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自相矛盾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08: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自相矛盾
我会读
复习与导入



吾盾之坚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复习与导入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图猜成语
朗读提示
读准
读通
读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懂文章
品读与探疑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懂。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品读与探疑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品读与探疑
品读与探疑
再次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要求: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自相矛盾
赞美。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一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破它。”
卖。
刺破。
品读与探疑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锋利。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破!”
楚国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与矛的?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VS
品读与探疑
如果“矛”戳穿了“盾”,就说明:“矛”很________,“盾”不_________。
如果“矛”不能戳穿“盾”,就说明“矛”不________,“盾”很_________。
想一想: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呢?
品读与探疑
品读与探疑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品读与探疑
其人弗能应也。
哑口无言
瞠目结舌
无言以对
目瞪口呆
为什么“其人弗能应”?
因为世上没有牢不可破
的盾,也没有坚不可摧的矛,
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抵触的尴尬局面,所以“弗能应”。
品读与探疑
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抵触,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最著名的是广告词: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一个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却拼命做的非常卖力!
书目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称“韩非子”。代表作品《韩非子》。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等,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郑人买履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⑤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⑥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⑧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拓展与提升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②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③度——就是尺子。
④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要求: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意思讲正确讲清楚。
2.发现故事中人物思维的错误所在,并讲一讲你所获得的启示。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元认知评价
得星数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我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思维过程。 ★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
我能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
我能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更多的文言文。 ★
合计
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