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风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风筝》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4 11: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风筝》教学设计
芳星园中学
杨彪
学 科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1、2
教 者


课 题
《风筝》
课时数
1
教 案类 型


教 学目 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预习和教师强调,学生掌握本文重要字词。2.通过阅读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一篇课文主要事件的方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本文叙述的主要事情。
2.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明确本文的亲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三)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明白为父母者虐杀小孩的天性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社会使得人们慢慢的忘却的这种可悲,于是这种可悲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教 学重 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学难 点
正确把握文中的思想
教 具准 备
常规
作 业内 容
1.
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2. 你有过类似的父爱经历吗,请你写出来。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
一、导入:对儿时的回忆多半是美好的,不过如果因为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父母曾经粗暴的干涉过你的喜好的时候你的回忆会带些苦涩,你可曾想过许多年后的父母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今天我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二、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要字词。
2.教师稍微讲讲重要字词。
3.指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作者叙述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是什么?对此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说明:因为鲁迅的语言不易理解,因而设计学生分两次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三、把握故事内容 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对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评价和分析。方法指导:人物是谁?什么事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2.对这样的错事,作者鲁迅一开始的态度怎样?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说明:从概括文章情节到把握人物情感,难度加大,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方法指导:做错了事,作者有没有感到愧疚,有没有后悔的?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注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四、分析人物1.结合上一个问题: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说明:同学的答案各不相同,引领学生分析,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另一个问题。2.
许多年后作者的弟弟对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啊?说明:以此引领学生读出鲁迅悲哀的情感与弟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忘却的对比,对作者这是一种更大的惩罚,对弟弟呢这是一种忘却的幸福还是人生成长中的不幸哪,儿时的天真、游戏天性为何全然忘却呢?五、领悟情感在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文的难点:这是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吗?如果是,你从哪儿读出来了?如果不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作者对儿时的弟弟做了一件“精神虐
( http: / / www.21cnjy.com )杀”的事,这对小弟弟是一种残忍,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为父母者对子女不合适的期望,但这也是一种亲情,只不过没顾忌儿童的天性;待后来作者幡然醒悟,可悲的是弟弟已全然忘却,这对作者更是一种沉重的悲哀,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眷顾之情,也是亲情的表现。板书设计风筝鲁迅














人物:我
————
弟弟


严厉的的亲情






事件:毁坏风筝——想补救

眷顾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