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单选题
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 )
A.倒立、放大的像 B.不能成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2.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邮票在透镜中放大了
B.屏幕上的手影
C.山在水中的倒影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弯折了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试衣镜
4.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片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人脸通过该摄像镜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当人靠近一体机,像会变小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n
5.某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大于20cm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小于20cm
D.当物距等于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图甲中“天空之境”这样的唯美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呢?把一个平面镜卡在手机镜头下方,如图乙所示,对着景物调整镜子的位置拍摄就可以。关于此拍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离景物越近,像越大 B.手机离景物越远,像越大
C.手机拍到的像是放大的像 D.平面镜中天空的像是实像
二、填空题
7.西平县嫘祖植物园位于县城东北角,占地面积500余亩,园内风景如画,四季如春。周末小华一家去植物园享受绿色出行的乐趣,妈妈帮小明照了一个全身像后,再帮小明照一个半身像,在小明不动的情况下,相机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近”)小明,同时相机暗箱 (选填“伸长”或“缩短”)。
8.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放大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水杯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为f,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放大,此时老鼠到水杯的距离满足 (选填“”、“”或“”)。若想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变大一些,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水杯与漫画的距离。
9.图1所示的小女孩站在毛玻璃前看不清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造成的;透过图2中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 的原理(选填“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正确组装并调节后,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接收到了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像重新变清晰,可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11.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机上.
12.[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1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1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 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没有像
8 光屏上没有像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图2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 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三、综合题
13.图为某种光学仪器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F为物镜焦点,物体M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光线a经光心O,另一条光线b是经物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1)在图中画出光线a经物镜后的光线、光线b经物镜前的光线;
(2)目镜是 透镜(选填“凹”、“凸”);
(3)物体M经物镜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M是 (选填“倒立”“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四、计算题
14.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满足。
(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1=15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1=3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小李用另一块凸透镜做实验,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30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2=6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将物体移至距离凸透镜u3=38cm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的性质是什么?
15.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满足;
(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1=10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1=1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30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2=6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将物体移至距离凸透镜u=38cm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的性质是什么?
16.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
五、科普阅读题
17.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2)小春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
序号 1 2 3 4 5 6 7
物距
像距
A. B. C. D.5m
(3)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因为手机镜头焦距 选填“较大”或“较小”,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 填“大”或“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5.【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7.【答案】靠近;伸长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8.【答案】f<u<2f;减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9.【答案】漫;放大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0.【答案】放大;左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1.【答案】C;幻灯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2.【答案】放大;缩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长;远离;缩短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3.【答案】;凸;倒立;缩小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4.【答案】(1)10cm
(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5.【答案】(1)5cm;(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6.【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 B O,
则
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BO为u,像距B O为v,则像高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7.【答案】(1)倒立;大;远离
(2)A
(3)较小;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