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红楼梦》专题研讨: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红楼梦》专题研讨: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2: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研讨: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上课班级 - 讲授内容 专题研讨: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上课日期 - 主讲教师 -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专题研讨: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从文本出发,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探讨和设想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不同命运或结局。同时,课程涵盖了如何评价后续作者高鹗续写的内容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等多个维度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还能通过研讨和设想主要人物的不同命运,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2)在设想人物命运的过程中,注重与原著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原著精神出发,合情合理地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同时保持与原著主题思想的一致性。 (2)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结合新课改的核心素养要求,实现从 “知识本位” 向 “素养导向” 的转变。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红楼梦》并设想人物命运,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语言的感知与运用能力,能够准确表达个人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和人物关系,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出合理的设想与见解。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创作,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并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探讨《红楼梦》的人物命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红楼梦》相关的图片、视频片段以及文本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物命运及结局的可能性。 (2)准备《红楼梦》原著及相关评论文章的电子版或纸质版,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使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原著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描写。 (3)设计小组讨论任务卡,每张卡片包含一个特定的人物及其在原著中的关键事件,引导学生基于这些信息展开对人物命运或结局的设想和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内容,简要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作者曹雪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专题研讨的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大家还记得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谁能够简单介绍一下《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呢?) 二、课堂讨论 1. 曹雪芹与高鹗的续书讨论 首先,教师讲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情况以及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高鹗续写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并讨论其中的异同点。 (师: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我们知道他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全书共 110 回,因为曹雪芹留下了一份完整的提纲是 110 回。前八十回在他去世前已传抄于世。后三十回也基本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后来终于迷失。到十八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补成了现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生:老师,高鹗续写的部分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呢?) (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这是否遵循了曹雪芹的原旨。但续书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之点是背离了曹雪芹原著的精神,结尾写贾宝玉科考中举,贾府衰败后居然又 “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等等,显然有悖原作主旨,也未能摆脱 “大团圆” 的中国式剧情,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如黛玉支持宝玉读八股文。而且还过多渲染了神鬼显灵、因果报应之类的迷信色彩。)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并写出他们的设想。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你会怎么做?试设想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大家可以考虑以下问题来帮助你们进行讨论: 如果你是曹雪芹,你会如何安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 贾府的兴衰如何表现得更合理? 其他人物如王熙凤、薛宝钗等会有怎样的命运?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适时提供帮助。) (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认为林黛玉会在贾母去世后失去依靠,最后无奈离开贾府,独自一人度过晚年。而贾宝玉会在王夫人和薛姨妈的逼迫下与薛宝钗完婚。) (师:很好,你们的设想既符合原著的部分情节,又有自己的创新。其他组的同学呢?) (生:我们组设想的是贾元春在宫中暴病而亡后,贾家在权势斗争中处于劣势,而北静王一派占上风。贾政知北静王跟贾宝玉关系不错,邀北静王过府一叙,而北静王在贾府看中了林黛玉,见色忘友,一心想纳林黛玉为妾。贾家自然欢喜,求之不得。林黛玉心高气傲,宁死不从,在婚嫁头天,于林中自缢(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的死,让贾宝玉心痛,让贾家清醒了 —— 不能再像对林黛玉那样为权势逼贾宝玉娶亲了。贾宝玉最终答应娶了薛宝钗。) (师:你们的设想很有创意,通过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设计了一个合理的情节发展。下一个小组呢?) 三、风采展示 1. 个人展示 学生展示他们自己设计的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分享他们的故事梗概。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展示自己设计的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生:我设计的是贾元春在宫中暴病而亡后,贾家在权势斗争中处于劣势,而北静王一派占上风。贾政知北静王跟贾宝玉关系不错,邀北静王过府一叙,而北静王在贾府看中了林黛玉,见色忘友,一心想纳林黛玉为妾。贾家自然欢喜,求之不得。林黛玉心高气傲,宁死不从,在婚嫁头天,于林中自缢(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的死,让贾宝玉心痛,让贾家清醒了 —— 不能再像对林黛玉那样为权势逼贾宝玉娶亲了。贾宝玉最终答应娶了薛宝钗。) (师:你的设想很新颖,很有创意。你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设计了一个合理的情节发展。下一个同学呢?) (生:我的设想是宝钗和宝玉结合后怀有一子,名贾桂,寓意为 “兰桂齐芳”,宝钗独守空房,抚养儿子。宝玉出家做了和尚。黛玉是在宝玉宝钗的新婚夜焚诗稿,断痴情,呕血身亡。元春出场已是宫妃,又被贤德妃,后因中年发福痰疾去世,终年 43 岁。贾探春远嫁他乡。贾迎春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 5000 两银子,而被父亲嫁到孙家,被中山狼孙绍祖蹂躏致死。) (师:你的设想也很有深度,把每个人物的命运都设想得很详细,特别是对贾府的衰败和人物命运的描写很到位。) 四、专题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设计,强调续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在认真读懂原著,领会原著精神的基础上,保持与原著的主题思想一致,情节顺理成章,人物性格的发展要符合逻辑,力争保持与原著一致的语言风格等。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精彩,各有特色。在续写的过程中,有几个基本原则和要求需要大家记住。首先,一定要认真读懂原著,领会原著的精神。其次,续写的内容要合情合理,保持与原著的主题思想一致。第三,情节要顺理成章,人物性格的发展要符合逻辑。第四,语言风格要尽量保持与原著一致。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红楼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 教师再次强调《红楼梦》的阅读方法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研究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红楼梦》主要人物命运或结局的专题研讨,大家展现了很多精彩的设想。希望大家不仅能够感受到《红楼梦》的魅力,还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深入研究的态度,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
(1)结合课堂讨论,撰写一篇短文,探讨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并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教学内容,设想一位《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在八十回之后的命运或结局,编写一个故事梗概,并确保情节顺理成章,人物性格发展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