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氢键题型分析专练详解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氢键题型分析专练详解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30 20: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氢键题型分析专练详解版
题型一、化学用语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戊烷的键线式: B.和H2O的空间填充模型均为:
C.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D.键的电子云形状:
2.臭氧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从而大幅度降低废水的毒性,发生的总反应为。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涉及3种非极性分子 B.中键与键的个数比为
C.水分子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D.在水溶液中能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错误的是
A.的名称:2-乙基丁烷
B.基态氧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C.HF分子间的氢键: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
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碱金属中Li+的半径最小,金属键最强,Li的熔点最高
B.冰属于分子晶体,且含有氢键,故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
C.H2S和NH3均是价层电子对数为4的极性分子,且H2S分子的键角较小
D.从石墨晶体中剥离出石墨烯(结构如图),需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英与焦炭高温条件下制备粗硅时,若不处理尾气则会加剧温室效应
B.乙醛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原因是其水溶液中形成了2种氢键
C.工业上制备银单质时,常用氧化银进行热分解法
D.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其工业主要设备依次为吹出塔、吸收塔、蒸馏塔、冷凝器
6.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
B.和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
C.构造原理呈现的能级交错源于光谱学事实
D.氢键(X—H…Y)三原子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说法均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生产硫酸
B.Na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从TiCl4溶液中置换出Ti
C.氨与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D.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蚀刻电路板上的铜
题型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
B.的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数目为
C.中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D.液态水中水分子间的氢键数目小于2
9.肼()是高能燃料,常温下为液体,能与双氧水发生反应:。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8g的π键数为
B.含lmol的冰中,氢键数为
C.1mol的(价层)孤电子对数为
D.标准状况下,22.4L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题型三、构建信息性物质
10.布洛芬(Y)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B.用溶液不可以鉴别X和Y
C.Y分子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D.Z是非极性分子
11.化合物Z是合成维生素E的一种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共平面
B.1mol Y最多能与4mol 发生加成反应
C.Y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D.Z分子既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也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
12.新型离子液体表现出特殊的溶解性,广泛用作纤维素溶解、蛋白质结晶、新型电池等方向的溶剂。几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Ⅱ中阴离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B.化合物Ⅰ和Ⅲ合成基础原料咪唑()为平面分子,形成的大键可表示为
C.离子液体所含的离子半径大,使得离子液体熔点低
D.某些离子液体中的阴阳离子破坏了纤维素分子链之间的氢键,增大了纤维素的溶解度
13.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研究的突破性贡献。某DNA分子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A.1mol该片段结构最多与7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胸腺嘧啶与酸或碱溶液均可反应生成盐
C.该DNA分子可通过氢键①②形成双螺旋结构
D.该片段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是有机合成常用的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极性分子 B.键角:
C.中存在氢键和配位键 D.熔化可产生阴、阳离子
15.环穴状受体可以与被识别的分子或离子形成超分子,现有大三环穴受体物质,结构如图1所示,并且可以进行四面体识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每个环穴内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B.图2中受体与通过氢键形成超分子
C.图3中识别的分子为水分子
D.与的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形
16.化合物是一种新型超分子晶体材料,以为溶剂,由、、反应制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涉及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区
B.分子中元素的电负性大小:
C.、、是相同类型的晶体
D.的阳离子中含有氢键
题型四、表格论证类
17.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聚乙炔用于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的共轭大键体系为电荷传递提供了通路
