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4 花之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4 花之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0:40:09

文档简介

4
花之歌
金佛小石园一颜山课4.帮你分实基础
一、积累运用。
1.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的“顾”与“顾影自怜”中的“顾”意思相同的是
(
A.三顾茅庐
B.奋不顾身
C.左顾右盼
D.顾此失彼
(2)下列词语的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目瞪口呆
B.心领神会
C.心花怒放
D.心驰神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渐渐西沉,像一个硕大无朋的红灯笼。
B.我的家乡在黄海之滨,那里风光旖旎,让人流连忘返。
C.读书学习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旷神怡。
D.阳春三月,美丽的蝴蝶在百花间婆娑起舞,轻盈动人。
2.阅读下面的小诗,发挥想象,试着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小诗。
例: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二、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1)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2)请你发挥想象,说说“我”还可能是什么,会做些什么。
2.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
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生动地表现出日夜更替的自然变化。其中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
,“硕大无朋的独眼”指
3.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
尚未完全领悟。
第一单元13
(1)作为“花”,“我”悟出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的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远向往光明
B.不顾影自怜
C.不孤芳自赏
D.不骄傲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大自然的话语
“我是谁”
礼品
冠冕祭献
花之歌
与晨风迎光明
与群鸟送光明
在原野摇曳
“我”在做什么
渴饮朝露听鸟鸣唱
向往光明
生发文木,帮称姆升能力
一、开阔视野
1.填写花的名称,将诗句补充完整。
(1)(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一[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宝剑锋从磨砺出,(
)香自苦寒来。
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勤奋篇》
2.公园里的花草需要我们共同爱护,请围绕“禁止踩踏花草”写两条生动的标语。
二、素养提升。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袁枚
白日①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注释】①白日:指阳光。
14
语文六年级上册(R)部分参考答案
三、回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跳舞、唱歌、
第一单元
骑马主客联欢BC【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理
解与概括。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可知考查的是
1草原
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这两个自然段主要描写
「课本拓展
了蒙古族同胞和客人联欢的情景,所以思雏导图展
一、1.静寂平静安静静谧【解析】本题考查
示的是主客联欢时的情景;根据“敬酒”“唱民歌”
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静寂”指“沉寂无声”。“平
“套马”“掉跤”等内容可知,这展现的是习俗美。
静”形容心情平和安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
(1)根据“千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吵闹和喧哗”。“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
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可知,蒙
样。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及词语
古同胞“敬酒”,客人“回敬”。(2)根据“鄂温克族姑
搭配完成即可。
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
2.(1)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
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可知,“鄂温克族姑娘
其理解。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回味着
们唱民歌”,客人的“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情思:
(3)根据“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
将“河”比作“带子”;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蒙古马”可知,蒙古同胞“表演套马、摔跤、民族舞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比作“彩虹”。
蹈”,客人“跳舞、唱歌、骑马”。
(2)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句话的
[培优提高]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
一、1.(1)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风景如画
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本题考查图文
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所以A、B两项正确。
转换和文学常识。图片上有广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
的草原和散落在草原上数不尽的牛羊。据此,我们
用,C项正确。D项中“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永
能想到描写草原的成语要表现出草原的广阔、青
远在一起”与句意不符,D项错误。
翠、美丽。根据诗句“天苍苍”,再结合图片,不难写
二、1.(1)绿毯【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记忆
出下面两句诗。
能力,回答时注意正确书写。
(2)示例:纯净的天空下,纯净的草原让你拥有
(2)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解析】本题考
纯净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写作。所写
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宣传语要包含两个要,点:(1)展现草原的美,吸引大
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将“羊
家来草原旅游:(2)呼吁大家爱护草原环境。此外
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
宣传语的语言要流杨、生动、简短、富有号召力。
(3)示例:碧绿的湖面上漂浮着朵朵盛开的白
2.(1)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
莲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要求仿写的是一个
解。根据材料一中“塞罕坝两代人通过近50年的艰
比喻句,其中需要包含两个比喻关系,即草原像什
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
么,羊群像什么,两个喻体之间要有联系。据此,发
洲的绿色奇迹”可知,①表述正确;②表述过于绝
挥想象,按要求作答即可。
对,不正确;③对材料三中图片的描绘正确。
2.(1)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
(2)C【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材料
据第①句中“那些小丘的线条…”可知,此句直接
三中的图片,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托着一个地球,整
描写草原景色。根据第②句中“既使人惊叹,又叫
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意在启示我们
人舒服……”可知,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2)BC【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3)示例:塞罕坝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将原
“在写景中融入人的感受的写法的好处”即“寓情于
本荒芜的塞罕坝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
景”,其好处是既写了景,又表达了情,容易让读者
优良、经济富有的绿洲。这就告诉我们保护和建设
感同身受: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情因景生,景因情
好自然环境,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
美。所以B、C两项正确。
是我们现在和将来最大的财富。【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