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件 (3)(共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件 (3)(共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23: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6世纪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但是政治上仍然分裂割据,社会动荡不安。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掠夺,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因此,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应时代的感召,马丁·路德以大无畏的勇气,毅然掀起了西欧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的历史大潮,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风暴的策源地。请思考:
1.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一、“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_________思想的熏陶。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5)导火线: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人文主义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
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
(1)激起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欧洲_________的序幕。
(2)得到了一些___________的支持。宗教改革封建统治者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阻碍德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的政治局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当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尽力抵制罗马教廷的横征暴敛,教廷便把经济损失转嫁到四分五裂的德国身上……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由于教会的经济实力和特权禁锢了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在要求政治民主的同时也强烈要求改革教会。
——《基督教史》(1)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提示: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2)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德国的分裂为教廷对德国的掠夺创造了机会,德国受到教会的剥削严重,社会矛盾激化。(3)马丁·路德是怎样挑战教会的权威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仰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要靠终生“悔改”。
影响: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4)面对教皇开除“教籍”宣布其为“异端”,马丁·路德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提示:与教皇决裂,坚持战斗。【特别提醒】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德国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造成经济发展的分散,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统一;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促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知识点拨】
1.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①天主教会不仅控制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②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在德国有很大的影响力。
(2)可能性:①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
②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基本教义:
(1)坚持“_________”,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获得拯救。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与
《圣经》面前都是_______。
2.宗教仪式:
(1)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_________。
(2)_________也可以结婚生子。因信称义平等的宗教仪式神职人员3.世俗权力:
(1)_________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
_____并_____教权。
(2)建立_______的教会。国家权力教权支配本民族【知识点拨】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与天主教学说的不同点。
(1)教义:路德教派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圣经》;而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强调教皇、教会的权威。
(2)教会:路德教派主张廉洁教会、本民族教会,天主教会强调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烦琐的宗教仪式、教权高于王权。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直接影响: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思想传播: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反抗风潮: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
反封建斗争,爆发了_______起义。
(3)译成德文:马丁·路德把《圣经》译成_____,推动宗教改
革拓展,也推动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得到承认:确立“_________”原则,1555年,路德派取得
合法地位。闵采尔德文教随国定2.深远影响: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其他国家的___
_______开辟了道路。宗教改革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因信称义、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权威,王权高于教权。实质是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和神学权威。
(2)路德的主张反映了哪个阶级的要求?
提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3)马丁·路德翻译《圣经》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为方便德意志人阅读《圣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会对信徒思想的控制。
(4)马丁·路德此举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示:有利于宗教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提示:①没有认识到教会与国家分离的重要性,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当作教会的天然保护者。②在国家问题上他接受了中世纪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威是神授予的,尽管他也承认君主的权力要从属于自然法。③他反对叛乱,强调人民服从政府的必要性。【知识点拨】
3.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的原因。
(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皇的说教,教皇的思想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4.宗教改革的实质。
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组织,实质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反抗,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特殊阶段。与文艺复兴并称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两大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