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
1.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2.依据
(1)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
(2)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塞尔维亚、比利时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1.欧洲衰退
(1)经济危机:因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
(2)政治危机:
①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②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美日崛起
(1)美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
(2)日本:
①占领了德国势力范围,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乘机在英法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协约国的军需订货刺激了其经济的发展。
②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3.民族觉醒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4.国际联盟
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特别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资本主义世界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占世界土地面积1/6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三、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改变欧洲政治格局
(1)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
(2)促成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2.推动新技术发展
(1)军用飞机和汽车为人们所关注。
(2)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3)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3.改变政府机构职能
(1)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2)表现:
①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
②负责分配政府定单。
③控制原材料的供应。
④垄断对外贸易。
4.改变人们思想观念
(1)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拓展升华]
一战改变了世界格局,其主要表现就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作为一战主战场的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只能是两败俱伤。
一、如何分析一战的性质?
(1)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主要因为:
①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②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如德国要求夺取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把势力扩张到南美,同时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英国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是为了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等。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
(2)分析战争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1.大前提: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作战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小前提:塞尔维亚、比利时参加了一战。结论:塞尔维亚、比利时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在这一推理中(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解析: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制质,但塞尔维亚、比利时参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答案:A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客观进步作用?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资本主义世界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占世界土地面积1/6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2)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3)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战争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4)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政府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的定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了总体战、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坚固防御工事制胜论等军事理论。
(6)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战后世界各国人民中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这是人类对战争反思的重要成果。从本质上说,这些反思是对野蛮的否定,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2.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
①飞机受重视,汽车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化工技术发展 ③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改进 ④政府加强对私人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④不属于对新技术的影响,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A。
答案:A
高频考点
考查一战的影响
[示例] 对于战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说法。阅读下面三位同学关于一战的言论:
李东: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战争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或军事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为的只是各自的利益……
张妮:十分厌恶战争,觉得战争十分残酷无情,给许多无辜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威胁人类生存。
吕卫:战争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它使多数人陷入流离失所的困境,它的结局……无疑是人们自制的最大灾难。
请回答:
(1)李东指出“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请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张妮和吕卫两位同学从哪一角度对战争进行了评述?一战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第(1)问分析结论所包含的内容,再结合一战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第(2)问“角度”侧重于灾难性,“影响”要全面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 (1)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存在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英德两国围绕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不断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最主要矛盾。
(2)角度: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和创伤。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如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
图文探究
考查一战的影响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一战带来的灾难、政治危机及民族解放运动(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解析材料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
200万人失去了生命。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俄国死去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内就有1.8万人死去。
材料二 战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万人被捕入狱。
材料三 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贝克《伍德罗·威尔逊和世界和解》
材料四 阅读下列表格:
美国的国外投资
1913年
1919年
20亿美元
大约60亿美元
美国的债务与债权
欠欧洲各国债务60亿美元
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多亿美元
材料五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问题生成]
(1)根据材料一、二,想一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苦?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战还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危机?
(3)材料四的表格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五中“较蒙昧的人们”是指谁?如何理解“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材料一、二主要反映的是大战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如流行性疾病、生活困苦等;材料三主要反映的是政治危机;材料四的数据反映了通过一战,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材料五反映的是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尝试解答]
(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流行性疾病、生活困苦等)。
(2)政治危机。
(3)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4)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寻求民族独立。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 )
①塞尔维亚 ②保加利亚 ③比利时 ④法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答案:D
2.右图为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
A.战争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工业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
B.德国工业水平接近英国
C.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战火将村庄化为灰烬,作为主战场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
D.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英、德、法三国1921年的工业生产水平低于1913年。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3.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看出美国一战后国际影响力提高,变成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A
4.“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紧扣“东方各民族……决定世界命运”分析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答案:B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这表明( )
A.战争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B.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战争必然促进社会进步
D.妇女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被逐渐发现
解析:妇女进入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加强,这是战争的客观作用。
答案:B
6.一战期间,各国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和干预经济的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能有( )
①分配政府定单 ②控制原材料的供应 ③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④垄断对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①②③④都属一战中各国所建立的专门机构对经济干预的职能范围。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7题9分,第8题11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
00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一战使)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一战产生的严重后果。(3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及归纳能力。第(1)问,须对两则材料进行概括、归纳;第(2)问,要注意分别表达出对本国的主要影响。
答案:(1)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什么历史现象?(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7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说明论证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中的信息归纳即可;第(2)(3)问,要读懂材料二中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据他所提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归纳。
答案:(1)西欧经济相对衰落。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3)“结局”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时代;“开端”是说亚、非、拉地区从此开始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本课测评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提示:欧洲俄、德、奥匈等帝国瓦解,英、法受到重创,经济实力削弱,财政金融地位下降;美、日崛起,实力增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欧洲出现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提示:促进了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使政府机构职能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的专门机构出现;思想观念变化,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影响深远,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二、学习延伸
(一)探究活动
寻找有关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材料。了解中国参战的原因。
提示:中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段祺瑞政府参战,借以控制中国;段祺瑞则以参战为名,利用日本贷款,扩充皖系势力。
(二)百家争鸣
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大战的性质,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提示:这一问题允许发表不同看法,但是一般的看法是:观点不正确。从战争的原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斗争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公开的争夺引起的,不是什么秘密。从战争的性质看,帝国主义交战国都是以争夺霸权和侵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帝国主义交战双方都是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