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件 (1)(共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件 (1)(共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23: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____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
夺。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_______。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四分五裂封建主(3)主观原因:___________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他十分痛
恨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_________与_________。
(4)直接原因(导火索):1517年教皇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_______。马丁·路德神权统治经济搜刮赎罪券【合作探究】
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提示:(1)使德国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造成经济发展的分散,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统一;(2)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促使德意志社会矛盾更加复杂。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著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
(1)得到了德意志一些诸侯的支持,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
潮。
(2)揭开了_____________的序幕。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欧洲宗教改革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同教廷辩论的过程中,马丁·路德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一系列文章,系统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1.确立基本教义:
(1)理论基础:_________。
(2)坚定权威:坚持《_____》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上
帝是教会的最高领袖。
2.简化宗教仪式:
(1)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_________等。
(2)提出_________也可以结婚生子。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因信称义圣经宗教仪式神职人员3.强化国家权力:
(1)_________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
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德意志应取消教廷的_______________,建立本民族的教
会。国家权力最高宗教司法权【合作探究】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主要不同?
提示:(1)教义:前者因信称义,信仰《圣经》,后者因行称义,强调教皇、教会的权威;
(2)教会:前者主张建立廉洁教会、本民族教会,后者教会有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烦琐的宗教仪式,教权高于王权。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对德国: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宗教改革思想。
(2)掀起反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爆发了_______起义。
(3)把《圣经》译成_____,推动宗教改革拓展,也推动了德意
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确立“_________”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闵采尔德文教随国定2.对欧洲:
(1)创建了新教。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_________开辟了道路。宗教改革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可从历史渊源、现实动力两个方面分析:宗教改革历史渊源现实动力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落后、堕落、统
治野蛮,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中世纪的宗教“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
定了思想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促使王权得到加强,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
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名师指津】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宗教改革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破除了对天主教教皇的迷信。
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天主教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打开通道。
2.从神学角度肯定了人的地位。
新教强调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这就从神学角度阐释了人在宗教中的地位。这与资本主义发展后,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一致,彰显人文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名师指津】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当资本主义在发展不够充分的时候,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只能利用复兴文化或改革宗教的方式进行以人权反对神权的斗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2012·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概括结婚需要经过的几个步骤;第(2)题体现由教会到家庭的过渡,说明了肯定人、重视人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答案:(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
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