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3 现代诗二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3 现代诗二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0:40:09

文档简介

部分参考答案
此A选项正确
第一单元
(4)因为杭州湾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
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解析】本题考
1观潮
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阅读材
「课本拓展
料一可找到本题答案。
一、1.C【解析】本題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二、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
“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
解能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
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与“我
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
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情境不符合
一天。根据句中“至十八日为最盛”也可以推测出
2.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既望”表示的时间,用排除法可确定C选项正确。
能力。A、C、D三个选项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展开描
(2)①仅如银线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如
写,B选项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
雷霆,震撼激射①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解析】
二、1.(1)人多观潮者急切的心情(2)从侧面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
描写了江潮的壮观。(3)示例:江潮还没有来,海
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
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有
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一句是对潮
的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探头远望,有的三五成群大
水“形、色、声、势”的描写。
声讨论着,还有的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远
(3)示例: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
处的江面。【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盖地地扑来,犹如银白色的城郭,令人躲闪不及
和创意表达的能力。“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人群如
白色的江潮层层叠叠就像一条白色的玉带横在大
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昂首东望”“等着”
江的中央,那吞天沃日的潮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
“盼着”这三个词语写出了人们急切盼望大潮的心
片。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表达的能力。首先了
情。通过写观潮的人多和人们急切的心情从侧面
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意思是海水涌起
衬托了线塘江大潮非常壮观,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
来,就像玉城雪岭一般,潮水给线塘江系上一条白
看。第三小题根据提示抓住人们的动作、神态,固
玉的腰带。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扩写即可。
绕“等、盼”二字,展开想象即可。
2.(1)①风平浪静②居高临下③铺天盖地
2.示例:潮头已经过去,余下的潮水仍然以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作答时首
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形成了一排排“雪山”,那声
先认真阅读选文,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找出与
音如同雄狮的怒吼,震耳欲聋。【解析】本题考查
句子相对应的词语。从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可以找
创意表达的能力。根据对本句的理解,虽然潮头已
出与句子①相对应的词语是“风平浪静”,从第3自
经西去,但是大潮的余波仍然声势不减,因此在作
然段“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一句
答时围绕关键词“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想象浪潮
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②相对应的词语是“居高临下”
退去之后的形态和声音即可。
从第3自然段“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
三、薄雾笼罩一条白线万马齐奔山崩地裂
盖地地来到眼前”一句中可以找到与句子③相对应
漫天卷地【解析】本題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
的词语是“铺天盖地”。
概括能力。本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2)中山亭(或:观潮亭)对比【解析】本题
的时间顺序展开描述,作答时找出这三部分中描写
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自然段描写
钱塘江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关键词语,用四字词语概
了潮来前作者看到的景色,重点写了中山亭名字的
括即可。
由来及其朴素的外观,写它的幽静与潮来时的壮观
培优提高
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1.②①②④③【解析】本题考查对
(3)①如同蚊蝇嗡叫②惊湍跳沫(如瓜如豆
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阅读文字部分,
似碎银狂泻)③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④好像千
抓住关键词“翻卷回头”可知第一个空应为“回头
万头雪狮怒吼【解析】本题考查从选文中获取信
潮”选②,然后仔细观察图片,从潮的形状方面来
息的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干所指,定位到文章中
辨别。
相关段落,找到相应信息。根据题干中的“潮水的
2.(1)农历八月十八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
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定位到第3自然段。“如素
海塘【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
练横江而来”描写的是潮水还在远处时的样子,据
一最后一句和材料二第一句可获取本题答案。
此可从上文找出此时潮水的声音是“如同蚊蝇嗡
(2)潮头【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
叫”。“如雷鸣般”描写的是潮水来到眼前时的声
力,材料二描写了潮来时壮观的景色,将潮头比作
音,据此可从选文找出此时潮水的样子是“惊湍跳
“白练”“一群洁白的天鹅”。
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
(3)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接下来对潮水的描写是“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
通过关键词句“三四米高的水墙”“高九米的潮峰”
吼”,其中“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是潮水的样子,
可以看出画攒线的句子描写了潮峰气势汹涌的形
“好像千万头雪狮怒吼”则是潮水的声音。
态特点,选项A同样写了浪潮气势恢宏的景象,因
(4)素练雷鸣迅猛壮观【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3*现代诗二首
课小石尼一源自课,#你务实基础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头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鸟儿头上的羽毛已经呈现白色。
B.霸占:指白云布满了半个天空。
C.滴溜溜:形容花牛轻松甩动尾巴的样子。
D.偷渡: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太阳悄悄落山的动作。
2.《花牛歌》中,每一节都是一幅画,按照顺序依次是:
、花牛睡眠
图、
、花牛做梦图。
二、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诗中描写了
等景物。第一小节
描绘了一幅
图,第二小节描绘了一幅
图。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描写了
的景象。
3.发挥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归鸟和日落的画面。
三、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压扁剪秋罗
甩尾巴
花牛歌

做梦
10
语文四年级上册(R)
岛优提富一生发文本.帮你提升能力
一、开阔视野。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东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
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
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造就了我国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点。请将
下列诗句与其所对应的地点连线。
小桥流水人家
风吹草低见牛羊
山前桃花山后雪
西北草原
烟雨江南
秦岭风光
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
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有关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该节目进行了数
据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图
50%
40%
30%
20%
10%
0%
<19岁
1924岁2534岁35-49岁
≥50岁
材料二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
“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
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一单元
11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
(2)阅读材料二,下列诗句不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素养提升。
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①,自讳⑧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鞭答,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火”。值上元③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
三日。”
【注释】①作郡:治理郡县。
②讳:避讳,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叫讳。也指所讳的名字。③上元:指元宵节。
(1)举州皆谓“灯”为“火”的原因是:
(2)翻译下面句子。
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3)这个故事演变成一个俗语,即:
2.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一剪梅·西湖秋泛
苏堤横亘白堤纵。
横一长虹,
纵一长虹。
12
语文四年级上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