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戴眼镜的人在佩戴口罩时,总是会发生眼镜起雾的现象。下列对这种“雾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起雾的原因是眼镜片温度较高导致的
C.与霜的形成原理相同
D.“雾气”消失需要吸热
2.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慢慢“消失”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3.【物理与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
C.图中云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D.图中的循环过程说明水的总量是不变的,我们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4.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吉林冬天树上的“雾凇”
B.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6.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1 52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二、多选题
7.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
三、填空题
8.当昆明主城区急剧降温时,位于昆明市禄劝县的轿子雪山海拔为4223米的山顶便会飘起漫天雪花。雪是空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9.春秋季节,晚自习教室窗玻璃的 (选择“内”或“外”)侧会出现一些水珠,它是由 (选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
10.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 (填物态变化)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凝固 (选填“吸热”或“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 (填物态变化)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11.下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下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12.在一些国家通用的温度标准为“华氏温标”,是波兰物理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创立的。与我们熟悉的“摄氏温标”不同的是,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0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32华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212华氏度,中间作180等分,每一份代表1华氏度,用符号°F表示。根据以上信息,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式应为 ,且在 ℃时,华氏温度恰好与摄氏温度数值相同。
13.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里,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地加热。则烧杯中的冰块温度达到熔点0 ℃后,还 (填“能”或“不能”)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冰 (填“能”或“不能”)熔化。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会 ,试管中的冰在温度达到熔点0 ℃后,就 (填“能”或“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冰 (填“能”或“不能”)熔化。
四、计算题
14.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15.有、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
(2)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 时间;
(3)该晶体熔化时需要 热,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五、双选题
16.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
A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和平 剧烈
相同点 汽化、吸热
B
物态变化 吸、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液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C
物态变化 现象
升华 卫生球变小
汽化 冬天口中呼出“白汽”
液化 冬天湿衣服变干
D
固态 熔化过程的相同点 熔化过程的不同点
温度变化 有无熔点
晶体 吸热 保持不变 有
非晶体 吸热 升高 无
A.A B.B C.C D.D
六、实验探究题
17.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甲的温度℃ 70 72 74 76 78 78 78 78 81 84 87
乙的温度℃ 70 71 73 74 76 77 79 82 84 86 89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 ℃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
(4)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6)下面四个图象中: 是甲物质的熔化图象. 是乙物质的熔化图象.
A. B.
C. D.
七、综合题
18.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19.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为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
(2)如图乙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 的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
20.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八、科普阅读题
21.请你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浩与海雾
2021 年 1 月 7 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某地沿海地区最低气温﹣15℃左右。受冷空气影响,海面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大海突然“开了锅”,一时间“海浩”的视频便在全国微信传开。网查,所谓“海浩”现象是在极寒天气中才会出现的一种奇观。当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形成了“浩气”。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已有文献资料表明:过冷的水蒸气在有凝结核的情况下,﹣30℃以下可以凝结成冰雾, ﹣10℃以上凝结的都是水雾,﹣30℃至﹣10℃之间凝结的冰水混合雾。因此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认为有关“海浩”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缺乏观测依据。 我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认为,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
一个标准大气压 沸点/℃ 凝固点/℃
酒精 78 ﹣117
水 100 0
水银 357 ﹣39
(1)文章中描述的真正的“海浩”现象时水蒸气遇冷发生的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这种物态变化伴随着 的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员在播报新闻时,说“1 月 7 日沿海地区最低气温为负 15 度左右”,小明认为播报员的语言不够科学严谨,“﹣15℃”应该读作 ;
(3)2021 年 1 月 7 日小明使用一支玻璃泡装有红色水的温度计测量当地室外的温度,没有成功.请你说说他测量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材料提出改进意见, 失败原因: ; 改进措施: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2.【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3.【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升华及升华吸热
6.【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7.【答案】C,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8.【答案】凝华;放热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升华及升华吸热
9.【答案】内;教室内;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10.【答案】汽化;放热;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11.【答案】38.1;准确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12.【答案】;-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3.【答案】能;能;保持不变;不能;不能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4.【答案】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5.【答案】(1);
(2)5
(3)吸;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6.【答案】A,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17.【答案】(1)甲
(2)78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却没有
(4)固
(5)吸收
(6)A;D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8.【答案】(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9.【答案】(1)3.4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0.1℃;37.3℃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长度及其测量
20.【答案】(1)D
(2)B
(3) 升高;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21.【答案】(1)凝华;放热;液化
(2)零下 15 摄氏度
(3)水的凝固点高于当时的气温,水会凝固成冰;选择凝固点低于﹣15℃的液体(如煤油)制作温度计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