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
课堂识真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
(
)
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
)
A、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B、德国的分裂割据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马丁 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5、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
)
A、卡尔文主张“先定论”
B、卡尔文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欧洲许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C、卡尔文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D、卡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
6.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 路德认为:
A.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7.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宗教仪式应当尽量简化以减轻教徒的负担
B.通过外在的苦修与事功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拯救
C.《圣经》是唯一的信仰权威
D.教士只不过是教徒们推选出的公仆,他们应该为教徒服务
3、课后见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批判“财富”的?由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从上述材料看,加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他们……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据以上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 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区别。
参考答案
课堂识真
1-7
B
A
B
A
B
C
B
3、课后见功
8、答案:(1)上帝的恩赐。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
(2)天主教会。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俭朴、诚实、守信、谦逊等高尚美德。
(3)新兴资产阶级。
5、拓展空间
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售赎罪券。
区别: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信仰,虔诚直接地与上帝沟通以获得上帝赦免,
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