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音叉发声的时候用手握住音叉,音叉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吸收了声音 B.音叉停止振动
C.手反射了声音 D.手不能传播声音
2.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向正在播放音乐的音响纸盆中放一些碎纸,观察到碎纸不停地上下跳动。
A.①② B.只有③ C.②③ D.①③
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4.在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音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关于发声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体只能是固体
B.发声体只能是固体和液体
C.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成为发声体
6.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C.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D.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
二、填空题
7.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朵.
8.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 产生的, 弹吉他的同学一只手弹奏,另一只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 不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如果半夜还要弹吉他,可以关紧屋内门窗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 减弱噪声。
9.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 。如果传到人耳的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超过0.1 (填单位),人耳就能将两个声音区分开。物理老师在教室里的说话声, 选填“有”或“没有”)形成回声。
10.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
介质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
空气(0℃) 331 煤油(25℃) 1324 冰 323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铜(棒) 375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大理石 3810
请你从上表中总结出两条规律:
① ;
② .
11.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能使其跳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的耳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 敲击一个装满水的钢管在另一端能听到 次敲击声.
1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一切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却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属于 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是必须有相同的
三、计算题
13.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多长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14.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4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当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船向着悬崖行驶)
15.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四、综合题
16.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cm;
(2)如图所示,秒表的分度值是 s,秒表的读数是 s;
(3)如图所示,为了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紧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五、科普阅读题
17.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同学们玩捉迷藏听声音时(如图1),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2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也就是“音色差”。
(1)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并将声音传播出去,图1中蒙住双眼的同学能辨别周围其他同学的声音 不同(响度/音调/音色);
(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小,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正前方/左前方/右前方);
(3)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
①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②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③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4)如图3,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d,声速为v,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α从0°增大到180°,则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t最大值是 (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3.【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6.【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7.【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8.【答案】振动;音调;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9.【答案】回声;s;没有
【知识点】声速
10.【答案】声速与温度有关;液体中的声速大于气体中的声速
【知识点】声速
11.【答案】振动;空气;音色;3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12.【答案】发声体都在振动;共振;频率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13.【答案】(1)空气传来的
(2)2.5s
(3)5000m/s,铝制材料制成的
【知识点】声速
14.【答案】解:设人听到回声时船与悬崖的距离为S,则声音由发声处到悬崖再到人的耳中,声音传播的路程为:5m/s×4s+S+S,经过4s后听到回声,故声音传播的路程等于340m/s×4s,则有5m/s×4s+S+S=340m/s×4s,
解得:S=670m.
【知识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5.【答案】(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1122m
答: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
(2)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因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由 可得:①听到回声后又行驶 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L-vt1-vt2因司机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有
2(L-vt1-vt2)= ②式-②式可得 34m/s=122.4km/h
因122.4km/h>120km/h,所以,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超速行驶。
答: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22.4km/h,客车是超速行驶。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6.【答案】A;2.20;0.1;25.0;振动;转换法;能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声音的产生
17.【答案】振动;音色;右前方;①;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