B 正戊烷的沸点高于异戊烷 异戊烷分子支链多,分子间距大,范德华力弱
C NO的极性大于CO N-O键的极性大于C-O键
D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水面形成单分子膜,破坏了水分子间的氢键
A.A B.B C.C D.D
18.由下列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结论
A 电负性: 酸性:
B 键强度: 稳定性:
C 键长: 沸点:
D 分子间存在较强氢键 浓硫酸呈黏稠状
A.A B.B C.C D.D
19.下列对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常温下,Cl2为气体,Br2为液体 键能:Cl2>Br2
B 中显正价 电负性:
C 原子半径: 最外层电子数:
D 稳定性: 中有氢键
A.A B.B C.C D.D
20.从微观视角探析物质结构和性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解释与实例不相符的是
选项 实例 解释
A 接近水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大于18 接近水沸点的水蒸气中存在相当量的水分子因氢键相互缔合,形成缔合分子
B 铁丝在酒精灯上灼烧,焰色无明显变化 铁原子核外电子灼烧时没有发生跃迁
C 易被氧化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易失去1个电子,变成较稳定的半充满结构
D 18-冠-6的部分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与形成的超分子稳定性将减弱 氟原子为吸电子原子,使氧原子电子云密度减小,配位能力降低
A.A B.B C.C D.D
21.从微观视角探析物质结构及性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实例与解释不符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甲烷分子式为而非,且为正四面体结构 甲烷分子中碳原子进行杂化,形成4个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
B 1-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1-戊醇与水形成的分子间氢键比乙醇与水形成的氢键作用力更强
C 乙醛能与极性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醛基中的电子对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负电荷,中的H带正电荷,连接在氧原子上
D 同一主族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
A.A B.B C.C D.D
22.图示能够直观形象地使大家理解化学知识,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A.片段中的氢键(虚线表示) B.3,4,4-三甲基己烷的键线式
C.原子最外层电子云轮廓图 D.互为镜像关系的对映异构体
A.A B.B C.C D.D
23.下列事实与解释不对应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第一电离能: Na与K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
B 晶体中每个分子紧邻的分子数:硫化氢晶体(12个)冰(4个) 冰中水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硫化氢晶体中硫化氢分子间主要以范德华力结合
C 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为非极性分子,为弱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D 熔点: 属于共价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A.A B.B C.C D.D
24.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 解释
A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在中 为非极性分子
B 酸性: 非金属性:
C HF的稳定性大于HCl HF分子间的氢键强于HCl分子间的作用力
D 的熔点高于干冰 是共价晶体,干冰是分子晶体
A.A B.B C.C D.D
25.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的沸点高于的沸点 的分子间作用力强于
B 、、的键角依次增大 三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C 在水中的溶解性比苯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与水能形成氢键,且为极性分子
D 石墨能导电 未杂化的轨道重叠使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内运动
A.A B.B C.C D.D
26.从微观视角探析物质结构及性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实例与解释不符的是
选项 实例 解释
A 键角: 、键长逐渐减小,成键电子对的斥力逐渐减小
B 活泼性: 碳碳键强度:键键
C 沸点:醋酸硝酸 醋酸可形成分子间氢键,硝酸可形成分子内氢键
D 第一电离能:磷硫 磷原子的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不易失去电子
A.A B.B C.C D.D
27.高中生成长应坚持“五育并举”。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在皮肤破损处涂抹含FeCl3的止血剂 血液中血清等遇FeCl3聚沉
B 在干裂的皮肤表面涂抹含甘油的化妆品 甘油能与水形成氢键保湿
C 擦干已洗净铁锅表面的水,以防生锈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发生吸氧腐蚀
D 用饱和FeCl3溶液腐蚀铜电路板 水解显酸性
A.A B.B C.C D.D
28.根据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可推测其性能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材料 组成或结构变化 性质变化与解释
A 离子液体 溶解纤维素 离子液体中的阴阳离子破坏了纤维素分子链之间的氢键,增大了纤维素的溶解度
B 苯酚 通过与硝酸反应,在苯环上引入3个硝基 硝基的吸电子作用使三硝基苯酚键极性增强,羟基上的更易电离
C 橡胶 在橡胶中添加炭黑 炭黑具有还原性,可增强橡胶的抗老化性能
D 纤维素 用乙酰基取代纤维素上的羟基 纤维素链上的羟基减少,纤维素吸水能力下降
A.A B.B C.C D.D
29.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下列物质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沸点:对羟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醛 氢键类型
B 焰色:钠黄色;钾紫色 第一电离能
C 酸性: 氢氟电负性差异
D 识别的能力:18-冠-6>12-冠-4 冠醚空腔直径
A.A B.B C.C D.D
30.物质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进而影响用途。下列结构或性质不能解释其用途的是
选项 结构或性质 用途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 12-烷基苯磺酸钠在水中会形成磺酸根向外、12-烷基苯向内的胶束,能包裹油渍等污垢 可用作水处理的杀菌消毒剂
