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案
教材整理
一、“九十五条论纲”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①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教会还常常通过各种方式,从德国搜刮财富。
②政治上,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他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痛恨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与搜刮。
(4)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2.《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路德的宗教改革推动了广大下层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1555年,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并且传播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他们和路德教并称为“新教”。
辨析比较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
(1)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
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3)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问题探究
问题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就赎罪券问题提出异议,要求进行争辩。他在论纲里说: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他还指出,符券贩卖者们关于免罪之道所作的胡乱宣传,会影响人们对教皇的尊敬,比如说,人们会问:既然教皇比当代最富有的人还富有,为什么他不拿自己的钱财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而要用贫苦的信徒们的钱财呢?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何意义?
探究思路:注意从内容和影响等方面思考本题。
探究结论:“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经典例题
例116世纪初,天主教在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C.德国的经济比较繁荣
D.距离罗马教廷比较近
解析:德国四分五裂,便于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
答案:B
例2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A.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
B.封建势力与广大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
C.天主教势力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宗教矛盾
D.德意志内部不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由于天主教会对德国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之成为各阶层的众矢之的。
答案:C
例3路德提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其实质是(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教皇的权威
C.反对《圣经》的权威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解析:中世纪时,教会宣扬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路德认为不需要教士和教会,只要信仰虔诚,人人都能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的拯救。实质意义就在于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答案:B
互动课堂
重难突破
1.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出现的原因?
分裂割据使德意志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造成经济发展分散,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统一;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促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
这样,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和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德国宗教改革发展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原因。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主要不同?
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他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权威和依据,不需要靠教皇和圣礼等烦琐的宗教仪式,而靠终生虔诚信仰上帝,与上帝沟通交往,去恶向善。而天主教主张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必须靠烦琐的宗教仪式才能使灵魂进入天堂。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给德国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是宗教改革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出现了1524~1526年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二是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三是引发了新、旧教诸侯之间的多次战争,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四是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完全不同的基督教派——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
4.路德派新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路德派新教之所以得到迅速传播,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它得到农民、工人和市民(中等阶级)的全面支持,因为这些阶级对天主教会恨之入骨。第二,它得到一心一意想夺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大诸侯)的有力支持。第三,它也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掠夺和干预。第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想扑灭新教运动,但是力不从心:对外战争及内政的棘手问题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使得他无暇过问德国的宗教问题。第五,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既有雄辩的口才,又能写典雅的文章,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活学巧用
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 )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解析: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于罗马天主教廷对德意志进行控制和掠夺。
答案:C
2.下列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信称义”
B.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
C.教士应是教徒选出的公仆
D.国家权力不是神所授,世俗权力支配教权
解析:路德认为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答案:D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④冲击了天主教的统治 ⑤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②是主张,不是“影响”。
答案:C
4.下列有关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统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主教会控制了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
B.天主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C.罗马教廷竭力维持德意志分裂以控制德意志的政治和经济
D.天主教会占有全德2/3的土地
解析:天主教会占有全德1/3的土地,不是“2/3”。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