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31 22: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
2.通过对标准方程的推导,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难点
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
三、自主预习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 (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焦距的一半称为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焦点坐标 ,,其中 .
(2)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焦点坐标, ,其中.
四、应用举例
例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解:由于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

所以,所以.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例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
则点D的坐标为.
由点M是线段PD的中点,得,.
因为点在圆上,所以.①
把,代入方程①,得,即.
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例3 如图,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因为点A的坐标是,
所以直线AM的斜率.
同理,直线BM的斜率.
由已知有,
化简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
点M的轨迹是除去,两点的椭圆.
五、课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1.如果椭圆上一点P与焦点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与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
(2),,焦点在y轴上;
(3),.
3.经过椭圆的右焦点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AB,交椭圆于A,B两点,是椭圆的左焦点.
(1)求的周长;
(2)如果AB不垂直于x轴,的周长有变化吗?为什么?
4.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直线AM的斜率与直线BM的斜率的商是2,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二)课本习题
1.如果点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
那么点M的轨迹是什么曲线?为什么?写出它的方程.
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坐标分别为;(真点在y轴上)
(2).(焦点位置不确定)
3.如图,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4.彗星“紫金山一号”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它的运行轨道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测得轨道的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近的点)距太阳中心1.486天文单位,远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距太阳中心5.563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且近日点、远日点及太阳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轨道的方程.
5.如图,轴,垂足为D,点M在DP的延长线上,且.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
6.一动圆与圆外切,同时与圆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六、课后练习
1.过点且与椭圆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方程为( )
A. B. C. D.
2.已知定点,,动点P满足,则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椭圆或射线 C.椭圆或线段 D.不存在
3.“”是“方程表示椭圆”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则的周长为( )
A.2 B.4 C. D.
5.一个动圆与圆外切,与圆内切,则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6.已知,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且,则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椭圆,若的顶点B,C分别是椭圆的两个焦点,顶点A在椭圆上,则的值为( )
A.4 B.6 C.8 D.10
8.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弦AB过点.若的内切圆周长为,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的值为( )
A. B. C. D.
9.(多选)设点A,,的坐标分别为,,,动点满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点P的轨迹方程为
B.
C.存在4个点P,使得的面积为
D.
10.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且,.若,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动点始终满足关系式,则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12.已知椭圆,点M与椭圆C的焦点不重合.若M关于椭圆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B,线段MN的中点在椭圆C上,则___________.
13.已知,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一点,当轴时,.
(1)求椭圆的方程;
(2)当时,求的面积.
答案及解析
三、自主预习
1.常数 焦点 半焦距
2.
五、课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1.答案:14
解析:由,则,由P在椭圆上,故有,又.所以.
故答案为:14.
2.答案:(1)
(2)
(3)或
解析:(1),,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方程为;
(2)由,可得,
又焦点在y轴上,所以标准方程为;
(3)联立,解得,,
所以标准方程为或.
3.答案:(1)20
(2)不变;理由见解析
解析:(1)由椭圆的定义得:,,
所以的周长为.
(2)不变,由椭圆的定义的周长为.
只受a的影响,不受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影响.
4.答案:点M的轨迹是直线,并去掉点
解析:设点M的坐标为,则,,
当时,,整理得,
所以点M的轨迹是直线,并去掉点.
(二)课本习题
1.答案:见解析
解析:点M的轨迹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10,且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由椭圆的定义知,
则,椭圆的方程为.
2、(1)答案:
解析:焦点在y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答案:或
解析:由得.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或.
3.答案:见解析
解析:点Q的轨迹是椭圆.
理由:如答图所示,连接AQ.
为定点,Q是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
.
又(定值),
且点A在圆内,.
由椭圆的定义知,点Q的轨迹是以O,A为焦点,r为长轴长的椭圆.
4.答案:
解析:以近日点与远日点连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近日点与远日点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则有解得
轨道方程为.
5.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是圆上的任意一点,则点D的坐标为.
依题意有,即.


在圆上,
,即.
点M的轨迹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6.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动圆的圆心为,半径为r.
又圆的圆心为,半径,
圆的圆心为,半径.
根据题意得.
又,
点O的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12的椭圆,
即.此时.
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是以点为焦点的椭圆.
六、课后练习
1.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椭圆的焦点坐标分别为,,即.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且).将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舍去)或,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故选A.
2.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故选A.
3.答案:B
解析:方程表示椭圆,解得或.故“”是“方程表示椭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选B.
4.答案:D
解析:由得,则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的周长为.故选D.
5.答案:A
解析:设动圆半径为r,圆心为M,根据题意可知,,,,,,,,,故动圆圆心的轨迹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且焦点坐标为和,其中,,,,所以,故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故选A.
6.答案:B
解析:由椭圆方程得,,设,则,,所以.①
又点P在椭圆上,则,即,代入①得,
所以,
故选B.
7.答案:A
解析:由椭圆可得,,所以,则,,所以在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故选A.
8.答案:A
解析:由椭圆方程,得,,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的周长为.由内切圆的周长为,得内切圆的半径长为,所以.因为,所以.故选A.
9.答案:AD
解析:对于A,由得,,
所以点P的轨迹为以,为焦点的椭圆,且,,即,,则,故点的轨迹方程为,A正确.
对于B,D,将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左边得,所以点在椭圆内部,如图所示,所以,当且仅当点P运动到点处时,等号成立,故B错误;

因为,所以,当且仅当点P运动到点处时,等号成立,故D正确.
对于C,,其中h为点P到直线的距离,若,则,由于当点P为椭圆的右顶点时,h取得最大值3,故满足条件的点P只有一个,C错误.故选AD.
10.答案:
解析:,,.又,
.由椭圆定义可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1.答案:
解析:由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点M到点与的距离之和为8.又与两点间的距离为4,且,所以动点M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其中,,所以,,.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
12.答案:12
解析:如图,不妨设,分别为椭圆C的左、右焦点,点M关于的对称点为A,点M关于的对称点为B.设线段MN的中点为P,连接,,则由是AM的中点,可知.
同理可得.
根据椭圆的定义得,.
13.答案:(1)
(2)
解析:(1)由知,因此.
因为轴时,,所以可得点P的坐标为或,
因为点P在椭圆上,所以,
又,所以,
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设,,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
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