C 水杨酸()合成阿司匹林()后,形成的分子内氢键:,使酸性减弱 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用作解热、镇痛的药物
D 在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不溶于水、和密度相差大 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
A.A B.B C.C D.D
题型五、与位构性题型嫁接
31.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W、Z、X、Y、Q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Q的单质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阴离子含有共价键和配位键
B.Y的氢化物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氢化物的沸点:
C.电负性:
D.和分子的VSEPR模型不同
32.1828年,化学家维勒发现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化合物,,,,,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大。Y、Z、W位于同周期且相邻,基态Y、W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有机物B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33.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离子液体。Y、Z、W位于同一周期,基态Y原子的p轨道含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基态W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YC.结合质子的能力比强 D.该物质中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氢键和配位键
34.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锂载体物质(),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知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同周期,与同主族,的核外电子占5个原子轨道且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核电荷数等于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负性:YB.与的分子空间构型相同
C.、Z的简单氢化物混合时,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有4种
D.X、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题型六、与机理、反应历程关联
35.脱的一种催化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结合的原因是能形成氢键
B.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脱的平衡转化率
C.催化过程中Mn的配位数和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总反应方程式为
36.已知C2H5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互为竞争,二者反应历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对反应历程1更有利
B.NaOH醇溶液中OH-与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C.C2H5Br发生取代反应或消去反应时,OH-进攻的原子不同
D.NaOH醇溶液中C2H5Br发生消去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
37.葫芦脲(CB)是一类由甘脲单元通过亚甲基桥连形成的大环化合物,根据甘脲单元数的不同,可将其命名为CB[n](n=5-8,10,13-15),CB[5]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某研究团队将抗癌药物阿霉素(其结构如下图)包合在CB[7]的空腔中。已知CB[7]的空腔直径约为7.3 (1 =10-10m),阿霉素分子的最大截面直径为7.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葫芦脲CB[5]是一种端口直径较小、中间空腔较大的超分子
B.CB[n]不能变形以适应客体分子,与客体结合呈现极强专一性
C.CB[n]能与水之间形成氢键,因此CB[n]主客体组装主要在水相中进行
D.阿霉素在CB[7]中需以质子化形式存在,可能是为了增强与CB[7]的结合能力
38.可用于反应机理研究。
①将氯气通入双氧水中:
②用示踪技术研究①的反应历程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分子的中子数不同 B.分子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与水混溶,能与水形成氢键 D.①中中键断裂
39.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和人工合成了淀粉,使淀粉的生产方式从农业种植转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非极性分子
B.甲醛易溶于水,是因为甲醛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甲醇分子和二羟基丙酮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不完全相同
D.二羟基丙酮与乳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40.医用胶(氰基丙烯酸甲酯)可在外科手术中代替缝合线,可以和人体蛋白质快速结合。医用胶固化的机理如下: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潮湿环境可以加速医用胶的固化,无需等待溶剂挥发
B.医用胶分子内的碳碳双键在氰基、酯基影响下出现极性变化
C.人体内的蛋白质与医用胶因形成氢键而快速结合
D.医用胶固化过程有水分子生成,属于缩聚反应
41.25℃,固体酸分子筛催化乙醇脱水,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过程与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条件下,产物2比产物1稳定
B.乙醇通过氢键吸附于固体酸分子筛表面
C.生成产物1的决速步活化能为46.0kcal/mol
D.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可提高产物2产率
42.直链淀粉遇I2变蓝的原理是:I2被淀粉的螺旋结构束缚,每个螺旋结构可容纳一个I2,容纳I2的螺旋结构越多,颜色越深。对某淀粉的I2溶液微微加热,蓝色变浅,冷却后又恢复原来颜色。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属于多糖,直链淀粉含量越多口感越黏
B.直链淀粉通过氢键形成螺旋结构,I2通过氢键与淀粉结合成超分子
C.淀粉溶液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碘水中I2分子直径不会超过
