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对应学生用书第34~35页)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巴勒斯坦东正教天主教十字军教权宗教色彩答案:(1)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2)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确立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威克里夫胡司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中央集权文艺复兴 (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和实质
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2.可能性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4)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5)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斗争。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都出现新的变化,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观察下列图片:【探究问题】 (1)结合图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宗教“异端”?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
(2)根据图二人物的主张及所学知识回答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目中图片只是说明了英国的“异端”运动,回答时要把思路放宽,防止漏掉要点。答案:(1)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原因: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设置了宗教“异端”裁判所。
(2)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异端”运动,其中有些人,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败,对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予以否定,要求纯洁教会;14~15世纪时,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还将《圣经》从拉丁文译为捷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