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三条战线:比利时、_____北部
和_____边境 西线东线南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_______地区主要战线俄军?德、___
___军队法国德法巴尔干奥匈2.“施里芬计划”:
(1)制订:
①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②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_______,然后向法国发起进
攻。比利时(2)实施:
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_______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
②东线:俄军攻入德国_________等地,并且还深入到_______境
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3)结果:德国“_________”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
局面,转入_______。马恩河东普鲁士奥地利速战速决阵地战【合作探究】
1.“施里芬计划”的破产意味着什么?
提示:(1)德国因此陷入两线作战的深渊,就此,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宣告失败。
(2)双方进入了无休止的阵地战当中。二、“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1)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_____,但德国的计划最
后落空。
(2)1916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战争重心重新回到_____。
2.战况:
(1)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为攻克凡尔登,德军出动了_____和
飞艇,使用了_______。
(2)法军在总司令_________指挥下,逐渐摆脱了被动局面,并
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东线西线飞机毒气弹霞飞元帅3.结果:
(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_________的计划宣告失败。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3)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七十多万,因而被称为“___________
___”。
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5.其他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海上战场发生的_____海军间的最大
战役——_______海战。法国投降凡尔登绞肉机英德日德兰【合作探究】
2.为什么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提示:(1)这次战役是德军进攻的高峰,德军不但未能迫使法国投降,而且自身实力也开始衰落,日益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而法军站稳了脚跟。此战之后,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战争优势从此转向协约国,这次战役是大战的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三、“索姆河地狱”
1.目的:牵制德军,支援_______。
2.战况:
(1)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索姆河战役。
(2)_____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
(3)英国首次使用新武器——_____。
(4)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凡尔登德军坦克3.结果:
(1)巨大_______,未能决出胜负。
(2)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
4.1914-1916年战争进程的影响
(1)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胜负不见分晓。
(2)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
(3)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消耗战【合作探究】
3.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分别是哪一方获胜了?
提示:(1)凡尔登战役:最终德国的进攻并没有突破法军的防线,作战目的没有达到,可以说是失败了,获胜的是法国。
(2)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进攻德军阵地,损失惨重,但仍未突破其防御,进攻失败,可以说最终德军胜利,英法联军失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成持久战的原因
1.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政治经济利益的非正义的战争。
2.帝国主义各交战国均宣称自己的正义,鼓吹“爱国主义”“民族利益”以此欺骗愚弄人民。各国人民都出于本能的爱国情感为保卫国家而战。
3.军事上,德法马恩河战役后,双方形成阵地战态势。阵地战就是一种高消耗、拼时间的战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欧洲战争演变为国际战争,随着交战国的增多和进程的复杂,时间必然延长。
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各国扩军备战,都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储备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因此不消耗殆尽,帝国主义军事利益集团是不会罢休的。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战争的雏形,当时战争的现代化程度有限,军事思想还集中在拼实力上,双方都是准备周密、大规模集结、阵地鏖战,按照战争传统规律打仗。而大规模突袭战、闪击战、特种作战还没出现,因此时间长。 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半机械化战争,交通运输、部队集结相当大的部分靠徒步人力或者骡马,机械化比例低,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长的一个原因。
【名师指津】德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该为速决战,但是战争爆发后,现实告诉人们,与战前人们的估计恰恰相反,双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没把对方置于死地,战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直到交战的一方无法坚持下去为止。 二、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性一年的原因关键 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
2.从战争形势看,这一年共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为争夺战场上的主动权,使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
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名师指津】战争越持久越有利于协约国,原因是协约国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远胜于同盟国,同时协约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更有利于持久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及战争特点
(2012·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国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开辟,德军被迫兵分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
材料三 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东方的威胁。材料四 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与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有公路直通巴黎,是法国全部防线的凸出部分,军事上的支撑点。因此,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凡尔登定为德军1916年的进攻目标……法军在凡尔登……第一道防线全被硝烟弥漫,战壕彻底被摧毁……法军殊死抵抗,伤亡惨重,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均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构成大战主要特征的主要因素及战役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4)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解题分析】本题创设了大量的图文情境来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第(1)题需要根据三幅图片进行概括,第(2)题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马恩河战役的相关知识回答,第(3)题依据材料并结合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回答,第(4)题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回答。答案:(1)大炮、战壕与士兵构成了大战的主要因素。战役特点:阵地战,采用化学武器,战争残酷。
(2)遏止了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使西线转入相持阶段。(3)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德军进攻凡尔登的失败成为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逐渐转入防御阶段,协约国军队逐步取得了战略优势。
(4)战局的演变:1914年西线双方转入阵地战,进入相持阶段;1915-1916年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战场重心转移:1914年:西线;1915年:东线;1916年,重新回到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