D.加热时淀粉发生水解,从而使颜色变浅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闫立峰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设计出新型的二酸-超碱离子液体(),可以高效溶解纤维素并同时制备多功能纤维素材料,下图是新型二酸-超碱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的机理。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难以在普通溶剂中溶解,是因为其结构中具有丰富的分子内氢键作用
B.电负性:
C.配合物的形成中,是一种常见的配体,其中配位原子是碳原子
D.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N大的元素有3种
44.根据二酸-超碱离子液体()的结构,作出分析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的原因是,其结构中的阴阳离子破坏了纤维素分子中的氢键网络
B.相比传统分子溶剂,该离子液体具有难挥发的优势
C.甲中两个N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
D.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被开发作为原电池的电解质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A B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A A D C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D B A D C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C C C D A D B D
题号 41 42 43 44
答案 D C D C
1.A
【详解】
A.根据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可知,3,3-二甲基戊烷的键线式为:,A正确;
B.中心原子N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3则空间构型为V形, H2O中心原子O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4则空间构型为V形,且N的原子半径比O大,O的原子半径比H大,故它们的球棍模型均为:,空间填充模型均为:,B错误;
C.邻羟基苯甲醛中的—OH中的H原子与醛基中的O原子之间形成氢键,表示为,C错误;
D.p轨道通过“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p-pπ键,则p-pπ键的电子云轮廓图:,D错误;
故答案为:A。
2.D
【详解】A.上述反应中共有4种分子,非极性分子有2种,分别是O2、N2,O3和H2O为极性分子,A错误,不符合题意;
B.CN-结构为,含1个σ键和2个π键,故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1:2,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水分子的电子式为,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中含有H、O原子,在水溶液中可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D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选D。
3.A
【详解】A.结合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名称为3-甲基戊烷,故A错误;
B.O为8号元素,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B正确;
C.HF中的F原子与另一HF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故C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D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碱金属中Li+的电子层数最少,Li+的半径最小,金属键最强,所以碱金属中Li的熔点最高,A正确;
B.分子间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的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冰属于分子晶体,但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当然也存在范德华力),不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B错误;
C.H2S和NH3均是价层电子对数为4的极性分子,H2S和NH3分别含有2对、1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数越多,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越大,键角越小,故H2S分子的键角较小,C正确;
D.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维系,所以从石墨中剥离石墨烯,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A.石英与焦炭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硅和一氧化碳,CO会污染空气但不会加剧温室效应,A错误;
B.乙醛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是因为乙醛中的氧原子和水的氢原子之间能生成氢键,同时水分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形成了2种氢键,B正确;
C.工业上制备银单质时,常用氧化银进行热分解法,C正确;
D.工业上常用的一种海水提溴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其过程主要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等环节,其主要设备为吹出塔、吸收塔、蒸馏塔和冷凝器,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金属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A正确;
B.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没有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有1个孤电子对,空间构型均为三角锥形,B错误;
C.构造原理(如4s轨道在3d前填充)中的能级交错现象是通过原子光谱实验(光谱学事实)观察和验证的,C正确;
D.当形成的氢键为分子内氢键时,三个原子就不在一直线上,D正确;
故选B。
7.A
【详解】A.工业上利用SO2制备硫酸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正确;
B.钠与TiCl4溶液反应时,钠会先与水反应,不能置换出钛,Na具有强还原性,钠与熔融态TiCl4反应时可置换出钛,B错误;
C.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但液氨常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氨气容易液化(氨气在常温下的沸点较低),液氨在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C错误;
D.关于FeCl3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但由反应知,FeCl3与Cu反应时,FeCl3作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D错误;
