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6:1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美文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其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写作背景
时间背景
1931年春,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被济南独特的冬景吸引,创作了《济南的冬天》。
地点特色
济南,被誉为“泉城”,山水俱佳,冬天无严寒,风不凛冽,日光温和,激发了老舍的创作灵感。
情感寄托
老舍初至济南,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眷恋,成为他笔下描绘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情感源泉。
心灵慰藉
通过文字定格济南冬日之美,老舍慰藉自己漂泊异乡的心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济南的冬日风情
温晴的冬日
济南的冬天,没有刺骨的寒风,也没有厚重的积雪,日光温和,气候宜人,呈现出一种温晴的特质,宛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给人以温馨与舒适之感。
山水交融
济南,这座被誉为‘泉城’的城市,山水相依,即使在冬季,泉水依旧潺潺流动,山色依然青葱,构成一幅动静结合、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人文气息
济南的冬天,不仅自然景观迷人,更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老街古巷、历史建筑在冬日阳光下更显韵味,仿佛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dūn
xiāng
zǎo
zhù

chéng
zhuó
kān
基础知识
初步感知
听朗读示范,思考:
(1)济南的冬天总体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地方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风貌。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做铺垫。
阳光朗照下的山
01
原文段落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想象一个老城在阳光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唤醒,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02
拟人手法
老城、小山被赋予生命,如同沉睡的婴孩,静谧而温暖,惹人怜爱。
03
摇篮比喻
小山环抱济南,如同摇篮,营造出温暖、安稳之感,令人安心。
04
情感共鸣
济南人面带微笑,心中有依靠,期待春天,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薄雪覆盖下的山
01
原文段落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02
比喻精妙
将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形神兼备,凸显矮松的优雅与雪的轻盈。山尖的白雪比作银边,简洁勾勒出山尖与蓝天的美景,画面感十足。
03
色彩描绘
白与暗黄交织,描绘雪后山坡的斑驳之美;薄雪在夕阳下微微露出粉红,如梦如幻,细腻捕捉色彩变化。
04
拟人手法
薄雪害了羞,微微露出粉红色,赋予雪以害羞的神态,生动展现雪在夕阳映照下的微妙变化,增添画面的生动性。
城外远山
原文再现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里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山腰里,在山脚下,对城里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安慰。
意境营造
作者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城、山、村、田、溪、烟、云融为一体,营造出宁静祥和的乡村冬日氛围。
用词精准
'卧'字生动描绘小村庄的慵懒闲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展现出济南城外远山一带的静谧与诗意。
情感共鸣
通过描绘城外远山的景致,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深深眷恋与赞美,让读者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济南的水
01
水的温度与生命力
济南的水,冬日不冻,绿萍上蒸腾着热气,水藻绿得发亮,仿佛蓄积一年的绿意在此刻绽放,展现出勃勃生机。
02
清澈与灵动
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底沙石与游鱼清晰可见,水藻如翡翠般闪耀,构成一幅生动的冬日水景图。
03
冬日水世界的魅力
济南的水,以其独有的温暖与清澈,成为冬日里的一抹亮色,展现了不同于北方严寒的独特魅力,令人赞叹不已。
对比阅读,赏析语言。
比较下面三组句子,赏析课本语言的妙处。
甲组:(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1)句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写出了山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况且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温暖、舒适的特点。而(2)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乙组:(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1)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通过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2)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丙组:(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1)句中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有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2)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拓展——比拟手法
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作用:印象鲜明,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拟人
物→人
拟物
人→物
物→物
类型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拓展出文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不妨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吧。
请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学生自由抒写,朗读交流)
课堂小结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了作者喜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