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练习题
一、把搭配合理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增加 表扬 气球 茁壮 神奇的 大喊
产生 奥秘 长势 膨胀 好奇的 一幕
探索 静电 奇迹 成功 慢慢地 心情
受到 知识 实验 出现 高兴得 搅拌
二、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的括号里。
恍( )( )悟 全( )贯( ) 欣喜( )( )
争( )恐( ) ( )( )翼翼 ( )嘴八( )
1.我( )地看着杯子里的蜡烛的火焰。
2.我拿起鸡蛋,( )地放到水杯里。
3.实验终于成功了,我( )。
4.老师讲解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同学们这才(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项实验使我增长了知识。这项实验使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用关联词语合成一
句话)
2.难道生活中不是处处都有乐趣吗?(改为陈述句)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滴在牛奶的中心的红的、黄的、蓝的、绿的色素,好似像一颗颗宝石。
鸡蛋在水杯底部一动不动,好似 。
4.老师先往杯里倒满了水,再把一张厚纸放在杯口,然后双手配合把杯子倒过来,最
后只用右手抓着杯子底,让我们看杯子口有没有水流出来。(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四、给下列句子排排队。(填序号)
( )我往杯子里加入一小勺食盐,用筷子搅拌几下,可鸡蛋仍待在杯子底。
( )我找来一个玻璃杯,装上半杯水,把鸡蛋轻轻放进了杯中。
( )这时候,鸡蛋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浮了上来。
( )只见鸡蛋像鱼一样沉到杯底,接着像睡着了似的一动不动了。
( )我又往杯子里加了五小勺食盐,又用筷子搅拌着。
( )我想,是不是放盐少了?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段中的括号里。
前行 摇晃 点点 后退
我拿起樟脑球,在蚂蚁前面轻轻画了一道横线。蚂蚁走到横线前,先是触电似的( )了几步,接着小心翼翼地( )了几步,然后( )着小脑袋,用两根细细的触角( )横线,最后快速走了过去。
六、读文段,用“ ”画出写“我”看到的现象的句子,用“ ”画出写“我”的“思考和疑问”的句子。
我把杯子装满水,拿起小勺子舀了一点儿小苏打倒入杯子里。小苏打眨眼间不见了。我又舀了一整勺子小苏打倒入杯子里。这回儿小苏打却沉到了杯底。这是怎么回事呢?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文段中的5处错误。
老师拿起矿泉水瓶子倒了半杯水往纸杯里,把纸杯端到蜡烛火焰的上方。橘黄色烛火仿佛如同一个小舌头舔着纸杯底儿。一会儿,纸杯靠近底部的地方有了淡淡的烟痕。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颜色一点一点地加深。忽然,纸杯的底部边缘着火了,但火很快息灭了。这时候,白气越来越多了,纸杯口开始有白气飘散出来。纸杯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水烧开了!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磁铁实验
星期天,我看到《科学》书里的《通电的线圈》一课,觉得很有趣,就想做一做这个实验。
我打开实验学具里的小包,看见了几件东西:铜丝、铁钉、电池盒、曲别针、砂纸、两个胶皮圈。
我知道铜丝叫漆包线,它表面涂有一层绝缘漆。我按照书里介绍的步骤,先把漆包线一圈又一圈地从钉子头( )到钉子尾,接着把漆包线两端的绝缘漆用砂纸( )掉一厘米,然后分别缠在电池盒的两端的金属片上——那是电源的正负极。咦!还剩下两个胶皮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我左看右看也想不明白,就把它们放在了一边。
我( )来一节小电池( )进了电池盒,把曲别针( )在钉子旁,可是铁钉并没有把曲别针吸起。
为什么电磁铁吸不起曲别针呢?是不是电源没接通?我用右手拇指食指( )住电池盒的正负极,曲别针果然被铁钉吸起来了!
可是一直这样捏着也不是办法。就在这时,我看到了胶皮圈。啊!原来它是用在这里的。我把一个胶皮圈绕了绕,套在电池盒的正极上,另一个套在负极上。这样一来,铁钉轻松地吸起了曲别针,我的双手也解放了出来。我大声喊道:“耶,成功了!”
