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3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3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0:40:09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
电赤汤则
额门课本.帮你夯文某础
一、积累运用
1.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枝头
知道
织布
B.看望
兴旺
忘却
C.暮色
募捐
描摹
D.喜鹊
退却
确实
(2)下列对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路转溪桥忽见(看见)
D.望湖楼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理解填空。
读诗词,赏美景。读到“明月别枝惊鹊,
”时,我们仿佛置身于有清风明
月相伴的夏夜乡村;读到“野旷天低树,
”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朦胧的秋
江暮色图:读到“
,青山郭外斜”时,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的画面便展现在我们
眼前。
二、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诗句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是“
”。他心中的愁是
(A.思乡
之愁B.忧国之愁),从诗句中的“
”字可以看出来。
(2)下列诗词句中,与作者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第一单元9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诗人看到的是
A.杏花微雨
B.绵绵细雨
C.牛毛细雨
D.狂风暴雨
(2)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可以用四字词语依次概括为: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景物主要有


过这些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月光下惊飞的
,也仿佛听到了
(2)这两句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夏夜“明月”“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请你也选一处景物,用以动衬静的方法写出它的特点。
三、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宿建德江》一
秋江暮色图
古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喜爱、赞美西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乡村生活宁静美好
岛优提合一牛发文市,帮提升能力
一、开阔视野
1.将下列含有“雨”的诗句补充完整。
(1)小楼一夜听春雨,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
,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4)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
工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是联合国鼓励全世界对环境的认识和行动的主要工具。
自197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该日也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方面进展的重要平台。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领导下,每年有150多个国家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公司、非
政府组织、社区、政府和名人采用世界环境日品牌来倡导环境事业。
材料二:2023年世界环境日于2023年6月5日在科特迪瓦举办,主题是塑料污染的解决
方案。2023年是1972年联合国大会设立的世界环境日50周年。在过去的五十年中,这一天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宣传平台之一。全世界有数千万人通过在线和亲自参与活动。
10语文六年级上册(R)部分参考答案
三、回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跳舞、唱歌、
第一单元
骑马主客联欢BC【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理
解与概括。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可知考查的是
1草原
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这两个自然段主要描写
「课本拓展
了蒙古族同胞和客人联欢的情景,所以思雏导图展
一、1.静寂平静安静静谧【解析】本题考查
示的是主客联欢时的情景;根据“敬酒”“唱民歌”
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静寂”指“沉寂无声”。“平
“套马”“掉跤”等内容可知,这展现的是习俗美。
静”形容心情平和安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
(1)根据“千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吵闹和喧哗”。“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
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可知,蒙
样。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及词语
古同胞“敬酒”,客人“回敬”。(2)根据“鄂温克族姑
搭配完成即可。
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
2.(1)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
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可知,“鄂温克族姑娘
其理解。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回味着
们唱民歌”,客人的“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情思:
(3)根据“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
将“河”比作“带子”;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蒙古马”可知,蒙古同胞“表演套马、摔跤、民族舞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比作“彩虹”。
蹈”,客人“跳舞、唱歌、骑马”。
(2)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句话的
[培优提高]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
一、1.(1)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风景如画
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本题考查图文
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所以A、B两项正确。
转换和文学常识。图片上有广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
的草原和散落在草原上数不尽的牛羊。据此,我们
用,C项正确。D项中“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永
能想到描写草原的成语要表现出草原的广阔、青
远在一起”与句意不符,D项错误。
翠、美丽。根据诗句“天苍苍”,再结合图片,不难写
二、1.(1)绿毯【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记忆
出下面两句诗。
能力,回答时注意正确书写。
(2)示例:纯净的天空下,纯净的草原让你拥有
(2)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解析】本题考
纯净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写作。所写
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宣传语要包含两个要,点:(1)展现草原的美,吸引大
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将“羊
家来草原旅游:(2)呼吁大家爱护草原环境。此外
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
宣传语的语言要流杨、生动、简短、富有号召力。
(3)示例:碧绿的湖面上漂浮着朵朵盛开的白
2.(1)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
莲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要求仿写的是一个
解。根据材料一中“塞罕坝两代人通过近50年的艰
比喻句,其中需要包含两个比喻关系,即草原像什
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
么,羊群像什么,两个喻体之间要有联系。据此,发
洲的绿色奇迹”可知,①表述正确;②表述过于绝
挥想象,按要求作答即可。
对,不正确;③对材料三中图片的描绘正确。
2.(1)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
(2)C【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材料
据第①句中“那些小丘的线条…”可知,此句直接
三中的图片,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托着一个地球,整
描写草原景色。根据第②句中“既使人惊叹,又叫
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意在启示我们
人舒服……”可知,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2)BC【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3)示例:塞罕坝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将原
“在写景中融入人的感受的写法的好处”即“寓情于
本荒芜的塞罕坝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
景”,其好处是既写了景,又表达了情,容易让读者
优良、经济富有的绿洲。这就告诉我们保护和建设
感同身受: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情因景生,景因情
好自然环境,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
美。所以B、C两项正确。
是我们现在和将来最大的财富。【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