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07: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观察图片《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
②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 ③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④宗教改革是不同势力利益纷争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片反映了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宗教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生灵涂炭、两败俱伤,所以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答案】 D
2.
右图是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的加尔文,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解析】 加尔文将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归结为上帝的预先安排,这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故其学说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
【答案】 D
3.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  )
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
【解析】 本题需从备选项中找出能够正确反映英国宗教改革的一项,以此来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其中,A项是马丁·路德的改革举措,B、D两项不符合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的实际情况。
【答案】 C
4.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 注意结合史实分析各项。“教随国定”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结果;建立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只符合英国。
【答案】 D
5.英国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们(  )
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 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 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 ④要求建立长老制教会 ⑤要求改革国教中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本题依据教材知识辨析可知①②③④⑤都符合题意。
【答案】 D
6.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
A.“因信称义”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进化论”
【解析】 加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 C
7.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解析】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是因为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据此判断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神权专制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摘自赎罪券价目表
材料二 “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材料三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四 “……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男女修士还俗……”
——摘自“至尊法案”
材料五 如图是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马丁·路德1517年发表的什么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什么观点?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其实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与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有哪些?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4)据材料四,亨利八世为什么这么做?
(5)材料五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搜刮财富。
(2)“九十五条论纲”;观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
(3)都主张信仰得救,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加尔文激进的地方: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
(4)削弱英国教会的实力,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加强王权。
(5)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分裂出新教,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启示: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中世纪的银币单位),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材料三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马丁·路德改革与加尔文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欧洲宗教改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1)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的腐朽与堕落;德意志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为严重。
(2)相同点:都否定教会的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都主张《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作用: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各国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
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二 仅仅在研究这些多少是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而且,甚至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对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来说,也只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十三世纪起到十七世纪止;同时,这种色彩不能像费尔巴哈所想的那样,用人的心灵和人的宗教需要来解释,而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教和路德教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举例说明。
(3)综上所述说明16、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
【答案】 
(1)加尔文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对尼德兰革命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路德教激发了德国的民族意识,促进其民族国家的成长。
(2)一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如英国的清教改革,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宗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新教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通过有识之士的宗教改革而逐渐形成的。
(3)宗教改革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