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文本补充阅读一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文本补充阅读一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0:40:09

文档简介

部分参考答案
三、回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跳舞、唱歌、
第一单元
骑马主客联欢BC【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理
解与概括。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可知考查的是
1草原
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这两个自然段主要描写
「课本拓展
了蒙古族同胞和客人联欢的情景,所以思雏导图展
一、1.静寂平静安静静谧【解析】本题考查
示的是主客联欢时的情景;根据“敬酒”“唱民歌”
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静寂”指“沉寂无声”。“平
“套马”“掉跤”等内容可知,这展现的是习俗美。
静”形容心情平和安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
(1)根据“千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吵闹和喧哗”。“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
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可知,蒙
样。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及词语
古同胞“敬酒”,客人“回敬”。(2)根据“鄂温克族姑
搭配完成即可。
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
2.(1)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
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可知,“鄂温克族姑娘
其理解。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回味着
们唱民歌”,客人的“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情思:
(3)根据“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
将“河”比作“带子”;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蒙古马”可知,蒙古同胞“表演套马、摔跤、民族舞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比作“彩虹”。
蹈”,客人“跳舞、唱歌、骑马”。
(2)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句话的
[培优提高]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
一、1.(1)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风景如画
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本题考查图文
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所以A、B两项正确。
转换和文学常识。图片上有广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
的草原和散落在草原上数不尽的牛羊。据此,我们
用,C项正确。D项中“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永
能想到描写草原的成语要表现出草原的广阔、青
远在一起”与句意不符,D项错误。
翠、美丽。根据诗句“天苍苍”,再结合图片,不难写
二、1.(1)绿毯【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记忆
出下面两句诗。
能力,回答时注意正确书写。
(2)示例:纯净的天空下,纯净的草原让你拥有
(2)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解析】本题考
纯净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写作。所写
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宣传语要包含两个要,点:(1)展现草原的美,吸引大
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将“羊
家来草原旅游:(2)呼吁大家爱护草原环境。此外
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
宣传语的语言要流杨、生动、简短、富有号召力。
(3)示例:碧绿的湖面上漂浮着朵朵盛开的白
2.(1)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
莲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要求仿写的是一个
解。根据材料一中“塞罕坝两代人通过近50年的艰
比喻句,其中需要包含两个比喻关系,即草原像什
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
么,羊群像什么,两个喻体之间要有联系。据此,发
洲的绿色奇迹”可知,①表述正确;②表述过于绝
挥想象,按要求作答即可。
对,不正确;③对材料三中图片的描绘正确。
2.(1)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
(2)C【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材料
据第①句中“那些小丘的线条…”可知,此句直接
三中的图片,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托着一个地球,整
描写草原景色。根据第②句中“既使人惊叹,又叫
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意在启示我们
人舒服……”可知,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2)BC【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3)示例:塞罕坝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将原
“在写景中融入人的感受的写法的好处”即“寓情于
本荒芜的塞罕坝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
景”,其好处是既写了景,又表达了情,容易让读者
优良、经济富有的绿洲。这就告诉我们保护和建设
感同身受: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情因景生,景因情
好自然环境,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
美。所以B、C两项正确。
是我们现在和将来最大的财富。【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文本补充阅读
一、古诗词阅读。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①,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③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百丈冰:形容极度寒冷。②犹:还,依然。③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1.这两首诗词赞美的对象都是
,它最大的特点是
(用一个四字词语概
括),这可以从“
”(《梅花》)和“
”(《卜算子·咏梅》)两句中
看出。
2.我们喜欢予花以人的品性,兰花具有下面哪种品性?
A.出淤泥而不染
B.空谷幽放,香雅怡情
C.迎风斗霜,清幽隐逸
D.富贵吉祥
3.下面事件中的人物,具有梅花一样品质的是
A.负荆请罪的廉颇
B.英勇就义的李大钊
C.为人民效劳的张思德
D.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
二、说明文阅读。
(一)儿童新冠疫苗
有些家长心里会犯嘀咕:为啥疫苗剂量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孩子生病后的用药量一般
比成人少,但在新冠疫苗的接种中,3到11岁的小朋友接种的疫苗剂量却和大人一样。
治疗性药物的用药剂量要考虑服药者体重,可能还要考虑服药者身体的表面积。疫苗的
机制与治疗性药物不同,疫苗里的抗原在进入身体后,不是被直接代谢,而是经过免疫系统进
行抗原递呈,免疫细胞识别后产生抗体,抗体再发挥防止病毒感染等作用。疫苗生产抗体的过
程,跟体表面积、体重没有相关性。
事实上,绝大多数疫苗的剂量都是不区分成人、儿童的。例如,乙肝疫苗、宫颈癌疫苗、肺
炎疫苗都未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不同剂量。一般来说,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采用统一剂量疫
苗,这是全球的通用办法。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新冠疫苗研发者对成人、儿童进行高、中、低3个剂量的分组试验。发
第一单元17
现同等剂量时成人、儿童产生的免疫效果基本一致。目前,公众接种的都是中剂量新冠疫苗,
而非高剂量,这是因为中剂量已足够激发有效的免疫保护。
还有一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中,此时打疫苗能否起到应有的效果?首
先,从机制上来说,疫苗在进入儿童身体后,产生抗体的机制和成人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区别。
其次,尽管小孩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中,但3岁以上孩子的免疫系统已基本完善,接近成人。
那么,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效果能达到“满格”吗?答案是,接近满格。
儿童注射疫苗需要比成人多注意哪些方面呢?免疫规划专家表示,除了要了解新冠疫苗
接种的流程,还要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疏导的工作。因为5岁以上的儿童可能会出
现一些心因性反应,大一点的儿童要避免剧烈运动,留观30分钟。如果接种儿童出现了怀疑
与不良反应有关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如果遇到与接种其他免疫规划疫苗或者非免疫规
划疫苗时间上重叠,一定确保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要间隔14天以上。
摘自《学习强国·科技日报》
1.目前,公众接种的疫苗的剂量是
A.低剂量
B.中剂量
C.高剂量
D.因人而异
2.第2~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作比较、举例子
B.打比方、举例子
C.作比较、下定义
D.下定义、举例子
3.想要了解注射疫苗的注意事项,应重点阅读这篇文章的哪部分信息?
A.第1自然段
B.第2一4自然段
C.第5自然段
D.第6自然段
4.文章以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背景要素
B.奠定感情基调
C.激发阅读兴趣
D.总领全文内容
5.“为啥疫苗剂量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请你针对目前家长关心的问题,结合文本内容写
出两个理由。
(二)了解你的生物钟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
尔·杨,因为他们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所谓昼夜节律,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
事实上,生物钟是一门古老的学问。1792年的一个傍晚,法国天文学家德梅朗发现含羞
草已经“睡觉”了一它的叶子合上了,而白天时它的叶子是张开的。他感到好奇,如果含羞草
持续处于黑暗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后来他发现,尽管没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叶子每天仍
然保持其正常的规律性变化。显然,植物“知道”太阳的位置,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
是黑夜。德梅朗是发现昼夜节律的第一人。
18语文六年级上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