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1 草原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1 草原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0:40:09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1草原
'本0西
额门伴本.帮你务文某础
一、积累运用
1.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处
静谧
安静
静寂平静
夏日,
的午后,母亲坐在堂屋里做着针线活,阳光照在她那
的面容上,金
灿灿的。我在一旁
地写着作业,笔尖在纸上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一切都是那么
而美好。
2.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
民歌。
C.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一河!
D.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作者在文末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指蒙古族。“汉”指汉族。“何忍别”的意思是“怎么忍心分别”。
B.句子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C.它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D.句子表达了作者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希望大家的友谊天长地久,永远在一起的思
想感情。
二、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绣上了白色的
大花。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草原比作
,把羊群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草原上鲜明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美。
(3)草原上的羊群还像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2.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第一单元1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第
句。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第

(填序号)
(2)在写景中融入人的感受的写法的好处是(多选)
A.让景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B.既写了看到的景,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样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C.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让读者体会不到作者的情感,显得更加客观。
三、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蒙山族
敬酒
鄂温克族站
表演套马、摔
同胞
娘吗民歌
跤、民族舞酹
客人
思维导图展示的是
时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多选)
()
A.景色美
B.人情美
C.习俗美
D.服饰美
意岛优是合一牛发文本,#你升能力
一、开阔视野。
1.美丽的草原,惹人神往。请根据图片,完成下面的练习。
(1)看到上面的图片,我能想到描写草原的成语:
。我还联
想到了诗句:“天苍苍,
(2)草原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请你为草原写一则宣传语,吸引大家到草
原旅游,并提醒大家注意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一个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
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塞罕坝两代人通过近50年的艰苦
奋斗,在极端困难的土地条件下,成功营造了100多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
2语文六年级上册(R)部分参考答案
三、回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跳舞、唱歌、
第一单元
骑马主客联欢BC【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理
解与概括。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可知考查的是
1草原
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这两个自然段主要描写
「课本拓展
了蒙古族同胞和客人联欢的情景,所以思雏导图展
一、1.静寂平静安静静谧【解析】本题考查
示的是主客联欢时的情景;根据“敬酒”“唱民歌”
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静寂”指“沉寂无声”。“平
“套马”“掉跤”等内容可知,这展现的是习俗美。
静”形容心情平和安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
(1)根据“千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吵闹和喧哗”。“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
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可知,蒙
样。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及词语
古同胞“敬酒”,客人“回敬”。(2)根据“鄂温克族姑
搭配完成即可。
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
2.(1)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
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可知,“鄂温克族姑娘
其理解。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回味着
们唱民歌”,客人的“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情思:
(3)根据“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
将“河”比作“带子”;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蒙古马”可知,蒙古同胞“表演套马、摔跤、民族舞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比作“彩虹”。
蹈”,客人“跳舞、唱歌、骑马”。
(2)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句话的
[培优提高]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
一、1.(1)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风景如画
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本题考查图文
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所以A、B两项正确。
转换和文学常识。图片上有广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
的草原和散落在草原上数不尽的牛羊。据此,我们
用,C项正确。D项中“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永
能想到描写草原的成语要表现出草原的广阔、青
远在一起”与句意不符,D项错误。
翠、美丽。根据诗句“天苍苍”,再结合图片,不难写
二、1.(1)绿毯【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记忆
出下面两句诗。
能力,回答时注意正确书写。
(2)示例:纯净的天空下,纯净的草原让你拥有
(2)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解析】本题考
纯净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写作。所写
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宣传语要包含两个要,点:(1)展现草原的美,吸引大
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将“羊
家来草原旅游:(2)呼吁大家爱护草原环境。此外
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
宣传语的语言要流杨、生动、简短、富有号召力。
(3)示例:碧绿的湖面上漂浮着朵朵盛开的白
2.(1)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
莲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要求仿写的是一个
解。根据材料一中“塞罕坝两代人通过近50年的艰
比喻句,其中需要包含两个比喻关系,即草原像什
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
么,羊群像什么,两个喻体之间要有联系。据此,发
洲的绿色奇迹”可知,①表述正确;②表述过于绝
挥想象,按要求作答即可。
对,不正确;③对材料三中图片的描绘正确。
2.(1)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
(2)C【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材料
据第①句中“那些小丘的线条…”可知,此句直接
三中的图片,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托着一个地球,整
描写草原景色。根据第②句中“既使人惊叹,又叫
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意在启示我们
人舒服……”可知,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2)BC【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3)示例:塞罕坝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将原
“在写景中融入人的感受的写法的好处”即“寓情于
本荒芜的塞罕坝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
景”,其好处是既写了景,又表达了情,容易让读者
优良、经济富有的绿洲。这就告诉我们保护和建设
感同身受: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情因景生,景因情
好自然环境,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
美。所以B、C两项正确。
是我们现在和将来最大的财富。【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