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史回声
右图是法国国旗,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来源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而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则是这次革命的开始.●课程标准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学习目标1.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2.掌握波旁王朝被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比较君主立宪派与吉伦特派对法国改造的情况.3.分析资产阶级各派别在反专制斗争中的不同主张及其原因.4.归纳大革命的前期历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一、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王权成为法国________发展的严重障碍.(2)思想先导:启蒙运动动摇了法国波旁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3)直接原因:法国波旁王朝统治出现的财政危机.资本主义2.过程(1)导火线:1789 年 5 月,三级会议召开.(2)革命爆发: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陷___________.(3)巩固成果①制定了一系列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巴士底狱②通过______________,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③制宪议会颁布__________________,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4)推翻波旁王朝:1792 年 8 月,法国人民再度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
《人权宣言》《1791 年宪法》思考探究
下图是1789年三级会议开幕后,第三等级的代表群情激昂。
请回答:
第三等级的代表群情激昂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原因:为限制王权、争取平等地位等.结果:国王下令封闭会场.影响: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背景(1)政权转移:八月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________ 上台,控制了立法议会.(2)国民公会召开:共和主义者联合起来,迫使立法议会决定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3)军事胜利:1792年9月,法军取得_______大捷.吉伦特派瓦尔密2.建立(1)诞生:1792年9月,国民公会宣布废除王权,法国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2)巩固:__________作为审判国王的特别法庭,于1793年初判处国王死刑,法国民主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
国民公会思考探究
(1)宣判国王死刑的是什么机构?
(2)处死路易十六,说明了什么?
提示:(1)国民公会.
(2)说明法国民主力量在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归纳整合
在法国革命时机比较成熟的前提下,经巴黎人民武装起义的推动,政权由波旁王朝先后转移到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手中.政体也经历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到共和政体的演变,法国民主力量取得了重大胜利.要点 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君主立宪派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贡献1.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的思想均指向封建君主专制,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2)启蒙运动对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和特权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3)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的观念及他们对未来“理性王国”设计的蓝图,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2.君主立宪派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贡献(1)君主立宪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一个执政的政治派别,他们对法国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改造,基本上完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2)君主立宪派为大革命做出的贡献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法律上都改造了封建的旧制度,创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基本上完成了大革命摧毁旧制度、建立新政权的历史使命.实行君主立宪制,是由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资产阶级提出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是其保护自己利益的根本要求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反封建意义.(3)体现君主立宪派思想的《人权宣言》在原则上宣布废除全部封建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用人权和法治取而代之,从而宣告了新政治制度的诞生.典型例题
考查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主追求
(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2: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力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1、2,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解析】 本题以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家的言论切入,考查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知识点,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的主要依据是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即能得出两人的观点;第(2)问首先说明材料反映的问题,再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两人民主观念不同的原因.【答案】(1)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托克维尔: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2)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图文探究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史学家称之为“大革命”.材料1:革命爆发前,西哀士发表了被誉为“圣经”般的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书中,他呐喊道:“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材料2: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怎么,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材料3: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探究问题】(1)据材料1西哀士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2)据材料2为什么说这是“革命”?(3)据材料3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探究思路】第(1)问西哀士一是为第三等级身受的苦难和压迫而呐喊;二是为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而呐喊.第(2)问革命的含义是: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把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与革命的含义对应,即可得出问题的答案.第(3)问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路易十六之所以说他们毁了法国,是就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而言的.【尝试答题】 (1)第三等级深受压迫,没有社会地位;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2)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或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3)他们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他们的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