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9 14: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一、单选题
1.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误差就是一个测量值和另一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B.测量结果为10cm和10.0cm,这两个测量结果相同
C.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使测量误差减小
D.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操作认真规范,可以避免误差
2.如图所示是测量长度的一些工具,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下料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长度,这样做更精确些
B.毫米刻度尺比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确度要高些
C.我们在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D.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恰当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错误越少
4.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选择的测量工具足够精确,误差可以消除
5.测量物理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完全避免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也不会出现任何误差
D.误差是由于实验时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
6.用钢尺在冬天测量长度时,则测量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偏差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7.小明游览满城区古方顺桥时,发现桥面有很多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某裂缝宽为4.58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他又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这枚硬币的直径是   cm。
8.如下图所示,左图停表的读数为   S,右图停表的读数为   S,
9.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   cm,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10.选用恰当的单位或数字分别填在横线上:
(1)某成年男子的身高是1.82   ;
(2)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2   ;
(3)铅笔的长度是18   ;
(4)1200s=   min。
11.测量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活动,其目的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如图甲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12.如图所示,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s。
三、计算题
13.小明同学,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六次的测量结果为:L1=25.8cm,L2=27.81cm,L3=25.80cm,L4=25.816cm,L5=25.81cm,L6=25.81cm。
(1)这些测量结果中哪些是错误的?
(2)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记作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4.
(1)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多少秒?
(2)小新五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42cm、48.426cm、48.43cm、48.34cm、48.44cm,则测量结果应为多少?
15.小张从玩具中拆下一捆粗铜线,想要知道其长度,于是将粗铜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n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出线管的长度L0;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将粗铜线浸没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和粗铜线的总体积V2,求:
(1)粗铜线的横截面积;
(2)粗铜线的长度L。
四、综合题
16.
(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m.
(2)如图,停表的读数为   秒.
五、科普阅读题
17.长度的测量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的硬币直径是   (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如图乙所示,游标卡尺可以直接、更精确地测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如图丙所示,世界上最早的游标卡尺,公元初年,王莽变法改制,制作的一种铜卡尺,它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科学家制成的游标卡尺早1700多年。
请从下面A,B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
A.简述长度测量工具的变化历史   ;
B.请你从性能、用途等角度分析,找出图乙中游标卡尺的优势和劣势各一条,并对劣势提出改进建议。
选择的问题字母编号   ,回答: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2.【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3.【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4.【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5.【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6.【答案】A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7.【答案】1mm;2.5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8.【答案】32.0s;268.7s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9.【答案】1;5.00;1.7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刻度尺的使用
10.【答案】m;mm;cm;2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的估测
11.【答案】1.30;33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12.【答案】3.25;368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13.【答案】(1)L1、L2、L4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2)25.81cm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4.【答案】(1)解: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
(2)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比较测量结果知,“48.34cm”和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48.426cm”估计值多一位,应记为“48.43cm”,课桌的宽度为
故答案为:1h1min1s;48.43cm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15.【答案】(1);(2)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16.【答案】(1)0.0280
(2)32.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17.【答案】(1)2.52cm
(2)最早在机械制造中使用的是一些机械式测量工具,例如角尺、卡钳等。16世纪,在火炮制造中已开始使用光滑量规。1772年和1805年,英国的J.瓦特和H.莫兹利等先后制造出利用螺纹原理测长度的瓦特千分尺和校准用测长机。19世纪中叶以后,先后出现了类似于现代机械式外径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测量工具。19世纪末期,出现了成套量块。继机械测量工具出现的是一批光学测量工具。19世纪末,出现立式测长仪,20世纪初,出现测长机。到20年代,已经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投影仪、工具显微镜、光学测微仪等进行测量。1928年出现气动量仪,它是一种适合在大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测量工具。电学测量工具是30年代出现的。最初出现的是利用电感式长度传感器制成的界限量规和轮廓仪。5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数字显示测量结果的坐标测量机。60年代中期,在机械制造中已应用带有电子计算机辅助测量的坐标测量机。至70年代初,又出现计算机数字控制的齿轮量仪,至此,测量工具进入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阶段。;A;图乙中游标卡尺使用时由两侧卡钳将被测物体卡住后进行读数,方便测量不规则物体或立体空间的长度,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精度可达到0.02mm,但使用过程较为复杂,读数也较刻度尺复杂,日常使用后需进行维护保养,读数可改为数码显示较为方便使用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