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时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时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8 05:5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晋国在与楚国争霸的过程中,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反映出当时(  )
A.大国争霸推动了民族交融 B.晋与周边地区民族矛盾尖锐
C.诸侯纷争拉大了经济差距 D.晋在与楚国争霸中占据优势
2.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鲁都曲阜,秦都雍城其规模不小于周王都城洛阳,这体现了(  )
A.王室衰微 B.政权林立
C.沉迷享乐 D.政治腐败
3.周桓王即位后,准备委任虢公取代郑庄公的卿士地位,郑庄公先是率军收割了周王室领地的粮食,又和鲁国、许国等国私自交换士地,并在王师讨伐的时候打败王师军队。这反映春秋时期(  )
A.郑国实力最强大 B.各国发展不平衡
C.周王室逐渐衰微 D.分封制彻底瓦解
4.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生产力的进步 B.手工业的兴盛
C.原始农耕生活 D.商品经济发展
5.如图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修筑都江堰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商鞅变法
6.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 B.金属货币的流通
C.漆器制作的发展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7.下面是西周和东周时期王室势力情况表,其反映了东周(  )
时期 土地 人口、财力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削弱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A.土地荒芜,人口减少 B.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C.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D.诸侯争,战争频繁
8.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
C.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
9.西周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在边境设置了烽火台。东周时,烽火台不仅没有被取代,反而在各诸侯国的边界上广为设置。有的还把烽火台用高墙连接起来,修建了长城。这主要是因为东周时期(  )
A.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B.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
C.骑兵已渐成军队主体 D.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10.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B.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
C.秦朝于公元前207年被刘邦起义军灭亡
D.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周初,宴饮时的乐舞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音乐和舞蹈的发展
C.诸侯崛起、王室衰微 D.等级制度完全被打破
13.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引起了政局动荡 B.加强了民族认同
C.造就了文化繁荣 D.削弱了周王威信
14.春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 C.社会安定 D.商业发展
二、问答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琴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3)“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4)你认为二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
16.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社会大动荡、大变化时期。请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
(1)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什么?写出西周时期政治呈现的新面貌。
(2)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林立。请按称霸先后顺序写出春秋时期的霸主。这些强大诸侯争霸时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3)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什么?写出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17.历史核心素养是我们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唯物史观】
(1)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采用的制作方法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图三、图四分别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四生产工具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史料实证】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2)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对“商君治秦”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
(3)在春秋时期,首先确立霸主地位的是谁
(4)请你将图二的诸侯国补充完整:
A B C D
(5)从图一到图二,主要诸侯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1)春秋时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3)影响: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或都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或都有积极进取之心)。
16.【答案】(1)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实行分封制
(2)春秋时期的霸主按称霸先后顺序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这些强大诸侯争霸时打出的旗号是“尊王攘夷”。
(3)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促进了农业深耕细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7.【答案】(1)打制; 磨制; 铁制农具; 牛耕。 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2)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巩同周王统治。
(3)同意。理由:商鞅变法使泰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或不同意。理由:商鞅变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严刑峻法等。
18.【答案】(1)周天子势力衰微;强大的诸侯国想称霸。
(2)】图一:春秋; 图二:战国。
(3)齐桓公;晋文公。
(4)燕 秦 楚 齐
(5)赵、魏、韩三家分晋;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