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教案
【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课标解读]
亚里士多德用科学的方法为古希腊文化的成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他的理论和著作在后来的欧洲文化中具有“法典”的权威,并一直有深刻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形成及主要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和认识东方文化、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了思考。对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比较以及东西方先哲的对比,是学习和考查的重点。
【情境激趣诱思】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右图是亚里士多德在柏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图学园学习的情景。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
【诱思探究】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和老师柏拉图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详解】
一、北方小驹
1.良好的文化素养:少年时随其做御医的父亲出入马其顿王宫,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受医学世家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2.就读柏拉图学园:17岁时,为了寻求智慧,到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显示出超凡的才华,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的“头脑”。
3.追求真理的楷模
(1)挑战权威: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期间,对老师柏拉图十分敬重,但并不盲从,不为眼前利益而背弃自己的主张。
(2)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人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与追求现实幸福不矛盾;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人类认识的来源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接近了唯物主义”,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师生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柏拉图对这位具有个性的弟子亦喜亦恼,有时善意地称其为吃足了奶就会乱踢母亲的“小马驹”,有时又对其拒不接受自己的学说而大发雷霆。但是,柏拉图毕竟是一代圣哲,他说:“我们毕竟不能将对一个人的尊敬看得高于真理”。亚里士多德也对乃师保持终生的敬仰,他在悼念柏拉图的诗文中写道:“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
[学思同步探究]
图文探究:
材料一
见P31图片《雅典学院》。
材料二
见P32《资料回放》。
材料三
见P32《历史纵横》。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幅画反映出当时雅典学院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亚里士多德怎样的个人品质?
(3)怎样认识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名言?
提示:
(1)通过图片中的众多的人物可以了解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学院的学员众多;通过图片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辩论,可以了解当时学院宽松的学术气氛;通过图片中人们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可以了解学院灵活的教学风格。
(2)严于律己、不妄议别人、注重自我反省。
(3)体现出古希腊圣哲对哲学的终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怀、对真理的孜孜以求;反映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实质;为希腊哲学注入了批判、怀疑和超越精神,成为一切不为权威所囿,敢于追求真理的人们的精神动力。
例题探究
例题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次柏拉图开玩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说,他的学校由两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是学园的灵魂,其他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作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请回答:
(1)结合上述信息,你怎样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师生关系?
(2)亚里士多德是怎样从理论上突破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解析:(1)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方面回答问题,说明其师生关系的可贵。(2)从具体内容上比较两者的不同。
答案:
(1)柏拉图看重亚里士多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他的特点,给予保护和宽容,为亚里士多德学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见解,又树立了敬仰老师,但不盲从老师,勇于坚持真理的科学敬师观的典范。
(2)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体都有形式和物质组成。物质世界值得研究。
二、博学家
1.从事研究:柏拉图逝世后,离开学园来到阿塔尔尼亚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
2.主要成就
(1)哲学: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学:在《物理学》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古希腊哲学的深远影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中,古希腊哲学是它的幼年时期。以后西方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都是从古希腊哲学思想中发展起来的。由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发展起来的原子论学说,不但是以后的唯物主义,而且是近代科学的先导;以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辩证法思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古代的系统哲学,虽然大多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的理性主义因素,在以后西方的哲学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中,起过重大的作用。同时古代希腊哲学中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如诡辩论、怀疑论、神秘主义、相对主义、折衷主义及各种颓废没落的人生哲学,影响着以后的各种消极思想,直到20世纪,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仍旧是许多学者不断进行研究的课题。
[学思同步探究]
图文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P33图片《沉思中的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见P33【学思之窗】。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怎样的精神?
(2)据材料二,上述逻辑判断,你认为是否正确?
提示:
(1)善于思考,严谨治学。
(2)例一题解: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这个三段论犯了“四概念”错误。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即大前提和小前提间没有中间项。
例二题解: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大前提是否定的,小前提是肯定的,结论必是否定的。
例题探究
例题2
亚里士多德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成果是
A.“三段论”
B.“理念论”
C.“中庸之道”
D.几何学
解析:亚里士多德提出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为一门科学。
答案:A
三、教师生涯
1.亚历山大之师:前343年,亚里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亚历山大为亚里士多德提供各种动植物标本;亚里士多德培养了亚历山大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2.创办“吕克昂”学园:前335年在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创办,其图书馆的藏书超过阿卡德米学园数倍。他喜欢一边讲学一边散步,被人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
3.伦理学上提出“中庸之道”:任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认为这是一切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4.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著名哲学家哲学思想的相同之处和意义:(1)同:他们三人的哲学思想都注重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突出人文主义精神。(2)意义: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柏拉图是欧洲哲学史上建立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提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亚里士多德是集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创立了逻辑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思同步探究]
图文探究:见P33图片《鼓励争论》。从中你苦役得出怎样的认识?