故答案选A。
8.B
【详解】A.1mol Fe与1mol Cl2反应时,Cl2是不足量试剂,完全反应转移2mol电子,对应2,A正确。
B.能够水解的盐促进水电离,但在室温下,pH=9的CH3COONa溶液中,由于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水电离的氢离子数目,B错误。
C.Xe 为第 8 族元素,有 8 个价电子。根据 VSEPR 理论,XeF4中 Xe 形成 4 个成键电子对和 2 个孤对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总数为 6。因此,0.5 mol XeF4 含 0.5 mol Xe 原子,每个 Xe 有 6 个价层电子对,总价层电子对物质的量为 ,数目为 ,C正确。
D.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能形成4个氢键,每个氢键被2个水分子共用,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为2,则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间的氢键数目为2,但液态水的氢键数量少于冰,故液态水中水分子间的氢键数目小于,D正确。
故选B。
9.D
【详解】A.每个N2分子含2个π键,28g N2为1mol,故π键数为2NA,A正确;
B.冰中每个水分子形成4个氢键,但每个氢键被2个分子共享,故1mol H2O对应2mol氢键,B正确;
C.H2O2中每个O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1mol H2O2含4mol孤电子对,即4NA,C正确;
D.肼常温下为液体,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无法通过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来计算物质的量,且实际转移电子数需基于物质的量,D错误;
答案选D。
10.C
【详解】A.X含有酯基和碳氯键,苯环侧链可发生氧化反应;氯原子所在碳的邻位碳上无氢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Y含羧基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O2,X含酯基和碳氯键不与NaHCO3反应,可用NaHCO3鉴别,B错误;
C.Y含羧基(-COOH),羧基中羟基氢可与水分子中氧形成氢键,羧基氧可与水分子中氢形成氢键,C正确;
D.Z为HOCH2C(CH3)2CH2OH,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苯及直接连接苯环的原子、乙烯、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基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根据图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
B.Y中有苯环和碳碳叁键结构,1个苯环可以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1个碳碳叁键可以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Y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Y分子中连接-CH2OH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
D.Z存在羟基,既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也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B
【详解】A.化合物Ⅱ中阴离子为,中心Al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无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A正确;
B.咪唑为五元环(含2个N和3个C),共5个原子参与形成大π键:吡咯型N提供2个p电子,吡啶型N提供1个p电子,3个C各提供1个p电子,总电子数为2+1+3=6,大π键为,B错误;
C.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半径大,离子间库仑引力弱,晶格能低,故熔点低,C正确;
D.纤维素分子链间存在氢键导致难溶,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可与纤维素羟基形成氢键或破坏分子间氢键,增大溶解度,D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A.片段中碳氮双键、碳碳双键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酰胺键中碳氧双键和氢气不反应,1mol该片段结构最多与5mol H2发生加成,故A错误;
B.含有酰胺键和氨基,具有酰胺和氨的性质,所以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故B正确;
C.DNA分子中①②为碱基,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碱基对,所以DNA分子可通过氢键①②形成双螺旋结构,故C正确;
D.分子中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14.A
【详解】A.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是,无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对称,是仅含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
B.分子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采取杂化,孤电子对数为2,键角约为价层电子对数为3,采用的是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约为的键角小于,故B正确;
C.分子间的与之间形成氢键,分子中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原子提供空轨道,与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故C正确;
D.从题干给定的转化可以看出,熔化后得到的物质为,由阴、阳离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A。
15.A
【详解】A.图1中环穴上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为四面体构型,故环穴内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A错误;
B.由图2可知,受体中N与铵根中的H形成N-H…N氢键,从而形成超分子,B正确;
C.由图3可知,受体中N与H2O中的H形成O-H…N和N-H…O氢键,识别H2O分子,C正确;
D.与的中心原子N原子和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为4,孤电子对数分别为1和2,它们的VSEPR模型都为四面体形,D正确;
故选A。
16.D
【详解】A.分子中所涉及的元素中C、Br、N位于元素周期表区,H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依次增强,氢元素的电负性弱于碳元素,分子中元素的电负性大小:,故B错误;
C.、是分子晶体,是离子晶体,故C错误;
D.的阳离子中含有O-H键、N-H键,根据的结构,可知其阳离子中含有氢键,故D正确;
选D。
17.C
【详解】A.聚乙炔的共轭大π键允许电子离域,为导电提供了通路,A正确;
