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20: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漳浦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依据情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1)《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晚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赋予花木以人的情感,知春将去,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
(4)《木兰诗》中运用互文手法体现战况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作者通过听觉与视觉,描写出木兰艰苦戍边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美食,总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瀚长河里漾起温情的涟漪。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过:“人的胃是有( )功能的。童年时品尝过的味道,总会让人①(míng)记许久。”多年以后,也许诸多事情早已随风而②(shì),但舌尖上的味道,总让人难以忘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造就( )的饮食习惯,在人气、喜气和烟火气的相互浸染中,菜香扑鼻的乡愁得以在我们的舌尖延续。那些散发泥土气息的食材,被人们以③(xián)熟的技法,佐以质朴的情感烹出可口的美食,令人味蕾萌动、垂涎三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街头巷尾总会( )着朴素的烟火味,纵然离家千万里的游子,每每想起舌尖上熟悉的味道,亦能消解思乡的愁绪。我想,那些于街头巷尾隐藏的味道,像故人,更似乡音,充满着温情的滋味,是心底自然情愫的流露。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 ② ③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记忆 泾渭分明 环绕 B.回忆 截然不同 环绕
C.记忆 截然不同 萦绕 D.回忆 泾渭分明 萦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文学研究员赵园说:“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请结合《骆驼祥子》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7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暗飞声”中的“飞”字,既呼应 “夜”字,也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感受,情真意切,扣人心弦。
C.此诗通过诗人的感情变化,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末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思乡的情绪,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满”的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让:责备。②报:答复,给回信。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6.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1)但当涉猎( ) (2)即更刮目相待( )
(3)拳勇过人( ) (4)蒙辞以军中多务(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停顿,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B.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C.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D.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分)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分)
9.甲、文中的吕蒙、傅永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①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②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 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进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那玉堂、井玉琢、王文英、能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10.上文写的是什么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2分)
1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有人说,选文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有显示敌人英勇顽强的嫌疑,应该删除。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看 海
刘群华
父亲是看故乡的山长大的。在故乡,只要打开一扇门,群山便迎着晨曦,耸峰立岭,鱼脊般威武地逶迤而来。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问在海南当兵的人:“山的那头连着海吗?海比门前的河大多少呢?”当兵的人没有回答,只呵呵地笑。那之后,父亲总翻阅我课本中和图画中的大海,看大海的气势和刚毅,看大海的惊涛骇浪和宽广辽阔,他把有大海的图画和文字都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有一回,他病倒了,躺在医院的病榻上看电视,画面上是南海的椰树、沙滩、海贝,以及天空一样深邃的海面。他顿时高兴了,从病榻上坐了起来,他流露的激动,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海。
父亲年轻时也萌生过几次看海的念头。可那时生活拮据,哪有空闲和能力去看海?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
早些年,我考上山东的大学。父亲收拾着简陋的铺盖,喃喃道:“帮我看看海,看它是个啥样子?”我点头。可是,父亲的计划和寄托又落空了。我的学校离海很远,读书生活不易,我哪还敢迈出脚去听海的涛声?
我托住在海边的同学给我带一张海的照片和几个小小的海螺。然后,我把这些寄了回去。父亲收到照片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浪花翻滚,席卷着娇小的海鸥,在几个小小的海螺里,嗅一嗅,依稀还残留着大海的咸风,父亲觉得满足了。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最后还恋恋不舍地问我:“海水是咸的吗?真的在阳光下海滩上都是一层白霜似的盐粉吗?”我没有去过,只能嗯嗯回应。他的眼睛盯着我,终于看出了端倪,坚定地说:“一定要去看看海!”我抿着嘴唇使劲地点头。
大海已经在父亲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也在我的心里潜移默化地茁壮成长。
今年我去了海南。临行前,我问父亲:“你去不?”他摇了摇头,伸了伸那双已经走不了的腿。
我乘飞机来到三亚。宾馆三面临海,绿树掩映。只要我打开靠海湾的窗子,大海的气息便汹涌而来。这片海湾还没有开发,有着自然的美丽。破晓时分,晨曦铺过翠绿的海面,像一树春的桃花在风浪的皱褶里闪烁、跳跃。海湾的近处有礁,有屿,有岛。海湾的远处也有礁,有屿,有岛。我立于天地之间,风从我的身边穿插,像渔船一样匆匆忙忙。也有小船在近海撒网,收获的恐怕不是海鲜,而是一份水珠飞溅的明媚心情。
我用手机拨打视频电话,父亲躺在轮椅上接听了。我说:“听到了吗?这是海的声音!”这声音像故乡的潺潺水流,从河滩直泄而下,又像暴风骤雨,打在门前单薄的树叶上!父亲在那边静静地听着,认真地听着,连连说道:“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我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岛,葱茏的岛上树木黛青,如故乡田垄里一颗安静的青螺。我说:“看到了吗?那就是海岛!”父亲兴奋地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尝了尝脚下的海水,这细腻清澈的水像孩子的小手一样润滑,抚摸着我的脚踝,又如一条条故乡的泥鳅,从我的指间漏走了。我舔了舔手,说:“海真的是咸的!还有鱼的腥气!”
