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2)【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2)【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09:3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根据课标要求,精准梳理,清晰呈现主要知识及内在关系。关键处合理挖空、易混处合作探究,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请以此为载体,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以便打造高效课堂!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20世纪初的世界:
(1)世界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2)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_________________之中。
2.动荡的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不平衡
性加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3.扩军备战:
(1)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2)为了争夺_________________,欧洲列强积极扩军备战。
(3)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两个对立集团。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合作探究】
1.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
提示:(1)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三对基本矛盾:
(1)法德矛盾:
①法国在_________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失去了在___
_______的霸主地位。
②德国深怕法国崛起和复仇,拼命扩充_____,试图压制
法国。普法战争欧洲大陆陆军(2)英德矛盾:
①英国推行维持_____________政策,希望在欧洲大陆出
现_________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②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与其争夺_______。
(3)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___________的争夺上。
①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俄国打着___________的旗号,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
国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欧洲大陆均势强国对峙殖民地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主义【合作探究】
2.如何认识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提示:(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2)实质: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
(3)表现:三对基本矛盾。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三国同盟:
①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_________”。这是两大军事集团形
成中最先缔结的条约,是列强对当时最敏感地区争夺的必然结
果。
②德国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_____。
③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侵略性的军事集团三
国同盟正式建立。三国同盟的核心是_____,其矛头指向俄国和
法国。 同盟条约法国德国(2)三国协约:
①1892年_____缔结了军事协定。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_________
_________的局面。
②随着_________冲突的加剧,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
法、俄签订协约,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这
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法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英德矛盾【合作探究】
3.当时欧洲主要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
提示:(1)德国:①维护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②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2)法国: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3)英国: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4)俄国:争夺巴尔干地区。
(5)奥匈: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6)巴尔干国家:反对外来侵略和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三、“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
(1)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___________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
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___________”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一次_________
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
②1913年因“巴尔干同盟”内部矛盾发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_________战败。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同盟民族解放保加利亚(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乱给列强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_______________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争夺、_________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
“火药桶”。俄国、奥匈帝国民族矛盾2.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
①___________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②奥匈帝国以_________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激怒了塞尔维
亚的民族主义者。
(2)概况: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刺杀了奥匈
帝国的皇储___________夫妇。
(3)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引起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斐迪南大公导火线四、大战爆发
1.标志:在德国支持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_________
宣战,_______________相继投入战争。
2.双方:一方为同盟国的_______________;另一方为协约国的
英国、法国和俄国。
3.原因:
(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局面。塞尔维亚德、俄、法、英德国和奥匈帝国【合作探究】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为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军事集团对外扩张需要更多的资金,于是开始更大的侵略,两大军事集团产生利益冲突,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空前激
烈,影响到整个世界。
(3)_______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世界大战爆发提供了必要
的物质和_________。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生产力技术基础【合作探究】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应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1)飞机、潜艇、坦克、电报机等。
(2)新式武器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交通手段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扩大了战争的规模。分析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针对的对象是哪些国家。它的出现,引起哪些连锁反应?
提示:(1)对象:法俄两国。
(2)反应:促使法俄同盟建立,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德国,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极结盟。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又签订了《英俄协定》,正式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解决知识疑难是提升学科素养的关键。本栏目深度挖掘教材,剖析重难点,提醒认知误区,点拨规律技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效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请根据授课情况有选择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教材重难点! 一、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体制的不同: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老牌的英法,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3.所占殖民地的多少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与所占殖民地出现不相称的状况。美德经济实力强,但殖民地较少。英法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美德,但所占殖民地较多。【名师指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呈现出的特点:①各国经济都迅速发展。②都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③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原先最先进的国家被后起的国家超过。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三对主要矛盾及产生的根源和实质
1.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基本矛盾是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其中英德矛盾逐渐演变成了最主要矛盾。其矛盾演变的结果是在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2.根源: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名师指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其对外政策等。 三、人类进入20世纪会发生世界性战争的三大原因
1.客观条件: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运输工具的革新、通讯技术的进步等,也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条件。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名师指津】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直接关系,英、德矛盾主要体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之上。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间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妥协有关,如英、法在非洲问题上的妥协,英、俄在亚洲问题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争夺的另一种方式。 掌握解题技能是提升成绩的有效途径。本栏目精研高考要求、结合经典考题,探究本源,总结解题规律,展示解题方法,通过示范性剖析,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请根据授课情况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能!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2012·开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容易得出材料一是英国联合德国反对法俄,而材料二则是德法矛盾中英国支持法国反对德国,变化的实质要从英国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角度来归纳。第(2)题需结合材料从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所反映的问题及原因等方面归纳特点。答案:(1)英国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实质:表面上是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民霸主地位。
(2)特点: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其对外政策的制定是由其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各自侵略利益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