B.正戊烷沸点高因其直链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强,异戊烷支链多导致范德华力弱,B正确;
C.NO的极性小于CO,因碳和氧电负性差更大,键极性更强,C错误;
D.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分子膜破坏水分子氢键,降低表面张力,D正确;
故选C。
18.D
【详解】A.电负性F>Br,F-C的极性大于Br-C。使F3C-的极性大于Br3C-的极性,对羧基的吸电子能力更大,CF3COOH更易电离出氢离子,F3CCOOH的酸性强于Br3CCOOH,A错误;
B.O2和S2分子的稳定性分别取决于O=O双键和S=S双键的键能,而事实给出的是O-O和S-S单键的强度,二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无法由事实推出结论,B错误;
C.H2O的沸点高于H2S是因为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H2S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与H-S键和H-O键的键长无关,C错误;
D.H2SO4的分子间能形成较强的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浓硫酸的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导致浓硫酸呈黏稠状,D正确;
故答案为D。
19.B
【详解】A.氯气和溴是结构相似的双原子分子,溴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气,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氯气,沸点高于氯气,则常温下氯气为气体、溴为液体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关,与键能大小无关,故A错误;
B.氯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溴元素,氯化溴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所以化合物中溴元素显+1价,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硫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与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有关,与最外层电子数无关,故C错误;
D.硫化氢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D错误;
故选B。
20.B
【详解】A.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水蒸气在高温下部分缔合为(H2O)n,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A正确;
B.焰色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跃迁释放特定波长的光。铁丝焰色不明显是因为铁的跃迁光谱复杂或不在可见区,故B错误;
C.Fe2+的3d6结构易失去一个电子变为更稳定的3d5半充满态,所以易被氧化为Fe3+,故C正确;
D.氟的强吸电子效应削弱氧的配位能力,导致超分子稳定性降低,故D正确;
选B。
21.B
【详解】A.甲烷分子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进行sp3杂化,形成4个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与4个氢原子形成C H键,所以甲烷分子式为,为正四面体结构 ,A正确;
B.1-戊醇溶解度小于乙醇,实际原因是其烃基更长,疏水性更强,而非氢键更强,B错误;
C.醛基碳氧双键中的电子对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乙醛与极性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时,由于H带正电荷,则连接在氧原子上,反应生成,C正确;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金属键越弱,熔沸点越低,D正确;
故选B。
22.B
【详解】A.DNA片段中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图示中氢键的表示符合实际情况,A正确;
B.根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3,4,4-三甲基己烷的正确键线式应该是在主链第3位有1个甲基,第4位有2个甲基,而给出的图示不符合此结构,B错误;
C.L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最外层电子为2s电子,s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图示正确,C正确;
D.对映异构体是互为镜像关系且不能重合的立体异构体,图示符合对映异构体的特征,D正确;
故选B。
23.D
【详解】A.Na与K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因此第一电离能:,A正确;
B.冰中水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是分子密堆积,硫化氢晶体中硫化氢分子间主要以范德华力结合,是分子非密堆积,晶体中每个分子紧邻的分子数:硫化氢晶体(12个)冰(4个),B正确;
C. 为弱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C正确;
D.属于离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因此熔点:,D错误;
故选D。
24.D
【详解】A.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但极性较弱,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A错误;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大,非金属性,且次氯酸不是氯的最高价含氧酸,无法因其酸性小于硫酸得出非金属性硫大于氯,B错误;
C.HF与HCl的稳定性强弱与氢键或分子间作用力无关,与键能有关,C错误;
D.是共价晶体,干冰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分别克服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由于共价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的熔点高于干冰,D正确;
故选D。
25.B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小,沸点越低,所以沸点比低,故A正确;
B.中碳原子价电子对数为4,为杂化,中碳原子价电子对数为3,为杂化,碳原子价电子对数为2,为杂化,所以、、的键角依次增大,故B错误;
C.的与水中O能形成氢键,为极性分子,苯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其水溶性较大,故C正确;
D.石墨中碳原子未杂化的轨道重叠使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内运动,因此石墨能导电,故D正确;
选B。
26.A
【详解】A.NH3和H2O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N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O原子有2对孤电子,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斥力大,键角:,解释错误,A错误;