这时,父亲试图从轮椅上站起来,可几次努力都是徒劳。几十年的梦想,几十年的寄托,在这一刻经由我,终于实现了,就像大海仰望的陆地,像船儿牵挂的彼岸一样,终于合拢到了一块,幸福在了一起。
我说:“这就是你想了无数遍的海。”父亲沉默了,许久才说:“你一定要给我瓢一口海水回来!”一朵浪花溅在我的嘴唇上,混着我的泪水流了下来。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
(有删改)
1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向在海南当兵的人询问大海的样子,对方只笑不答,是因为觉得父亲无知。
B.“我”读大学时仍然无法看到大海,主要是因为学校离大海远,经济条件有限。
C.第七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我”前往海南三亚市看海作铺垫。
D.“我”尝海水的味道是因为当年父亲看到照片时问我海水的味道而我无法回答。
14.请简要概括父亲四次看到“大海”的经历。(4分)
15.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1)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
(2)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赏析划线词语)(3分)
16.“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这句话有何涵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2分)
材料一:中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中国素质教育培训行业里,针对学生不同细分维度的素养提升已经形成多样化的培训服务,包括启蒙教育、语言能力培养、STEAM、体育、户外营地、艺术以及其他新兴的素养提升品类。这些细分赛道并不完全独立甚至互有交叉彼此关联,共同特点是均服务于中国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
不同阶段家长的子女课外素质教育课程参与情况
阶段 艺术 语言能力提升 STEM 户外运动 学科辅导 其他
幼儿园 60.8% 55.8% 28.7% 23.8% 0% 7.6%
小学 43.1% 43.1% 20.4% 20.7% 56.9% 4.6%
初中 22.1% 33.9% 21.5% 22.1% 54% 2.6%
材料三:
小记者:阿姨你好!请问您的孩子多大了?
小明妈妈:我的孩子刚上初中。
小记者:那您的孩子参与课外素质教育课程吗?
小明妈妈:有的,我给我的孩子报了钢琴班、书法班和素描班,还报了线上的几门学科辅导课程,比如他成绩比较薄弱的数学和英语。
小记者:小明,你喜欢参加妈妈给你报的这些课程吗?
小明:钢琴、书法和绘画这几样我还蛮喜欢,线上的学科辅导感觉就有点枯燥,总的来说还是在帮助我提高自己。可最令我苦恼的就是,周末的课程太多了,我没办法好好休息,有时想出去跟同学们打个篮球都没时间。
17.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素质教育培训行业已针对学生不同细分维度形成多样而独立的素养提升培训。
B.不同阶段的家长大部分较少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其他新兴素养提升品类的培训服务。
C.从小明妈妈给小明选择的课外素质教育课程能看出她期待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D.小明并不反感课外素质教育课程,只是比较苦恼周末没有时间来好好放松与休息。
18.不同阶段家长对子女课后素质教育课程的选择分别存在怎样的偏好?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
19.围绕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课后素质教育课程和周末休息时间给小明妈妈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进行简要回答。(5分)
三、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需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生活需要在挫折中磨砺意志,生活需要在宽容中加深理解,生活需要在关爱中增进感情……生活是一幅画,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高亢低沉的旋律……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而作,不少于 600 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④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漳浦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0分)
2.(1)①铭 ②逝 ③娴(3分)
(2)C(3分)
(3)那些隐藏于街头巷尾的味道,像故人,更似乡音。(3分)
3.示例:祥子买车的梦想一次次破灭。虎妞也因难产而死,心爱的小福子也不堪生活的重负和耻辱上吊自杀,导致祥子彻底崩溃,性格扭曲,从老实上进彻底变为行尸走肉。(6分)(意思对即可)
4.C(3分)
5.“满”字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4分)
6.(4分)
(1)只,只是。 (2)另外,再。
(3)胜过,超过。 (4)事务
7.C(3分)
8.(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分)
(2)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2分)
9.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二人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并且取得惊人的长进。(4分)(意思对即可。)
【附乙文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驰。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了他,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0.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分)
11.这里是环境描写,“32”、“10”等具体的数字的引入及“汹涌”“卷”、“打翻”、“烧红”等词语的准确运用,暗示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现实,再现了松骨峰战斗的残酷、壮烈,烘托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无畏、坚韧顽强的精神。(4分)
12.这句话不应该删除。文中这些描述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的残酷,通过写敌人的疯狂及“拼死争夺”,从侧面烘托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勇于献身精神。(6分)
13.A(3分)
14.①父亲总翻阅我课本中和图画中的大海;②父亲躺在医院的病榻上看到电视上的大海,高兴地坐起来;③我托住在海边的同学给我带一张海的照片,父亲收到照片后觉得很满足;④我乘飞机到三亚的海边,通过视频电话让父亲看海。(4分)
15.(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父亲因为生活的拮据不得不放弃看海念头时的无奈。(3分)
(2)“反复”是多次重复的意思,体现父亲看照片时的仔细和激动。(3分)
16.“看海”是父亲的执念,父亲一辈子想要“走出去”。然而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后来父亲鼓励“我”看海,其实是把“走出去”这个愿望寄托在“我”身上。“看海”成为一种理想,所以说“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而我流泪是因为终于实现父亲的夙愿,内心很激动,海水和泪水都是咸的,所以说“海水溢在了我的眼里”。(5分)
17.A(3分)
18.幼儿园阶段的家长比较偏向给孩子选择艺术与语言能力提升类课程;小学阶段的家长则偏好给孩子选择艺术、语言能力提升及学科辅导类课程;初中阶段的家长则偏向给孩子选择语言能力提升与学科辅导类课程。(4分)(意思对即可。)
19.科学安排课程的门数和上课次数,进行适当减负;课程不要安排得过于密集,要给孩子留出休息与放松的时间。(5分)(意思对即可。)
20.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意见(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