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0: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教案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2.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3.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学术成就。(重点)2.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的问题。(难点)
●新课导入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他的睿智,他的博学,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哪些领域有造诣呢?
●教法案例
1.“北方小驹”一目,建议教师:
(1)简单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出身。
(2)讲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师生关系,从他对老师敬重而不盲从的态度得到有益的启示。
(3)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作为重点介绍,应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和特点入手讲解,讲解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回放”和“历史纵横”,也可再适当补充一些史料,以加深学生对他的思想的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已“接近了唯物主义”,这是对其师柏拉图思想的发展,教学时要强调一下。
2.“博学家”一目,教师可根据教材按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等领域对亚里士多德的知识体系进行解读,不必补充史料,但要利用教材中的“学思之窗”。讲解时要特别指出他的理论并非全都正确,然而其创立的逻辑学却地位重要。
3.“教师生涯”一目,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着重介绍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吕克昂”学园及其“中庸之道”。通过对“吕克昂”学园的讲解,学生会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学术的敬重及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在讲解他的“中庸之道”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思之窗”中的资料,将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进行比较,以加深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认识。
●课前自主导学:
知识1:北方小驹
1.出身世家
(1)常随做御医的父亲出入
王宫,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马其顿)
(2)具有很好的古代生物学、
素养。(生理学)
2.才智卓越
(1)求学于
学园,师从柏拉图,显示出超凡的才华。(阿卡德米)
(2)敬重老师,但不盲从,代表学园的
。(头脑)
3.思想主张
(1)内容
①人要追求
的境界,但并不放弃现实的幸福。(尽善尽美)
②理念属于人的
,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思维抽象)
③肯定
是真实的存在,但又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客观世界)
(2)特点
①对
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柏拉图)
②“接近了
”,但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唯物主义)
知识2:博学家
1.成就
哲学
在《
》一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
研究
物理学
在《
》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逻辑学
三段论
(形而上学、解剖、物理学)
知识3:教师生涯
1.宫廷教师
马其顿国王
聘亚里士多德为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腓力二世)
2.创立学园
在雅典城东郊创立“
”学园。(吕克昂)
3.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被人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
。(逍遥学派)
4.中庸之道
(1)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
三种状态。(中间)
(2)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
。(人生境界)
●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
1.地位
早期欧洲文化领域里所谓的“自然学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理学派”和“历史学派”,都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作为其学派产生的祖先。因为,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贡献
(1)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系统的,他的讨论也是分门别类的,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他的作品是批判的和发展的,正像他所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3)他是一个职业教师,如果说柏拉图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那么亚里士多德则继承并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3.局限性
(1)作为一个哲学家,其基本哲学观常徘徊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之间。
(2)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时时体现出其阶级的思想局限。
典题对练:
(2013·丽水高二检测)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否定了柏拉图的思想
B.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C.人不应该追求现实的幸福
D.承认理念世界的存在
【解析】 亚里士多德不承认柏拉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念世界的存在,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柏拉图的思想,故A、D两项错误;同时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C项不对。所以选B项。
【答案】 B
典例探究:
(2013·烟台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设问解读
第(1)问:据材料回答亚里士多德的主张。第(2)问: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解读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应高于友情。材料二:指出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家的缺陷。
解答思路
第(1)问,结合所给材料分析,注意他的思想有唯物论的一面。第(2)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尝试解答】
(1)基本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批驳了柏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2)既要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又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创新。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当堂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
1.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亚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解析】 把亚里士多德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小马驹,反映了其著名的“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思想,该思想表达的是敬重老师但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探索精神。
答案:A。
2.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是柏拉图最著名的弟子
B.他的思想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C.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
D.他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是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他的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所以C项的叙述是不确切的。
【答案】 C
3.(2013·常州高二检测)之所以称亚里士多德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因为(  )
A.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B.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
D.亚里士多德兴建了“吕克昂”学园
【解析】 A、C、D三项分别是其哲学观点、逻辑学理论和教育成就,问题问的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原因,说法不全面。
【答案】 B
4.(2013·浙江高考)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求答方向是找出“通过私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人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选项: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故①符合题意;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但其主张始终未得到韩王采纳,后退而著书,故排除②;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理学思想,由此判断③符合要求;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由此判断④符合要求。故本题应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2013·苏北四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主张。第(1)问考查孔子的治国主张,把握“仁”“德治”,结合当时诸侯争霸的局势可知其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第(2)问把握材料二中的“正义”“法律”等即可,背景可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苏格拉底之死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和城邦制的衰败。第(3)问结合二位思想家的主张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即可。
【答案】 (1)治国主张: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主要原因: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思想主张: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政治背景: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
(3)法治与德治并举。