B.C2H6中碳与碳之间是单键,是键,C2H4中有碳碳双键,一个为键,一个为π键,碳碳键强度:键键,因此乙烯活泼性强,B正确;
C.醋酸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硝酸可形成分子内氢键,沸点变低,沸点:醋酸硝酸,C正确;
D.磷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不易失去电子,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失去一个电子后是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磷硫,D正确;
答案选A。
27.D
【详解】A.为电解质,使血液中的蛋白质胶体聚沉止血,A有关联;
B.甘油(丙三醇)通过氢键锁水保湿,B有关联;
C.铁在潮湿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擦干可防锈,C有关联;
D.腐蚀铜电路板的本质是的氧化性(反应:),而非水解显酸性。虽然水解确实产生酸性,但题目中所述关联不直接,D没有关联;
故选D。
28.C
【详解】A.离子液体中的阴阳离子破坏了纤维素分子链之间的氢键,增大了纤维素的溶解度,故离子液体可以溶解纤维素,A正确;
B.苯酚通过与硝酸反应,在苯环上引入3个硝基,苯环上发生亲电取代,硝基的吸电子作用使三硝基苯酚键极性增强,羟基上的更易电离,B正确;
C.炭黑是最常用的补强填料,在很多橡胶制品中都会加入炭黑来提高制品的补强性能,使橡胶更耐磨,C错误;
D.用乙酰基取代纤维素上的羟基成酯,导致纤维素链上的羟基减少,纤维素吸水能力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C。
29.B
【详解】A.对羟基苯甲醛中醛基和羟基相距较远,只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沸点升高,而邻羟基苯甲醛中醛基和羟基相距较近,形成分子内氢键,反而使沸点降低,A不选;
B.焰色反应为原子中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颜色与激发态和基态能级差有关,B选;
C.氟的电负性大于氢的电负性,导致CF3COOH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H+,故酸性:CF3COOH>CH3COOH,C不选;
D.识别K+的能力与冠醚空腔直径的大小有关,D不选;
故选B。
30.B
【详解】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同时可在生活中作食品的抗氧化剂,A项正确;
B.12-烷基苯磺酸钠在水中会形成磺酸根向外、12-烷基苯向内的胶束,能包裹油渍等污垢,可用作水处理的去污剂,B项错误;
C.水杨酸()合成阿司匹林()后,形成的分子内氢键:,使酸性减弱,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用作解热、镇痛的药物,C项正确;
D.、为非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和密度相差大,便于快速分层,因此可用萃取溴水中的溴,D项正确;
答案选B。
31.B
【分析】W、Z、X、Y、Q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Q的单质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Q形成1个共价键,Q为F元素,W形成1个共价键,W为H元素,Z形成4个共价键,阴离子带1个负电荷,Z为B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X为C元素,Y形成3个共价键,Y为N元素,以此解答。
【详解】A.B与F形成4个共价键,其中有1个是配位键,A正确;
B.未说明是否为简单氢化物,不可比较沸点,且和的沸点可能小于C的氢化物的,B错误;
C.同短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则电负性,C正确;
D.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且不含孤电子对,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D正确;
故选B。
32.B
【分析】维勒发现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化合物;,,,,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大,R为钠;Y、Z、W位于同周期且相邻,基态Y、W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且其原子序数小于钠,则Y为碳、Z为氮、W为氧;无机物A能转化为有机物B,结合AB化学式,推测X为氢;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A正确;
B.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呈变大趋势,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正确;
D.当氢原子连接在电负性大且原子半径小的原子(例如氟、氧、氮)上时,可以形成氢键;分子含2个氨基,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D正确;
故选B。
33.C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Y、Z、W位于同一周期,基态Y原子的p轨道含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Y为C或O,由于基态W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即核外电子排布为,则W为O元素,因此Y为C元素、Z为N元素,四种元素可形成离子液体,则X为H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N核外2p轨道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的较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族元素,则第一电离能:N>O>C,故A错误;
B.该离子液体含有阴阳离子,作用力为离子键,键能较大,比一般的有机溶剂难挥发,故B错误;
C.为乙胺,具有碱性,容易结合质子,为,硝酸为强酸,硝酸根不易结合氢离子,因此乙胺结合质子能力更强,C正确;
D.中存在离子键、σ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氢键不是化学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4.C
【分析】的核外电子占5个原子轨道且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Y的电子排布式为,则Y为O,与同主族,W为S; 的核电荷数等于的最外层电子数,X为C;X、Y、Z同周期,则Z为F,综上所述,X、Y、Z、W依次为C、O、F、S。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弱,元素的电负性:SB.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是,含有1对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V形,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是,无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形,B错误;
C.Y的氢化物为H2O,Z的氢化物为HF。混合时,可能的氢键包括:①H2O间的氢键、②HF间的氢键、③、④,即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有4种,C正确;