提示:吕克昂学园继承了阿卡德米学园的教学风格,展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风采。
问题探究:见P34《学思之窗》。请参考本书孔子一课中有关“中庸”的论述,试着比较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提示: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和支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中。“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因人因环境的差异有所不同。而孔子更多是从圣人的角度强调如何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做,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例题探究
例题3
阅读下列亚里士多德的话:
材料一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材料二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材料三
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领域,各有什么意义?
(2)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在古代希腊文化史上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归纳其观点,然后回答其意义和地位。
答案:
(1)材料一研究人本身,既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美的境界,也要追求现实的幸福,对柏拉图思想有继承,也有突破。材料二提出人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材料三是他的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知能综合提升】
[知识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知能综合]
1.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
(1)亚里士多德对后来的整个西方思想有巨大的影响。在许多世纪中,他的作品一直统治着欧洲思想,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
(2)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世纪一直被奉为真理。在今天,虽然其中大部分结论已经被推翻,但是,他探索自然的方法和角度,他所提出的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亚里士多德倡言法治,反对人治,在西方法律史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法治学说。
(4)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表述了大量理性思维的观点,这些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科学者可能是出于对本学科的钟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是愿意回顾它丰富的历史,追寻它那悠久的起源。然而,无论是自然科学的还是人文社会的,许多学科的源头竟然都是亚里士多德。站在今天的立场,我们当然不能说,亚里士多德是所有学科之父。但是,他至少是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方法论等等学科的创始人。其实,只要开创了这些学科中任意一门,都可以当之无愧地承受“伟大”二宇,更何况它们都是出自亚里士多德一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知识最渊博的学者,被人们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材料二
传统逻辑学的任务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研究集中在演绎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推论上。经过研究,他发现了14种有效的三段论。虽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完整,但是有明显的系统性。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亚里士多德对于逻辑学的贡献有何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贡献,题目比较简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答案:
(1)不仅为许多现代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使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工具。
点评:注意对材料含义的准确把握。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局限
哲学思想
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柏拉图属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政治思想
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认为奴隶主统治奴隶是合乎自然、合法的。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二
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
材料三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材料四
物质世界值得研究,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作者是谁?
(2)材料一、二的作者在哲学上有什么观点和主张?
(3)材料三、四作者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什么理论主张?和材料一、二的作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样处理这种关系的?
解析:本题考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及两人关系。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然后判断其作者及两人如何处理关系。
答案:
(1)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2)在哲学上,柏拉图提出了唯心主义理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3)主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关系:师生关系。处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点评:解答该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本课综合演练】
1.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
①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
②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③对许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④提出的所有观点至今都被尊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许多观点已被否定。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工具科学是
A.理念论
B.三段论
C.形而上学
D.中庸之道
B
解析: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工具科学是三段论。
3.大前提:柏拉图主张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结论: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该推论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C
解析:本题运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批判地继承了老师的观点,推论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4.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温和的民主派
D.激进的民主派
C
解析:“中庸”反对的就是过度和不及,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带有“激进”,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
5.阅读下列材料:
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请回答:
(1)据材料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概括问题。(2)从“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角度回答。
答案:
(1)问题: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
观点: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它是世界的本原;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2)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
【课后习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在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从师于柏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研究遍及哲学、生物、物理、逻辑、伦理学等领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作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兴建讲习所──“吕克昂”学园。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提出“中庸之道”,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2. (1)亚里士多德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
(2)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确定了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13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3)生物学领域,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4)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5)在逻辑学上,他的三段论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6)兴建起自己的讲习所,被称为“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在此讲学著书。
(7)提出了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二.学习延伸
1.短文写作要观点明确,持之有据。
2.亚里士多德这三句话体现了他对知识、人与政治的理解。人应该以政治为己任,但必须理性的实践政治,而达到这样一个层次必须把握知识。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知识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单元知能整合]
古代东西方三大思想家的比较
分类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思想成果
仁、礼、中庸
理念论
“中庸之道”
政治主张
以德治民、施仁政
理想国
教育成果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阿卡德米学园
吕克昂学园
学术成果
整理“六经”
《国家篇》
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等。
例
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A.都是教育家
B.都提倡中庸之道
C.都主张民主政治
D.都是完全的唯心主义者
解析:B不符合柏拉图;C不符合孔子、柏拉图;D不符合亚里士多德。
答案:C
点评:对三人的思想主张和活动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理解和比较。
【高考典题赏析】
例
(2009年广东,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解析:(1)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材料有效信息,根据设问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2)第一层要结合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甄别不同的方法;第二层要依据材料进行分析概括。(3)要通过对(2)的方法深入思考,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的看问题。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对孔子的认识程度;获取或解读信息、说明历史观点、使用批判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的对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