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22:15: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案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通过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为准确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质和意义奠定基础。
问题探究
?
概括阐释
?
综合分析
通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任何腐朽势力必将被先进的力量所取代。借此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宗教“异端”
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异端”
1.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
2.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2.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的表现
难点: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与宗教异端运动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问题,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公元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到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这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
先讲述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由来,然后叫感兴趣的同学讲述一下,接着教师概括指出:基督教公元1世纪产生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提问: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主要表现在:
天主教神权统治在中世纪影响无处不在。提问: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具体表现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教师指出: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四个方面加以概括。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获得大量的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加以说明。
政治方面,罗马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他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而且还凌驾于王权之上,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利用教材 “卡诺莎晋见”图片和文字来说明各国的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这一问题。
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文学教育的统治地位。教会垄断教育,把断宗教神学的解释权。即使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兜售免罪券》《卡诺莎之辱》,以了解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搜刮掠夺和教权高于世俗政权的历史现实。
随着欧洲的封建制度渐趋衰弱,天主教会所宣扬的“原罪”说和“救赎”理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加上教会买卖圣职、出售“赎罪券”、崇拜圣物、教会上层的腐败堕落等,使得教会与各个民族、国王、贵族以及教会内部上下层之间的矛盾激化,这就导致了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
二、宗教“异端”
1.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当时的反封建斗争主要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提问:什么叫宗教“异端”?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自己概括指出: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在古代中世纪时,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控制着西欧的精神世界,但是,到中世纪后期,仍然出现了不少同教会宣扬的思想不同的声音,这些思想被教会称为异端。例如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斥为“完全不合乎圣经的异端邪说”,遭到查禁。宣传和发展哥白尼“日心说”的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于罗马鲜花广场。
提问: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天主教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都占据了统治地位,神权统治地位异常坚固;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因此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提问:宗教“异端”运动起源和高潮是指什么事件?宗教“异端”运动起源于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高潮是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2.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
接着上述问题讲述,随后提问:宗教“异端”运动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对于宗教“异端”运动的主要观点,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概括后,教师综合指出:宗教“异端”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他们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教会的财产;《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威克里夫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拉开了宗教“异端”运动的大幕。15世纪,约翰·胡司所倡导的捷克教会改革运动就是从威克里夫的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而捷克胡司的思想又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捷克人民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大起义。
提问:宗教“异端”运动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概括指出: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提问:西欧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主要有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推动。西欧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14~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然后让学生概括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间、地点及影响:14~16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
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产生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一起,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通过回顾高一必修3的内容来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对宗教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最后教师指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课后研讨】
有人说“异端”思想,是一种另类思想,它往往和时代潮流相驳;但也有人认为,另类思想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你认为这两种观点矛盾吗?你同意哪种说法?举些例子说明一下理由。
思路:两种观点都有它们的正确之处,都有大量的例子可以用来证明。本题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的思维,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言之有理即可。有此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认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任何思想认识都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而具有局限性。世界没有完全绝对的真理。
【本课小结】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它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另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于是从德国开始,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由此在西欧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