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23:03: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
教材整理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产生及发展
(1)基督教的产生
①时间:大约1世纪。
②地点: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2)基督教的发展
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日尔曼封建政权的庇护下,继续发展。
(3)基督教的分裂
11世纪时,基督教分裂为两部分,分别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2.天主教神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1)原因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导致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
(2)表现
①经济上:教皇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在。
知识拓展 注意此处空半格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又可以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别。
中世纪时,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主要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是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分离出来的新派别。
二、宗教“异端”
1.异端运动的概念
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这就是异端运动。
2.异端运动
(1)法国的“异端”运动
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对教会进行了猛烈抨击。
(2)英国的“异端”运动
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馔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3)捷克的“异端”运动
胡司对教会进行了强烈批评,还将《圣经》由拉丁文翻译成捷克文。
3.异端运动的结果
这些运动都遭到了严厉的镇压,许多“异端”分子被以火刑烧死。
4.影响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利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它表明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
疑点突破 中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原因: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①时间:14~16世纪。
②过程: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手工业部门的迅速成长→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2)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日益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
①资产阶级兴起,他们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②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③一些国家的封建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2)影响
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3.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这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打击。天主教会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升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与之相适应,正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导致了近代社会的一系列的大变革。
问题探究
问题 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探究思路: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实际上就是分析宗教改革的原因,也就是天主教在哪些方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探究结论:13世纪,天主教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统治着西欧,随着社会的发展,天主教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经济上,16世纪的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还通过种种手段搜刮各国的财富,严重影响了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罗马教廷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的内政,导致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的强烈不满;思想文化上,教会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用宗教愚弄人民,极力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因此,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对天主教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经典例题
例1长达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  )
A.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     B.征服“异教徒”
C.掠夺土地和人口 D.维护基督教圣地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实质”两字,B、C、D三项都是表面现象,予以排除。
答案:A
例2中世纪时,罗马教皇确立起对西欧的大一统的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愚昧 B.天主教势力的空前强大
C.社会经济的落后 D.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
解析:罗马教皇确立起对西欧的大一统的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还是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无法与教皇相抗衡。当时的基督教是统一的,势力遍布各国,实力超过任何一个封建君主。
答案:D
例3促使欧洲向近代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资产阶级的兴起
C.民族国家的发展 D.封建君主的推动
解析: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变化。
答案:A
互动课堂
重难突破
1.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实社会根源:14~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思想渊源: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遗产。
2.中世纪人们反对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方式的原因?
中世纪欧洲市民、农民的反封建斗争之所以要以宗教“异端”的方式出现,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和教育的意识形态。因此,任何反封建的斗争,其矛头必须首先指向教会。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活学巧用
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世俗封建主要求剥夺天主教会的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解析:该题意在考查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辨析能力。欧洲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欧洲封建势力的一场社会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势力,其宗教神学思想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从各个方面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此,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和以摆脱天主教会束缚为目的的宗教改革运动。当时罗马教廷与封建王权之间确实存在权力之争,但并非与“各国”王权的矛盾都激化,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两者有着一致性。?
答案:D
2.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  )?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答案:B
3.14、15世纪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形式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
A.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D.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解析:注意从“思想上”分析,结合“重难突破2”可轻松突破。?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