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
[课标要求]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2.表现
(1)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不仅在欧洲同英国展开激烈竞争,而且还想从英法等国手中夺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2)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方面欧洲列强纠集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另一方面它们不断加强扩军备战。
[知识点拨]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三对基本矛盾
(1)法德矛盾
①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失去了原来的欧洲大陆霸主地位。法国试图“复仇”。
②德国要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扩军备战,压制法国。
(2)英德矛盾
①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希望在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②英国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加剧,矛盾不断激化。
(3)俄奥矛盾: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①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俄国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以“解放者”自居,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三国同盟
①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此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②德国利用意大利和法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
③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其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2)三国协约
①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了军事协定。这标志着欧洲开始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②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误区警示]
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视德国为最大的敌人。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半岛
(1)巴尔干半岛曾经长期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民族关系复杂。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巴尔干各民族进行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斗争。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巴尔干同盟”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使其丧失了在欧洲的绝大部分领土。
②1913年因“巴尔干同盟”内部矛盾引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战败。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乱给列强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争夺、民族矛盾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2.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
(2)概况: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3)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标志: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2)双方:一方为同盟国中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为协约国中的英国、法国和俄国。
(3)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影响到整个世界。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误区警示]
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1)政治体制的不同:英、法、美三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在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较浓。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的多少不同: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所占殖民地最多;德日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所占殖民地较少。
(3)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厂”的地位,而到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
2.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
(1)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已经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和工业霸权。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2)英德之间在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及商品市场上,尤其是在殖民地问题上争夺激烈。两国矛盾日益加深,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对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
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以“解放者”自居,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材料一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1)表中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①现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③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 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2)三国同盟主要是对付哪个国家?三国同盟的核心是谁?为什么?
答案 ①对付法国。
②德国。
③因为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主要是德国组织的。
图示法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主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巴尔干地区民族关系复杂的原因
(1)特殊的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处在亚欧非三洲的交界地带,扼地中海、控黑海出海口,战略位置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2)各种矛盾混杂:巴尔干半岛位于东西方民族迁移的通道上,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混杂的局面。不断发生种族、民族、宗教等引起的碰撞,成了危机和冲突的频繁爆发区域。
(3)列强插手干预:俄、德、奥等国的争夺,激化了巴尔干错综复杂的矛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材料
(1)材料中的被刺杀人物是哪国人?材料中的事件引起了什么后果?
答案 奥匈帝国。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激化,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最终引发了一战。
(2)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没有材料所述事件的发生,一战就不会爆发。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萨拉热窝事件虽然是一个偶然性事件,但偶然中存在着必然,从当时国际形势分析,即使没有此事件,这次战争仍要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造成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其殖民地之间的倒挂现象,已经说明了一战爆发的必然性。
总之,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大战不可避免。
图示法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解析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所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过时”了。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
( )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德国
D.英国和德国
解析 题干信息:1914年以前“竞争”最激烈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教材可知当时的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最为激烈。
答案 D
3.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俄国和奥地利
C.德国和奥地利
D.英国和俄国
解析 从题干时间“1882年”以及“同盟条约”的内容判断,该条约应当是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故选A。
答案 A
4.历史上曾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丰富不符合巴尔干地区的史实,故③错误,①②④均正确,故选C。
答案 C
5.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
A.克里米亚
B.波斯尼亚
C.黑塞哥维那
D.萨拉热窝
解析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阿尔萨斯—洛林”“殖民对手”,充分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的矛盾积累,而触发矛盾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D
基础巩固
1.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 )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解析 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内战问题,并不是说会避免战争,故D项说法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理解。
答案 D
2.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时间要求“1892年”,可知是法国和俄国缔结的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答案 B
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
A.力图保持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
解析 关注世界霸权,必须关注欧洲。在英国人眼里,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不关注欧洲,就谈不上称霸世界,排除B项。C项中的美国此时还不是大国,对英国不可能构成威胁,排除C项。英国在19世纪末期经济上有所衰退,可综合实力仍然是世界领先,它不可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排除D项。
答案 A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解析 导致巴尔干地区矛盾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欧洲列强的插手。
答案 D
5.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 )
A.军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
D.乐观主义
解析 材料中的材料中的“火药”“剑”“武装的人民”都是战争的必需品,因此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军国主义情绪。
答案 A
6.前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解析 由题干“前南斯拉夫某城”“1914年6月28日”“子弹”等重要信息分析可知,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所以正确答案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答案 B
能力提升
7.1895年,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 )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与英国在全球进行经济竞争
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把德国的商品和技术推广到全世界,体现了其称霸世界的意图,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8.右图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
( )
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 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材料中所示漫画刊登时间是1897年,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是在1907年,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他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答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
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允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的大变更!
——1911年7月14日英《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材料三中,英国对德关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第(2)问反映的问题要分析本哈第这番话的实质;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第(3)问注意材料三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案 (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德国,以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学思之窗】(教材第8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针对的对象是哪些国家?它的出现,引起哪些连锁反应?
提示 (1)这个同盟针对法俄两国,它促使俄法同盟建立,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2)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德国,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极结盟。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又签订了《英俄协定》,正式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8页)
一、本课测评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
提示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扩军备战,剑拔弩张,世界大战不可避免。(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提示 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多为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同种同教,沙俄挥舞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以“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自居,向巴尔干渗透。而奥匈帝国一向把巴尔干半岛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奥矛盾因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而激化了,双方也开始大力扩军备战。两国背后都有更强大的盟国撑腰,只要俄奥两国发生冲突,必然会给蓄意挑起战争的帝国主义大国制造借口,以致酿成世界大战。
二、学习延伸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如果没有这一偶然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
提示 (1)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对塞尔维亚来说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也是奥匈帝国宣战的借口。(2)若没有这个事情,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