D.X(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弱酸),W(S)的为(强酸),D错误;
故选C。
35.C
【详解】A.氨分子中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二氧化锰中锰原子具有空轨道,氮原子和锰原子通过形成配位键使二氧化锰和氨分子相互结合,A错误;
B.MnO2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Mn 所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变化了,说明其配位数和化合价都有变化,C正确;
D.根据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有 NH3、NO、O2,产物有N2、H2O,故反应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36.D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历程1的活化能(88.7 kJ/mol)低于反应历程2的活化能(79.9 kJ/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升高温度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活化能垒,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升高温度对反应历程1更有利,A正确;
B.从反应历程图能看到,中的氧与乙醇分子中的氢存在相互作用,符合氢键形成特征,所以NaOH醇溶液中与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B正确;
C.取代反应里,进攻与Br原子相连的碳原子;消去反应时,进攻与Br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进攻原子不同,C正确;
D.由图可知,取代反应产物能量比消去反应产物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在NaOH醇溶液中C2H5Br发生取代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并非消去反应,D错误;
故选D。
37.A
【详解】A.葫芦脲CB[5]是具有孤对电子的空腔端口的羰基氧原子与具有空轨道的阳离子以配位键形式形成超分子,但本身不是超分子,故A错误;
B.CB[n]主体为环状结构,具有刚性,难以变形,主客体结合具有专一性,故B正确;
C.CB[n]具有N、O,能与水形成氢键,主客体组装可在水相中进行。故C正确;
D.阿霉素在CB[7]以质子化形式存在,可能是改变了分子构象,适应CB[7]的空腔直径,同时可以与葫芦脲CB[5]中的氧原子结合,增强结合能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8.D
【详解】A.一个含有16个中子,一个分子含有20个中子数,二者的中子数不同,A正确;
B.分子的结构式为H-O-O-H,含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B正确;
C.和H2O之间能形成氢键,与水互溶,C正确;
D.由反应机理可知,反应过程中没有O-O键断裂,D错误;
答案选D。
39.B
【详解】A.的结构式为O=C=O,空间构型为直线形,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A正确;
B.甲醛易溶于水,是因为甲醛分子中的醛基可以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B错误;
C.甲醇分子中碳原子形成4个键,无孤对电子,是杂化,二羟基丙酮分子中碳氧双键上的碳原子形成3个键,无孤对电子,是杂化,C正确;
D.二羟基丙酮与乳酸(),分子式都是C3H6O3,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B。
40.D
【详解】A.由固化机理中的链引发反应式可以看出,反应是由水分子引发的,所以水作医用胶固化的引发剂,潮湿环境可以加速医用胶的固化,无需等待溶剂挥发,A正确;
B.由于氰基和酯基的存在,会对医用胶分子内的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分布产生影响,从而使其出现极性变化,B正确;
C.医用胶与人体蛋白质快速结合,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NH2、-OH等基团,人体内的蛋白质与医用胶因形成氢键而快速结合是合理的,C正确;
D.在链的引发时,有2个水分子参与反应,而在链终止时,生成1个水分子,则实际上有1个水分子参与链的引发与终止,不符合缩聚反应中生成高分子的同时有小分子生成的特征,所以反应不属于缩聚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41.D
【详解】A.从图中可知,产物2的能量比产物1低,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产物2比产物1稳定,A正确;
B.从图中可知,乙醇中的O原子与固体酸分子筛中的H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乙醇通过氢键吸附于固体酸分子筛表面,B正确;
C.生成产物1的决速步骤为活化能最高的一步,从图中可知生成产物1时活化能最高为36.7+9.3=46kcal/mol,C正确;
D.生成产物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产物2产率降低,D错误;
故答案选D。
42.C
【分析】被淀粉的螺旋结构束缚,每个螺旋结构可容纳一个,容纳的螺旋结构越多,颜色越深,说明直链淀粉通过氢键形成螺旋结构,而不能形成氢键,是通过配位键的形式与直链淀粉结合,由此解答。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直链淀粉含量越多淀粉与水结合越难,不易产生糊状,口感不易黏粘,故A错误;
B.直链淀粉通过氢键形成螺旋结构,通过共价键与淀粉结合成超分子,故B错误;
C.淀粉溶液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碘水属于溶液,分散质直径不会超过,故C正确;
D.加热时淀粉时淀粉的螺旋结构松散,从而使颜色变浅,故D错误;
故选C。
43.D 44.C
【解析】43.A.结合图示可知,纤维素结构中含有较多的分子内氢键,则纤维素难以在普通溶剂中溶解,是因为其结构中具有丰富的分子内氢键作用,A正确;
B.同周期越靠右,则元素的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B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氮气是等电子体,在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都具有孤对电子,但在形成配位键时,电负性较小的原子更容易提供电子对,故其中配位原子是碳原子,C正确;
D.第二周期中,比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F、Ne,共2种,D错误;
故选D;
44.A.纤维素难以在普通溶剂中溶解,是因为其结构中具有丰富的分子内氢键作用,而该离子液体结构中的阴阳离子破坏了纤维素分子中的氢键网络,从而使纤维素溶解,A正确;
B.相比传统分子溶剂,由于离子液体内离子对之间的吸引力较强,相比传统分子溶剂,具有难挥发的优势,B正确;
C.甲中两个N原子的杂化类型不相同,不含双键的是sp3杂化,含双键的是sp2杂化,C错误;
D.离子液体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被开发作为原电池的电解质,D正确;
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