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9 14: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一、单选题
1.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  )
A.255m B.510m C.340m D.680m
2.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第四期大型联动环节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蝙蝠和海豚都利用哪一种原理来确定方位?如果你是现场嘉宾,你会选下面哪个答案(  )
A.发出超声波“回声定位”
B.发出次声波“回声定位”
C.发出频率为20至20000Hz的声音“回声定位”
D.发出红外线“定位”
3.如图所示,实验室里的音叉有不同的规格.音叉上标注的字母“C”表示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由此可判断
A.音叉甲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B.音叉甲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小
C.音叉甲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D.音叉甲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4.早读时间,同学们齐声朗读,齐读的声音比一个人朗读的声音的(  )
A.音调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声速大
5.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 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 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二、填空题
7.春天,公园里鸟语花香,游人如织.鸟鸣声是起鸣膜    产生的,并通过    这种介质传到游人的耳中.游人的脚步声不时惊起湖中的鱼儿掀起朵朵浪花,这说明水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 。
8.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弹奏《茉莉花》,如图,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电视转播王老师弹奏的乐曲,我们通过听它的   ,可分辨是用古筝弹奏的;
(2)振动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
9.燃放炮竹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但也给社会带来困扰,现在很多市区已经禁止燃烧鞭炮,主要是在    减弱噪声,不过在很多农村地方这种习俗还是延续,逢年过节炮竹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主要是形容声音的    ,对此很多地方人们已经用电子炮代替,这样可以    (只要写一个合理即可)
10.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发出   不同的声音,轻敲不同的编钟,发出   不同的声音,我们能够辨别出编钟的声音,是利用声音的   不同。
11.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沿铁管在水管的某一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钢=5100m/s),若实验中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应小于   m。
12.在人与山之间有一条铁路穿过,当一列火车刚好行驶在人与山之间时拉响汽笛。人看见汽笛冒出的白烟后1s听到汽笛声(忽略光传播的时间);又经过1.2s听到从山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相距   m。
三、综合题
13.把频率为256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1)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备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图中的   ;
(2)图甲中频率为256Hz的声波通过设备减小了响度后,再输入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请在图乙中画出它大致的波形   。
14.根据所学知识完题目: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第二次让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15.如表所示: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请同学们观察表格回答以下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   ?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此时气温约为15℃)。
四、计算题
1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的深度是多少?这种办法能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17.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发出信号经0.6s便收到.估算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
18.小明利用手机来测量声速,实验场景如图所示:他将一根木条平放在楼梯台阶边缘,小球放置在木条上,手机放在地面A点,打开手机的“声学秒表”软件,用钢尺水平击打木条使其飞出的同时小球下落,手机接收到钢尺的击打声开始计时,接收到小球落地的撞击声停止计时,测得台阶距离地面的高度h=3.2m,击打声与撞击声的时间间隔;小球下落时间t=0.8s;求声速大小为多少
五、作图题
19.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它们,能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甲图是音阶re(2),乙图是mi(3),丙图是音阶fa(4),丁图是音阶do(1).请你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乙瓶中水位的位置。
六、实验探究题
20.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
(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   ;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   (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   (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   有关。
(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   (选“能”或“不能”)弹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2.【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3.【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4.【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7.【答案】振动;空气;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8.【答案】音色;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
9.【答案】声源处;响度;保护环境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10.【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1.【答案】42.5
【知识点】声速
12.【答案】544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3.【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4.【答案】(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递声音
(2)一;高;振动的快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5.【答案】(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最大;声速与温度有关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知识点】声速
16.【答案】,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17.【答案】解:发出信号遇到海底障碍物0.6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
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障碍物的时间:
t= ×0.6s=0.3s;
由v= 可得,则障碍物到船的距离:
s=vt=1500m/s×0.3s=450m;
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450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8.【答案】320m/s
【知识点】声速
19.【答案】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0.【答案】(1)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较小
(3)较大;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4)能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