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础巩固
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答案 A
解析 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2.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 )
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 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
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 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
答案 D
解析 在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圣经》的版本也是统一的,不存在德文版的《圣经》。
3.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 )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
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
答案 D
解析 教会关于赎罪的说教,纯粹是公开的欺骗。兜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
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 )
A.维持社会安定 B.压制各国王权
C.维护教会权威 D.打击各种犯罪
答案 C
解析 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5.恩格斯在评价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威克里夫的宗教主张时说,他是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他主要追求的是“廉价的教会”。恩格斯称威克里夫为“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主要是因为其主张代表了
( )
A.城市教会的利益 B.城市贵族和市民的利益
C.资产阶级的利益 D.英国国王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 威克里夫主张宗教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这实际上代表了城市贵族和部分市民不满教会掠夺,要求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6.14、15世纪,英文版、捷克文版等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表明
( )
①民族主义的潮流在欧洲兴起 ②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 ③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④天主教会放宽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用本国的文字印刷《圣经》,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体现,但它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对这种现象进行严格的惩治,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能力提升
7.从思想上对天主教会统治造成巨大冲击的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对天主教统治造成冲击的因素很多,从思想上说是文艺复兴运动。
8.下列对14~16世纪西欧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欧洲宗教“异端”运动高涨
B.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C.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D.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
答案 D
解析 启蒙运动兴起的时间是在17~18世纪,与题干不符。
9.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原因有
( )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②新贵族产生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解答应从时代特征着手。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新贵族形成,他们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会,部分国君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新兴的民族国家也要求实现真正的独立。这一切都使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
10.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结合图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宗教“异端”?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
(2)根据图二人物的主张及所学知识,回答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
答案 (1)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原因: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设置了宗教“异端”裁判所。
(2)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异端”运动,其中有些人,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败,对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予以否定,要求纯洁教会;14~15世纪时,“异端”运动更加高涨,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还将《圣经》从拉丁文译为捷克文。
解析 第(1)问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题目中图片只是说明了英国的“异端”运动,回答时要把思路放宽,防止漏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