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07:52: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学生版)
▲《指导意见》要求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本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发展要求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2专题五、必修3专题六的相关内容。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基本要求
了解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及其意义;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体会马丁·路德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
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3专题六的相关内容。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基本要求
简述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发展要求
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主干知识及运用
材料1:“基督”一词是希腊文的汉字音译,原意为“救世主”。这是一种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其教义的主要内容是:救世主不久还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穷人易升天国,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信教者应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和救赎”。
材料2:教皇的双重身份
“教”在宗教改革前其含义为上帝在人间的唯一的授权人,欧洲的天主教领袖,他控制着所有基督教徒的精神世界,垄断着《圣经》的解释权,尤其是掌握着基督教徒能否被“救赎”的权利。
“皇”在宗教改革前其含义像中国的皇帝,他掌握着欧洲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其地位高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
一.依据材料和教材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历史背景)
【思考与探究】
1.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阵痛”。它从罗马文明艰难地转折而来,又有蛮族各部的共同参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基督教把强调个人精神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秩序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的日耳曼文化粘贴了起来。然而,危难时期松散的组织的强大向心力,却在登峰造极之时,出现了一次次大裂变。——摘自《中世纪“上帝”的荣耀与无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造成“西欧中世纪文化低落”和“阵痛”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2)简要归纳中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裂变”的原因和结果。(4分)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面临着哪些挑战?(5分)
2.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举例说明。这种斗争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这种形式?有何影响?
原因:
影响: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1517年)
材料: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
1517年万圣节前夕的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社会反响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论纲》而生发的一场社会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可以说《论纲》点燃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火焰。《论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何会成为这场宗教改革的开端?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1.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主要原因:
(3)主观原因:
(4)直接原因(导火线):
2.目的:摆脱罗马教迁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3.改革的内容(主张)
主张
评价
1)核心是“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
的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
地位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
,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5)
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6)建立
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思考与探究】
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改革的深入(1536年开始)
主张
评价
1)2)3)4)5)6)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思考与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加尔文
材料二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评判“财富的”?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他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要想使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量大减……
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以上均摘自《世界史资料汇编》
(1)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2)加尔文和路德的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
(3)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四.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结果英王获得教会的大量财富,削弱了教会实力,加强了王权。
时间
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导火线
亨利八世离婚案
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的内容
3、改革的特点
4、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五.欧洲的宗教改革影响
【思考与探究】(2007,广东)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由此判断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师版)
《指导意见》要求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本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发展要求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2专题五、必修3专题六的相关内容。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基本要求
了解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及其意义;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体会马丁·路德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
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3专题六的相关内容。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基本要求
简述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发展要求
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主干知识及运用
材料1:“基督”一词是希腊文的汉字音译,原意为“救世主”。这是一种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其教义的主要内容是:救世主不久还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穷人易升天国,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信教者应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和救赎”。
材料2:教皇的双重身份
“教”在宗教改革前其含义为上帝在人间的唯一的授权人,欧洲的天主教领袖,他控制着所有基督教徒的精神世界,垄断着《圣经》的解释权,尤其是掌握着基督教徒能否被“救赎”的权利。
“皇”在宗教改革前其含义像中国的皇帝,他掌握着欧洲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其地位高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
一.依据材料和教材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历史背景)
【思考与探究】
1.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阵痛”。它从罗马文明艰难地转折而来,又有蛮族各部的共同参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基督教把强调个人精神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秩序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的日耳曼文化粘贴了起来。然而,危难时期松散的组织的强大向心力,却在登峰造极之时,出现了一次次大裂变。——摘自《中世纪“上帝”的荣耀与无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造成“西欧中世纪文化低落”和“阵痛”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简要归纳中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裂变”的原因和结果。(4分)
原因: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会形成东西两个中心,东西部教会相互攻讦。结果:到11世纪,东西教会正式分裂,东部教会称为东正教,西部教会称为天主教。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面临着哪些挑战?(5分)
政治领域: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经济领域:天主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思想领域:天主教会的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
2.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举例说明。这种斗争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反封建的“异端”受火刑。胡司。
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内容:纯洁教会,没收财产。
(2)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这种形式?有何影响?
原因:①在中世纪的西欧,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找不到更好的思想武器
②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影响:①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挑战
②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工商业经济和争取政治权利、改革宗教的愿望
③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1517年)
材料: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
1517年万圣节前夕的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社会反响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论纲》而生发的一场社会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可以说《论纲》点燃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火焰。《论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何会成为这场宗教改革的开端?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1.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四分五裂的政局阻碍其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主观原因:马丁 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4)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目的:摆脱罗马教迁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3.改革的内容(主张)
主张
评价
1)核心是“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②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教。
③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思考与探究】
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印刷术。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
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改革的深入(1536年开始)
主张
评价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4)主张发财致富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思考与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加尔文
材料二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上帝的恩赐。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评判“财富的”?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他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天主教会。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美德。新兴资产阶级。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特点:一些地方化、民主化的新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②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要想使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量大减……
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以上均摘自《世界史资料汇编》
(1)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2)加尔文和路德的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
主张信仰得救;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否定罗马教皇权威;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判处塞尔维特火刑),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主张“先定论”,更为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结果英王获得教会的大量财富,削弱了教会实力,加强了王权。
时间
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导火线
亨利八世离婚案
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1.改革的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2、改革的内容
①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②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③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④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3、改革的特点
①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②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改革的影响
①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②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③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五.欧洲的宗教改革影响
【思考与探究】(2007,广东)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由此判断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
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加尔文教、清教)。
实质:一场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①经济根源:
②政治因素:
③文化因素:
④直接原因:
经济方面,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教会世界耕地的1/3。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
,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
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在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

火刑柱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①经济根源: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
③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④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经济方面,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教会世界耕地的1/3。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
,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在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

火刑柱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