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08: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
我会认读
热情 风筝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亲戚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骆驼 白云观
gēng
jiàn
fèn
xiāo
zheng
guàn
初读感知
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热闹、喜庆、隆重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腊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理清课文脉络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祭灶王、卖糖、吃糖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拜年、逛庙会
铺户开张、放鞭炮
赏灯、吃元宵
春节结束
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
“腊八”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
(杏仁、葡萄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
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
览会。
食材多,用料丰富
(比喻)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
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
“腊月二十三”
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勾画出最能突出“腊月二十三”风俗特点的地方。
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松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
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
瓜形。
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
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
坏事了。
祭灶王、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由来
除夕
读一读课文第8自然段,说一说作者重点描写了除夕这一天的什么习俗?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是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除夕真热闹
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感受了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风俗的 。
重视
“守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第二层是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初一
读一读课文第9-10自然段,说一说正月初一有什么特点?初一这一天,不同的人们都在做着什么事?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小商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们逛庙会。
作者通过列举初一午后不同人的活动,写出了初一的美好、热闹。
元宵
读一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为什么说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
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
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
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
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一律、清一色、通通都是 的意思,说明了灯的 。
种类多、数量多

思考:请同学们找出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比较:这些部分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日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感受“京味儿”语言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零七八碎儿:形容零碎而杂乱的东西。
杂拌儿:文中指用各种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食品。
玩意儿:指文具。
闲在:清闲自在。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