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期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A. 小孩对着山壁喊话
B. 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
C. 工人用电钻钻墙
D. 路旁安装隔音壁
2.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蝙蝠发声响度太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高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低
3.如图所示,有一正方体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D.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4.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C.绕ON前后转动板F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5.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离测速仪61.2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离测速仪91.8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81s
D.汽车的速度是35.8m/s
6.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两次发出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是102m
B.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95s
C.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34m
D.汽车的速度为17m/s
二、多选题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8.身高为1.5 m的小明沿直线匀速运动,路灯在行进线路的正上方,某时刻人影的长度为0.6 m,前进4 m后,影长变为1.4 m,则路灯的高度可能为( )。
A.9m B.7.5m C.6m D.4.5 m
三、填空题
9.疫情期间,同学们进入校园时都需要通过测温通道测量体温,测温摄像头是根据人体辐射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强弱来确定人体温度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在医院的病房里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10. 斯诺克台球也被称为障碍台球。如图,当我们利用白球直接去撞击红球时,会被中间的绿球挡住,这就像光的 现象。这时可以选择利用白球撞击球桌边沿反弹后撞击红球,这就像光的 现象。
11.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是由于声带 而产生的;某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的功能,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
12.为了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在南京大屠杀50周年之际,南京市民捐资铸造了警世钟,警世钟高3m,口径约2m,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 (填“很大”或“很小”),而振动的频率 ,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
1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 液面成37 °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14.如图2.116所示,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的 ,并在图中画出光路图 。
四、计算题
15.某海洋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发射声波,声波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历时5秒,此处海底深度为多少米(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00米/秒)
16.一汽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声速取340m/s)
五、作图题
17.如题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在平面镜前作出物体。
六、实验探究题
18.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敲击时,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则发出声音的 (选填乐音的三要素之一)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_(能/不能);理由: 。
(4)如果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0.5cm和2cm的金属管来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则需将这根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上面编号为 的金属管的频率比较。
七、综合题
19.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2cm、26.03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 (“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材料三: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 (上/下)拐弯。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 (上/下)拐弯。
21.智能门锁走进千家万户。
(1)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门就自动打开,依据的是声音的 。
(2)智能门锁根据主人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3)智能门锁能够听到主人的语音指令主要是因为 可以传声。
22.如图所示,小范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
(1)图中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沿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戊密的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像”或“影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A,B,D
8.【答案】A,D
9.【答案】红外线;紫外线
10.【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11.【答案】振动;音色
12.【答案】很大;很小
13.【答案】53°;44°
14.【答案】2r;
15.【答案】解:根据题意知道,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5s=2.5s,
由v=可得,此处海底的深度为s=vt=2.5s×1500m/s=3750m.
答:此处海底深度为3750m.
16.【答案】解:v车=72km/h=20m/s,
设车由A→B,所用时间为t.
车行驶的路程sAB=v车t
由图知,2sAC=s车+s声,
2sAC=s车+s声=v车t+v声t=(v车+v声)t=(20m/s+340m/s)×2s
解得:
sAC=360m,
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的距离:
sBC=sAC﹣v车t=360m﹣20m/s×2s=320m.
答: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320m.
17.【答案】
18.【答案】(1)振动;响度
(2)3
(3)不能;管子的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4)2
19.【答案】(1)甲;275.1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5.98cm;26.03cm
(3)偏大
20.【答案】(1)超声;音调
(2)上
(3)下
21.【答案】(1)音色
(2)信息
(3)空气
22.【答案】(1)倒立;实像;直线传播
(2)D
(3)太阳;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