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0: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学案
[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战线
1.西线:位于__________、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同德军作战。
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____________,俄军同德、奥匈军队作战。
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同________军队作战。
二、1914—1916年的战况
1.1914年
(1)西线
①战争爆发后,德军根据“____________”,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接着向法国发起进攻。
②法军总司令________抓住德军进攻速度过快之机,调动英法联军展开反击。双方在________地区展开大战,最后德军被迫撤退,该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③1914年底,西线进入________阶段。
(2)东线
①1914年8月,俄军攻入____________,迫使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②德军很快在随后的反击中攻入俄境;但与此同时,俄军打败了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转入了持久的________战。
2.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东线,但其一举击溃________,结束东线战斗的计划再次落空。
3.1916年
(1)凡尔登战役
①战况:1916年,德军准备把凡尔登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迫使法军退出战争。为此,德军投入了46个师的兵力进攻凡尔登,并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________。但法军在总司令_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计划。
②影响:该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开始衰落;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七十多万,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索姆河战役
①战况:为了牵制德军,支援________,6月下旬,英法联军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50个师,在战役中英国使用了新武器——________。到11月中旬战役结束。
②影响: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______________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3)日德兰海战:这是海上战场,________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a.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一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马恩河、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
D.战争进入僵持局面,对同盟国十分有利
2.在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A.德国军队主力遭到重创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反攻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的国家是(  )
A.德国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法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场是(  )
A.海上战场
B.西线战场
C.东线战场
D.南线巴尔干战场
知识点二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地狱”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著名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1916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开始转入阵地战
B.双方的制海权发生重大变化
C.协约国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D.美国的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8.下图所示武器,首次使用于(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2.TIF"
\
MERGEFORMAT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综合运用.TIF"
\
MERGEFORMAT
9.阅读下列图表:
材料一 欧洲战场的西线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3.TIF"
\
MERGEFORMAT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200万人
35万人
凡尔登战役
112个师
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150个师
130多万人
请回答:
(1)在图中的空格处填上重要战役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10.观察下面两幅地图: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4.TIF"
\
MERGEFORMAT
图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5.TIF"
\
MERGEFORMAT
图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请回答:
(1)图一中欧洲政治格局呈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
(2)比较图一、二,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3)据图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4)从图中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比利时
2.罗马尼亚
3.奥匈
二、1.(1)①施里芬计划 ②霞飞 马恩河 ③相持
(2)①东普鲁士 ②阵地
2.俄国
3.(1)①毒气弹 霞飞 ②凡尔登绞肉机 (2)①凡尔登 坦克 ②规模最大 (3)英德
对点训练
1.D [德国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的突出特点,就是速战速决,该计划的破产,使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陷入被动局面。]
2.D [马恩河战役的结果是双方互有攻守,这一结果也标志着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持久的消耗战对进入别国作战的德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3.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企图凭借其速战速决战术迅速结束西线战事,然后在挥师东进消灭俄国,但奥匈军队没能在东线阻挡住俄军的进攻,德国不得不抽调兵力进行增援。]
4.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一战爆发后,形成了三条战线,在西线作战的是协约国的英法集团和同盟国的核心国德国,东线是俄国与德国和奥匈帝国,东、西两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线,但西线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5.A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攻守,转入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
6.C [在整个一战进程中,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自始自终掌握着海上主动权。]
7.B
8.C [马恩河战役后,英法军队和德国军队进入了持久的堑壕战,英军为了突破对方的机枪火力点、堑壕、铁丝网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将火力、机动、防护三结合的新型进攻性武器。1915年,英国利用内燃机、履带、武器和装甲技术,制造出了世界第一辆坦克——“小游民”坦克。1916年1月15日,英国I型坦克在法国索姆河战役中首次用于战争。]
综合运用
9.(1)战役: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2)问题: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解析 解答第(1)问要准确把握三次重大战役的位置。解答第(2)问要注意表格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10.(1)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2)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
(3)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
(4)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
【教材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答案要点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因其兵员分散,装备较差,有利于长期作战。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显然对其不利。
二、学习延伸
请回答:这幅图画为什么名为“三心二意的同盟伙伴”,你能试说明理由吗?
答案要点 通过当时一名西方画家画的这幅漫画,理解在同盟国内部的三个国家也是“三心二意”的情况。其中奥匈帝国占据的版图较大、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最强,所以这两个皇帝的个子高矮差不多,从屈腿的情况看,德国皇帝还略高一些;而意大利不仅版图小,而且经济军事实力最弱,所以图中的意大利国王是一个小个子(他本人并不矮)。三国同盟中,德国为核心是自然的;而意大利国王则是羞羞答答半遮脸,他与德国皇帝的距离比奥匈帝国皇帝与德皇的距离要远一些,看起来似乎是被强拉入伙的。三国同盟中的这种“三心二意”在战争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德、奥匈事前没有与它商量,没有加入到同盟国集团一边作战,而是与协约国集团谈好条件,成为反同盟国集团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