作者:徐康顺 指导教师:朱维山
1.把下列词语填到短文中的括号里。
找 缠 装 捏 刮 放
2.画“ ”的句子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 、 、 。
3.用“ ”画出写作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疑问的句子。
4.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实验结果: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在后面括号里画“√”,错的画“×”。
A.短文的题目写了所做的实验。( )
B.短文的开头写了做实验的起因。( )
C.短文接下来写了做实验用的材料,做实验的过程,做实验的结果。( )
D.短文还写了作者在做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疑问。( )
E.短文写了电磁铁的其他用途。( )
九、读教材,回答问题。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
写之前,可以先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
写完后,交换读一读,再评一评:实验过程是否写清楚了?有没有用的不合适的词语?
1.本次习作写什么内容?
2.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十、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
1.回忆自己所做的一项小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经过: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实验结果:
2.向小组内的同学讲述自己做的一项小实验,请同学提修改建议。听了同学的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3.写草稿,读一读,改一改。和组内同学交流习作草稿,互相提修改建议。借鉴同学习作的优点,参考同学的合理建议,继续修改习作。修改满意了,誊抄到作文本上给老师看。
参考答案
一
增加 表扬 气球 茁壮 神奇的 大喊
产生 奥秘 长势 膨胀 好奇的 一幕
探索 静电 奇迹 成功 慢慢地 心情
受到 知识 实验 出现 高兴得 搅拌
二
然 大 神 注 若 狂 先 后 小 心 七 舌
1
全神贯注
2
小心翼翼
3
欣喜若狂
4
恍然大悟
三
1
这项实验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还使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2
生活中处处都有乐趣。
3
一块石头
4
我先写语文作业,再写数学作业,然后写英语作业,最后做科学作业。
小猫先抬头看了看我,再低头闻一闻鱼,然后伸出舌头舔一舔,最后张开嘴吃起来。
四
3 1 6 2 5 4
五
后退 前行 摇晃 点点
六
小苏打眨眼间不见了。 这回儿小苏打却沉到了杯底。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七
把“往纸杯里”调换到“倒了半杯水”前面;删除“仿佛”或“如同”;在“颜色”前面添加“烟痕的”;把“息”改为“熄”;把“白气越来越多了”移到“纸杯里发出”前面。
八
1
缠 刮 找 装 放 捏
2
先 接着 然后
3
咦!还剩下两个胶皮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为什么电磁铁吸不起曲别针呢?是不是电源没接通? 可是一直这样捏着也不是办法。 啊!原来它是用在这里的。
4
实验名称:电磁铁实验
实验准备:铜丝、铁钉、电池盒、曲别针、砂纸、两个胶皮圈。
实验过程:第一步,把漆包线缠到钉子上,把漆包线两头的绝缘漆各磨掉一厘米,缠到电池盒两端的金属片上。第二步,把一节小电池装进电池盒。第三步,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电池盒的正负极。第四步,把两个胶皮圈分别套在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上。
实验结果:铁钉轻松地吸起了曲别针。
5
A √
B √
C √
D √
E ×
九
1
写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
2
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与同学们互评习作,尝试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十、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
1
实验名称:茶水变墨水实验
实验准备:茶叶、水杯、开水、生锈的铁钉
实验经过:第一步,把茶叶放到水杯里。第二步,把开水倒入水杯里。第三步,把生锈的铁钉放到杯子里。……
实验结果:土黄色的茶水变成了黑色。
2
大气压实验
周末,我看到一本书上介绍了一个大气压实验:将一个杯子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薄薄的一张纸怎么能托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做起实验来。我先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往里面装满了水;接着找来一张长方形的白纸,盖在杯子口上;然后用左手按着杯口,右手抓着杯子底,让杯底朝上杯口朝下;最后放开左手。真神了!白纸真的把水托住了!我又试了几遍,确定这是事实。
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于是我上网查询。原来,当杯里装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
3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