥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并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的造船业发达,南宋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阅读材料一,指出北宋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4分)
(3)阅读材料三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分)
2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① ______ 、② ______ 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②处的内容,并分析指南针应用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4%
分析材料二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公元1501~1840年状况的出现?(8分)
(3) 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2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乐东县七年级历史科期末检测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C C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D B D B C D
材料题(40分)
要求:错别字一个扣一分,扣完设问分值为止。
21.(14分)(1)D;C;B (每写对一个1分,3分)
(2)工程名称:大运河1分,相关人物:隋炀帝1分,建成的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分。(5分)
(3)材料一是贞观之治,材料二是开元盛世。 (写对一个1分,顺序错了0分,合计2分)
共同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开明的君主、重用人才、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整顿吏治、几代人的努力等(4点4分)
22.(12分)(1)人口变化:南方人口增加1分,北方人口减少1分。经济变化:经济重心南移2分 (4分)
(2)特点:商业区和居民区没有明显区分;商业活动时间不受限,出现夜市;出现了专门的街市 (任意两点写对4分)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造船技术的发达、配备了指南针(四点4分)
23.(14分)(1)填空内容:活字印刷术、火药(前后可互换)2分。影响: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分(4分)
(2)状况:公元1~1500年间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2分;公元1501~1840年中国科技走向衰落2分。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闭关政策写对两个4分。(8分)
(3)科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落后的社会制度、政策等对科技的发展具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有理即可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