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案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INCLUDEPICTURE
"E:\\张红\\2014\\幻灯片\\同步\\历史\\人教选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新建文件夹\\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一、“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政治上____________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3)主观原因:____________立志宗教改革。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________。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________________”。
3.影响:揭开了欧洲____________的序幕。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义
(1)理论基础:“____________”。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________。
2.宗教仪式
(1)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____________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______并______教权。
(2)建立________的教会。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对德国
(1)引发了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掀起了反对____________的风潮。
(2)把《圣经》译成德文既有利于____________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____________的发展。
(3)1555年,各诸侯国确立“__________”的原则,________取得合法地位。
2.对欧洲: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___开辟了道路。
INCLUDEPICTURE
"E:\\张红\\2014\\幻灯片\\同步\\历史\\人教选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新建文件夹\\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一 “九十五条论纲”
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所造成的影响是( )
①诸侯混战,社会动荡 ②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③为罗马教廷控制德意志政治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图是“九十五条论纲”,它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
INCLUDEPICTURE
"E:\\张红\\2014\\幻灯片\\同步\\历史\\人教选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新建文件夹\\68.TIF"
\
MERGEFORMAT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
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知识点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3.“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4.“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理性至上
5.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知识点三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6.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
B.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
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7.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其他地区的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
A.使宗教改革浪潮波及欧洲很多地区
B.首先突破了天主教神权的坚固堤坝
C.为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固定的模式
D.其改革精神激励了其他地区
8.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
INCLUDEPICTURE
"E:\\张红\\2014\\幻灯片\\同步\\历史\\人教选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新建文件夹\\69.tif"
\
MERGEFORMAT
瓦尔特堡
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马丁·路德的做法( )
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
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 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
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INCLUDEPICTURE
"E:\\张红\\2014\\幻灯片\\同步\\历史\\人教选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新建文件夹\\综合提升.TIF"
\
MERGEFORMAT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路德焚毁教皇令
INCLUDEPICTURE
"E:\\张红\\2014\\幻灯片\\同步\\历史\\人教选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新建文件夹\\70.TIF"
\
MERGEFORMAT
材料二 我日思夜想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材料三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马丁·路德怎样的立场?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
(3)以上材料所体现的观点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2)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答案解析】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一、1.(1)四分五裂 (3)马丁·路德 (4)赎罪券
2.九十五条论纲
3.宗教改革
二、1.(1)因信称义 (2)平等的
2.(1)宗教仪式 (2)神职人员
3.(1)国家权力 教权 支配 (2)本民族
三、1.(1)闵采尔 罗马教廷 (2)宗教改革 民族语言 (3)教随国定 路德派
2.宗教改革
对点训练
1.A [封建割据必然导致各割据势力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混战,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些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封建割据造成王权更加削弱,便于罗马教皇各个击破,通过控制各诸侯的教会达到控制德意志的目的。宗教改革的目的是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和束缚,其根本因素是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与割据分裂没有因果联系。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之。]
2.A [“九十五条论纲”的全称是《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它主要是针对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并引起人民的极大愤怒而发表的。]
3.C [材料表明路德主张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并支配教权,所以选C。]
4.B [马丁·路德认为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这实质上破除了对教皇权威的信仰,倡导了信仰自由,使每个人都有权力和条件成为信徒。]
5.D [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强调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6.D
7.C [虽然马丁·路德的改革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并不是提供一个固定的模式。]
8.A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是为德国人阅读《圣经》提供方便,而不是要否定《圣经》的权威。]
综合提升
9.(1)同罗马天主教皇彻底决裂,建立新的教会。
(2)因信称义,国家权力为神所授,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着教权。
(3)打击了天主教的权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0.(1)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
(2)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天主教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
(3)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
解析 第(1)问从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方面作答。第(2)(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教材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教廷束缚的要求,因此获得了当地诸侯的支持。“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与交往,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善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还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教会应当是教徒的结社,教士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二、学习延伸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联系相关历史事实,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实质。
提示 16世纪的德意志,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但是政治分裂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及其经济掠夺,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的发展。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建立本民族的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经济,希望建立适应自身要求的教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本质上就是反映了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