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22: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二、学习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三、学习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以下列问题为线索预习课文,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用自己的话概述基督教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产生。
(2)发展:
①4世纪初期,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托庇于日耳曼封建王权,得以继续发展。
③11世纪,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①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进行“十字军东征”。
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概括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确立的表现。
①经济上: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②政治上: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③思想文化领域:垄断学校教育,掌握《圣经》解释权。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也无处不在。
宗教“异端”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异端”?
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运动被称为“异端”运动。
2.请列举主要的“异端”活动。
(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教条。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了强烈的批评。
宗教“异端”对欧洲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1)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它表明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欧洲是怎样向近代过渡的?
(1)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2)政治: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②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1.为什么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会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
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社会地位是和西欧的社会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分不开的。
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存在,大多数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
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还不开放,只能信仰天主教会,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在天主教会身上。
2.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为什么大多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1)中世纪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与天主教会发生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厉控制。
(2)当时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在反封建斗争中,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3)天主教会日益堕落、反动。
【总结与升华】
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2)可能性: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达标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二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
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占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西欧国家统一的实现。
(2)结合材料二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
人民群众、城市市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首先表现为反天主教神学?
内因是资产阶级因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而较弱,外因是天主教会势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